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民族声乐教学视频 民族声乐教学中继承和吸收原生态唱法的意义
 

民族声乐教学视频 民族声乐教学中继承和吸收原生态唱法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9-07-11 03:48:30 影响了:

  【内容摘要】文章认为民族声乐教学中既要吸收和保留原生态唱法的优点,又要对原生态唱法形式进行艺术加工,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民族声乐教学只有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焕发新的生机。原生态唱法形式是我国民族声乐的“根”,对原生态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族唱法教学 继承 吸收 原生态唱法形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化需求和审美情趣也随之发生变化。声乐艺术的发展应与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相结合,我们提倡不同形态和唱法的创新,特别在民族声乐中要提倡风格多样化,体现不同的民族特色。
  一、我国多民族原生态民歌发展的需要
  我国原生态民歌五彩纷呈。由于地域辽阔,各地民歌风格差异性很大,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民歌,显示出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原生态唱法形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喜爱,它不仅仅是一种唱法,更是一种“草根”文化和“母体”艺术,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值得我们去推崇和发展。①这种地道的“民族”唱法形式不但是现代民族声乐发展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基础。
  (一)促进我国原生态民歌多元化发展
  我国原生态民歌随地域和环境不同,表现出来的风格也不一样,这与每个民族的语言、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有关。
  1.方言对原生态民歌的影响
  原生态民歌风格的形成与本地方言关系密切,原生态民歌的旋律大多与当地的语言、语音、语调相一致。语音有四大要素,即音高、音色、音长和音强,它们同样也是构成音乐的四大要素。语音特征通过歌曲中唱词影响音乐的音高、音色、节奏和力度,并以音乐为桥梁,影响器乐作品中的音乐语汇和润腔形式。这就构成了中国各民族乃至世界各民族之间民歌的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特征。
  我国有“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话”的说法,这就造成同一音乐题材在不同地域中流传的差异性。因此,使用民族语言或方言的民间音乐,比使用标准语言——普通话创作的音乐,其特色要鲜明很多,例如,民歌《摇篮曲》《茉莉花》分布在很多省份和地区,由于所处地域不同,受到当地方言等方面的影响,歌曲内容相同或相似,但音乐的旋律和音调却有较大的区别,曲调丰富多样。
  2.文化背景对原生态民歌的影响
  地域性的文化背景不一样,使原生态民歌在音乐的构成要素上存在着差异性。一般来说,北方民歌使用七声调式偏多,南方民歌较多使用五声调式;北方民歌旋律跳进大,曲调高昂,起伏大;南方民歌旋律跳进较小,曲调较平和、婉转、细腻,这些民歌特征的差异性或多或少受到了本民族、本地域的文化积淀与发展的影响。
  另外,因审美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原生态民歌也会产生差异性,这种多元化、多层次色彩的民歌,也是地域文化差别的标志。正是这种差异性才赋予了中国民歌的丰富多彩性,给予听众多种艺术美的精神享受。
  (二)保存和推动母体音乐文化的发展
  曾经有一段时间,民族声乐教学西洋化现象比较严重,远离母体文化的各少数民族声乐在慢慢失去本身特色,这种状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6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第十二届青歌赛增加了原生态唱法,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种母体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展示,足以让人们对我国民族声乐重新审视,原生态音乐是我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母体”。民族声乐教学在注意科学发声的基础上,应尽量考虑作品的民族性,要以母体文化为依据,加以发展和再创造,这样才能体现民歌声乐的个性和魅力,才是中国民歌生存和发展之所在。
  (三)挖掘原生态歌唱艺术形式,促进民族声乐发展
  实践证明,学院派的民族声乐唱法是科学的,但个性化、多元化的唱法相对较少,原生态唱法形式是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与发展,遗留下来很多宝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歌唱家吴雁泽说过:“不论是西洋唱法,还是我国民族、民间的传统唱法,凡是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都是科学发声法。”②
  各地区原生态歌曲演唱风格和发声特点各不同,所表现的主题和情感也不一样。如内蒙古长调以草原为主题,表现在茫茫草原上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此外,一些民族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声乐发声体系,但还没有被系统整理出来。如前面提到过的内蒙古长调唱法和“呼麦”唱法,它们都是民族声乐的奇葩。
  现代民族声乐教学要吸收原生态唱法形式中优秀的传统技术和风格,一些具有很高学术性的原生态唱法形式,还有待民族声乐工作者去开发和研究。如蒙古族的“呼麦”唱法,一个人能同时发出两个声音,形成双声部,令听众感到新鲜神奇。据说这种古老的唱法在内蒙古传承近800年了。③每一种类型音乐及演唱都有其特定的欣赏群体,所以,对于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我们不但要学习它,而且还要发扬它。
  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只要是我们所需要的、用得上的,都可以被我们民族声乐唱法吸收和利用。这也是当代民族声乐教学所提倡的,民族声乐演唱应具有民族特质和审美情趣,才称得上是民族化的声乐演唱。总之,民族声乐唱法要多吸收原生态唱法形式的精华,打破当前民族声乐“单一化”现象,力求形成兼容并蓄的发展趋势,成为一个真正的民族化、科学化和多元化的民族声乐学派。
  二、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逐步加强,文化艺术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这也为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筑起了一个平台。青歌赛推出的原生态唱法形式,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此外,近年来诞生了一批原生态歌手,如阿宝、石占明、赵大地等,对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发扬传统民族文化,发展民族声乐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一)民俗文化发展的需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艺术也如此,如贵州东南部的原生态苗族飞歌和多声部情歌——侗族大歌。这些民间艺术瑰宝与当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以及他们所居住的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苗族原生态歌手阿幼朵曾经在舞台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村里人做农活、谈恋爱都是这么边跳边唱的,不唱出来心发闷,越唱越年轻”。这朴素的语言,道出了美妙之音的源泉。中国式的原生态“咏叹调”——哭嫁歌,在土家族的婚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使“悲”与“喜”两种对立的心理现象均衡,在歌哭中增添喜庆的热闹气氛。婚事对于出嫁者来说,内心应充满幸福感和喜悦感,而土家姑娘却偏要悲悲戚戚的哭很久,这是以悲的方式来表达喜的内涵,以虽悲犹喜独有的审美方式,形成了土家族别具一格的民俗习惯。清代土家族诗人彭潭秋记载说:“十姊妹歌,恋亲恩,伤离别,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是‘竹枝’遗意也。”古竹枝词里有首咏哭嫁诗:“桃夭时节卜佳期,无限伤心叙别离。哭娘哭嫂哭姐妹,情意绵缠泪如丝。宁山地近巫山峡,犹似巴娘唱竹枝。”④这些带着泥土芳香的歌唱,有着质朴的民俗美,是土家族出嫁女的千古绝唱。陕北是原生态民歌荟萃之地,信天游是最富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它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生活最直接的反映,当地流传一句俗语:“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⑤可以说信天游是劳动人民心灵的慰藉与情感的归宿,已深深融进了他们的血液之中,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那么为什么信天游能如此受到当地老百姓喜欢呢?这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生活的习俗有关。它不但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同时也塑造了苍凉、雄壮而沉郁的信天游。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