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4大粮商 [ULF的大粮商野心]
 

4大粮商 [ULF的大粮商野心]

发布时间:2019-06-22 04:24:35 影响了:

  中国与“欧洲粮仓”之间的交易充满了不确定性  “乌克兰农牧集团(ULF)能满足中国未来全部的玉米缺口。”37岁,身价十亿美元的乌克兰农业巨头奥列格·巴赫马久科(Oleg Bakhmatyuk)身材壮硕,面孔棱角分明,说话铿锵有力。
  据权威数据显示:2012-2013年度(10月到次年9月)中国的玉米缺口为890万吨,而至2020年中国的年玉米总进口量将增到1500万-2000万吨。如果巴赫马久科的“野心”能实现,他将彻底改变目前中国粮食的进口结构,特别是玉米需求过多依赖美洲的局面。
  “今天,如果ULF从黑海的港口把玉米运到上海的话,比中国从美国进口玉米的价格要便宜25%。比美国更有优势的是乌克兰没有转基因玉米。”巴赫马久科在言语间透着对美国的不屑。
  拥有巨大产量、便宜价格和傲慢态度的乌克兰农牧集团为何在国际市场上名不见经传?
  巴赫马久科做能源出身,在乌克兰石油天然气行业浸淫15年。2005年,巴赫马久科进入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Naftogaz Ukraine)担任财务顾问,很快他就得到了总裁阿列克谢,叶夫琴科(Oleksiy Ivchenko)的信任,并坐公司副总裁的位置。2007年,巴赫马久科离开了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并把所赚的钱全都投入到农业。“能源公司的工作给我积累了很多人脉,不仅在经济领域还有政治领域,在乌克兰大家都知道我。能源公司与农业在管理上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一国的命脉,都是经济与政治的混合体。石油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农业时代。”
  乌克兰拥有世界上33%的黑色土地,相当于巴西阿根廷两个国家拥有黑土地的总和。前苏联时期,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的粮仓”。1991年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历了10年衰退,本世纪初有所恢复,但是在2005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由于政局不稳,当年GDP又下滑10%,该国经济再次衰退。
  此后,国际粮食价格暴涨给乌克兰带来了机会,“乌克兰终于明白了自己脚下的黑土地是个‘金饭碗’,于是农业的国家战略被重提。”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丁晓星对《中国企业家》说。2011年,乌克兰GDP增长2.5%,其中农业增长7.9%,全国的粮食产量为5000多万吨,出口2000多万吨。
  尽管乌克兰农牧集团创立仅四年,但公司通过收购获得了50.8万公顷农田,占乌克兰可耕地面积10%,一跃成为乌克兰的“大地主”。目前,ULF是乌克兰最大的牛奶生产商及第二大的食糖生产商,其旗下的先锋公司在伦敦上市,是世界第二大的壳蛋和蛋制品生产企业。
  巴赫马久科认为,乌克兰的农业产量至少能够翻一番。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进行较大的农业投入。“由于严重缺乏资金,乌克兰在农业机械、农药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这极大地制约了它产能的扩展。据权威机构推算乌克兰农业总共需要600亿美元投资。”丁晓星分析道。
  可问题是,在欧债危机持续发酵,西欧各大银行忙于从东欧撤出资本金以充实总部的资产负债表,同时乌克兰对来自俄罗斯的投资又顾虑重重的情况下,资金又从何而来呢?
  多年来,乌克兰一直在为国际合作的事左右为难。前总统尤先科过于亲西方,这导致乌与中、俄关系陷入停滞。尽管2010年亚努科维奇上台后实行务实的平衡外交,但由于他对“政敌”季莫申科进行“清算”,引起欧盟和美国极大的不满,原先已经在商谈的“乌欧联系国协定”被搁置;另一方面,俄罗斯本想拉拢乌克兰,希望其加入最近搞的欧亚联盟,强化独联体的联系,但乌克兰觉得自己独立不久,不宜与俄方走得太近。在这个左右尴尬的时刻,乌克兰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应亚努科维奇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11年6月份对乌克兰进行了国是访问,两国决定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并达成了在农业、能源等方面合作的框架协议。这为乌克兰的农业打开了国际窗口。日前,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乌克兰农业部签署了有关向乌克兰农业提供最多30亿美元贷款的谅解备忘录,多家乌克兰农业企业将获得这些资金。“这些动作其实都是中乌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协议中农业合作的一部分。”丁晓星说。
  而巴赫马久科也正是在胡锦涛访问期间嗅到了中国机会。一年来,他频繁地往返于中乌之间,几乎拜见了所有中国有“大农业”概念的公司,包括中粮集团、北大荒集团、新希望集团等等。近日,ULF与中工国际签订的超过4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尤为引人瞩目。
  中工国际主要帮助ULF在黑海边上扩建港口和粮仓,港口设计的吞吐量为年500万吨。建设资金将主要来自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而还款的方式可能是粮食贸易。由于双方目前仅签了框架协议,许多具体细节不太为人所知。
  中乌之农业之间的互补性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基本共识。世界粮仓有两个,一个是美洲,一个是黑海沿岸。从均衡粮食进口结构上来看,中国应该加强与黑海“粮仓”的联系。据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总经理黄德钧介绍,在农业方面,乌克兰和中国的互补性很强,乌克兰可向中国提供玉米、甜菜糖、部分肉类以及葵花籽油,而中国企业可作为乌克兰农业生产资料的主要供应商,如农业基础设施、农作物种子、动物保健品等。
  这个听上去很双赢的合作模式,在《基辅邮报》专栏作家尼古拉·霍尔莫夫眼中是另一种解读:“中国资本的大量涌入将有可能促成中国企业间接控制乌克兰土地,进而掌握乌克兰农业命脉,到时候两国的格局就是乌克兰播种,中国收割。”
  丁晓星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亲西方势力的言论,对于和中国合作,乌克兰国内干扰的声音很多。原因是多年来,乌克兰的政局不稳,许多政治人物为了争夺权力作出非理性行为往往对国家的市场气氛和环境造成消极影响。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对乌克兰的态度还是以观望为主。在乌克兰,土地是不能进行买卖的,法律规定的租赁期限又较短,都在5-10年之间,而且各种规则变动频繁,使得中国企业无所适从,乌克兰法律规定,在乌克兰注册的企业,法人必须是乌克兰人,这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家所不能接受的;同时乌克兰对外资的各种限制也很让人头疼,前一段中石化上海分公司的领导去乌克兰考察居然也拿不到商务签证,只能给旅游签,还要出具财产证明,这直接打消了中石化投资乌克兰的兴趣。
  许多人觉得乌克兰最缺的是钱,但事实上这里最缺的是市场经济思维。面对同样的问题,巴赫马久科在接受本国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很多政治家在纵容乌克兰民间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他们不明白没有一个正常的土地市场以及完善的法律,好的投资是不会来的。”
  在采访中巴赫马久科总在强调一句阿拉伯的谚语:“狗在叫,大篷车仍在走。”市场经济的脚步不会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的。
  乌克兰农牧集团(ULF)有着巨大的产能和优势的价格,然而这些粮食想进入中国,首先要获得配额;其次还要有港口、粮仓,而这些硬件设施需要中国的贷款到位。“这些是未来3—5年的规划。”巴赫马久科期望地说。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各类障碍的存在,乌克兰仍是一座遥远的粮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