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背影渐远犹徘徊_短发远走女背影
 

背影渐远犹徘徊_短发远走女背影

发布时间:2019-07-07 03:58:40 影响了:

  20世纪20年代,赴法美术专业留学生的归国高潮到来。学成归国的他们为中国现代美术创作和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当时的3所国立艺术院校—国立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科、北平艺专,都与留法学生有着紧密的联系。以林风眠、徐悲鸿为代表的早期留法美术学生影响了中国一个世纪的美术教学。他们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无法衡量,历久弥珍。
  国立艺专:有大师之谓也
  杭州西湖边上静静矗立着一所美术学校—中国美术学院。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影响深远的“国立艺专”。
  在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教育界,最重要的要数徐悲鸿和林风眠。他们既是学贯中西的画坛大师,又是现代绘画艺术的先驱。其中,林风眠便是国立艺专创办之时的校长。
  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928年在杭州西子湖畔成立的国立艺专,云集了当时中国最负盛名与最具才华的美术大师。这些在国立艺专任职的教授、教务人员大多有留学法国的经历。
  林风眠于1919年赴法留学,时年20岁,5年后归国,面对当时国内的美术教育状况,林风眠怒言:“中国的艺术学校到处都是。但是,一个艺术大学的毕业生,往往连张艺术构图都画不好!国立的艺术学校,往往是专门安置失意政客之场所;私立学校,却又在那里向学生同教员逐什一之利。在学校方面,只要学费拿到,上课可以不管。青年学生正是喜欢玩的时候,学校既然不加督促,乐得逍遥自在,各适其所,艺术如何,管得着吗?”
  艺术如何,管得着吗?风华正茂的林风眠有此一问,也给出了颇有风骨的回答。
  1928年春,受蔡元培聘任,28岁的林风眠南下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担任院长及教授。后来,国立艺术院改名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曾数易其名,在本文中统一简称国立艺专)。
  林风眠无疑是国立艺专的灵魂人物。在艺术教育上,他提倡兼容并蓄,启发学生个性化的创作。他明确提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教旨。
  当时的中国,国画和西画仍然是各自为系的。林风眠认为,“绘画的本质是绘画”,他既不完全照搬西洋传统,又不墨守国粹陈规的那一套,渐渐发现了中西绘画分系的弊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把国画、西画两系合为绘画系。
  艺专学生席德进早年迷恋巴黎画派的基斯林,受其影响甚深,而缺乏自我感受。林风眠对他的作品大删大改,毫不留情,这让席德进怀疑林风眠不赏识他。一日,他托好友去试探道:“席德进有绘画天分没有?”林风眠没有正面回答,却说:“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花,有的是牡丹,有的是芍药,还有的是路边的一朵小黄花。问题不在于你是什么花,而是你要开放,你要尽其所能地开放!”这话传到席的耳里,入到心里。后来席成了台湾最著名的画家之一,被称为“台湾水彩画之父”。
  林风眠还请来法籍教授为学生上课,设法语为艺专第一外语。据毕业于国立艺专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回忆,无论是任课教师、艺术主张还是课程设置,“当时的国立艺专近乎是法国美术院校的中国分校”。
  林风眠认识到要办好学校,贯彻自己的教学主张,就必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和优秀的教学队伍。于是林文铮、李金发、吴大羽、刘既漂、蔡威廉、王静远等一群有留法背景,与林风眠有相同美术主张的人聚集到了一起。
  这些留法美术家占了学校主要美术教师的七成左右。他们大都在25岁至28岁之间,风华正茂,各有所长。这些有留法背景的年轻人也将法国的节目“化装晚会”带到了国立艺专。每逢校庆等节日常常举行,长盛不衰。早年的化装晚会,学生们多会扮成西洋人物,如圣诞老人、卖花姑娘、福尔摩斯等。有一次晚会时,学生们遍寻林风眠校长未得,最后发现坐在角落、默不作声的法国老太太就是林校长扮的。
  和当时中国的其他美术院校相比,国立艺专更正规化、西洋化,自由色彩浓厚。它培养了一批中国现代美术界的中流砥柱:赵无极是林风眠的得意门生;吴冠中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专;朱德群在艺专时比赵无极低一级,比吴冠中高一级;后来蜚声世界的熊秉明同样毕业于此……还有李可染、席德进、刘开渠、王朝闻、赵春翔、艾青等人均为从国立艺专走出。
  无论是在国立艺专创办之初前来主持、授课的留法教授,还是国立艺专培养出的学生,都有为数不少在世界美术界声名卓著。国立艺专堪称“有大师之谓也”。
  中央大学艺术科:从“一个人的成就”到“国家的成就”
  中国丹青巨擘徐悲鸿常说,一个画家,他画得再好,成就再大,只不过是他一个人的成就,如果把美术教育发展起来,能培养出一大批画家,那就是国家的成就。
  美术教育是徐悲鸿执著一生的事业之一。他与吕斯百等旅法画家一起,在中央大学艺术科实现了他们的美术教育理想,使“一个人的成就”成为了“国家的成就”。
  徐悲鸿自1927年起任中央大学艺术科教授、主任,他以三顾茅庐的精神,先后敦聘具有现实主义作风的名家任教,如高剑父、张大千、齐白石、颜文梁等,汇同写实根基深厚、创作能力强的年轻教师组成雄厚的师资队伍。
  1934年8月,同样留法学习美术的吕斯百回到祖国,受到徐悲鸿的热情欢迎,并由徐悲鸿介绍,开始了在中央大学艺术系的执教生涯。
  在教学上,中央大学艺术系倡导用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美术,反对形式主义。
  对中国画专业,人物、山水、花鸟既分门而又不拘于一项,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充分掌握创作技能,较好适应社会的需要。
  对油画专业,徐悲鸿则在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实施“素描第一,以求惟妙惟肖”的写实主义教学原则。即使是在抗战的艰苦条件下,他仍要求学生们锤炼素描的基本功,坚持人物、静物写生。
  直到今天,中国的美术院校大部分仍在延续徐悲鸿的教学体系。
  “七七事变”后中央大学宣布迁校入川,中大艺术系经营困难,徐悲鸿不辞辛苦在海外为艺术系奔走,吕斯百则开始全面主持中大艺术系的日常管理工作,苦心经营。除了原有教授徐悲鸿、陈之佛、吴作人等人外,吕斯百又先后聘请了有旅法经历的黄显之、李瑞年、秦宣夫等知名教授来校任教。这一时期中央大学艺术科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同时期的国立艺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