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新媒体时代民主政治的新景观] 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时代民主政治的新景观] 新媒体时代

发布时间:2019-07-12 03:48:12 影响了:

  前不久,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评审小组在人民网、新华网上开展的为期10天的网上投票推荐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圆满结束。据统计,全国参加网上投票推荐活动的党员群众共有4369.5万人,网上留言达14.6万条。这次网上投票推荐活动参与人数之多,在我国历次网上投票活动中前所未有。此次网上投票推荐活动不仅向社会公众公开,而且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其投票规则科学严密,实行实名制投票,每位投票人限投一次。这种“开门式”公开、公平、公正开展党内活动,体现了公开、透明、民主的原则,使党内民主得到了充分发扬,更是普通党员群众参与党内事务,充分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透过这次活动,我们看到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不仅给党内民主建设带来新的活力,也折射出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生活的新变化与新景观。
  第一,民主实践形式的多样化与便捷化,扩展了民主实现的广度。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形式主要有选举、信访、城市与农村基层自治中的参与、社团组织参与以及公共决策中的参与,形成了选举、监督、协商、自治等民主实现形式。这些制度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民众民主权利的实现,然而,现实中民众权利践行的过程会遭遇不同的阻力和障碍。新媒体时代,这些状况大为改观。互联网、博客、微博、手机短信、彩信、手机报媒体、移动电视等各种移动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得益于新媒体时代的这种丰富的全媒体传播载体,民主实践形式更加丰富,民众参与渠道大大拓宽。网络投票、网络选举、在线政府、电子政党、网络公共论坛、网络博客与微博表达、网络社区、网络政治动员、网络民意调查以及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参与,成为民众表达意愿和诉求,进行政治参与的便利通道,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主实践形式,实现了民主从现实时空到虚拟空间的实践转变;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低技术门槛和低成本,使其获得了大规模的普及,新媒体随时随地、全方位、全天候的意见表达、交往沟通和信息参与、组织动员等功能,大大激发了民众利用新媒体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中国网络空间实现了民主参与上的直接性、便捷性、低廉性以及全面性,为民众真正地大规模参与政治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4300多万党员网络投票推荐优秀党员的成功,昭示着网络等新媒体运用于民主投票和选举中的巨大前景。未来的民主进程中,公民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或者旅途中即可完成投票、选举、诉求表达、决策参与,给民主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代议制的精英民主将走向大众民主与直接民主,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民主价值目标。
  第二,民主运作的虚拟化与交互化,保障了民意表达的真度。新媒体时代,民主运作呈现虚拟化与交互化的显著特点。一方面,民主运作呈现虚拟化的特点。传统民主的运作,总有一定的物理空间或者真正的公共空间,例如广场、集会、报告厅、投票站等。新媒体时代,民主的实现往往在虚拟的网络空间进行,公众投票只需点击鼠标、按一下按钮或者触摸一下电子屏幕。公众讨论可以不用会议室、不需要面对面,甚至不需要知道你是谁、你在哪里。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匿名的和扁平化的沟通模式,较好地实现了民主主体的平等性,使普通民众可以自由讨论,发表最为真实的意见,甚至直接与政府官员沟通。虚拟空间里,也有权威和话语精英,但网络精英是凭借着能力和魅力树立起来的,而不用以社会等级或者官位作基础,不再依靠各种形式的强制力;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比任何传统媒体都具有的交互性,进而赋予以此为基础的民主更具有互动性和回应性。公民除了行使选举投票权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对政府的重大决策,对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等进行日常化的民主讨论、协商,政府则可以利用互联网及时地收集民情民意,作出回应,形成双向互动模式。民主程序的本质就在于执政者与民众在互动基础上达成利益与权力的妥协与平衡。高度互动的新媒体较好地解决了民主互动的本质要求,使民主过程中的“输入”与“输出”的关系得到较好的解决,民意“输入”后即能快捷地获得反馈与“输出”,自上而下的民意聚合的过程,转变为双向互动的民意表达和决策主张,从而更有利于真实民意的表达和政令畅通。民主运作的虚拟化和交互化,保障了民意表达和政府决策的真实度。
  第三,民主监督的全民化与全时空化,提升了民主的效度。传统的舆论监督权利往往由报纸和电视台代替民众实施,媒体受新闻体制的制约,并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自身的利益需求和价值导向,并不能真正代表公民实施监督。新媒体时代有利于实现民主监督的全民化。新媒体给予个人强大的传播权利,每个人都是自媒体,都是一张报纸或者一个电视台,随时随地编辑与发布消息,尤其是随着互动性极强的微博的产生,更是增强了民众个体的传播能力,民众甚至可以随时直播新闻事件的发生,传统的把关人的作用日渐式微,由此产生了大量的新闻公民和公民新闻,赋予了民众以直接和便捷的舆论监督权利。舆论监督的主体更具有广泛性,普通公民参与监督的比例提高,由传统媒体主导的舆论监督开始改变,公民个人开始成为舆论监督的主体。公民的舆论监督具有明显的主动性和自发性,是自下而上的公民自觉监督,舆论监督的方式实现了从上到下到从下到上的转化,这回归了舆论监督的自下而上的私权利监督公权力的本来面目和本质要求,传统的“少数监督多数”逐渐变为“多数监督少数”的社会化监督。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对象大大扩展,监督的对象范围被突破,只要是网民关注的话题、人物、事件等都可以成为被监督的对象,舆论议题的设置由网民决定;监督层级被突破,传统新闻媒体的监督仍然存在分级管理,监督对象级别限制,舆论监督范围存在“雷区”。只有上级媒体监督下级党委,不能擅自僭越。网络舆论突破了这一限制,上至政府高官,下至普通公民,都可以成为监督的对象。同时,新媒体时代的民主监督是全天在场的监督,利用无线网络和媒介,民众在任何时间与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是超越时空的真正的社会性的监督,充分体现出监督的大众化、日常化和多元化特征。新媒体时代的民主监督,效率更高、强度更大,具有强劲的影响力和势头。新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沟通互动能力和超强的媒介聚合能力,能把问题“聚焦”“放大”,使议题更为集中,讨论和争论更有针对性,极易形成舆论风暴,形成对消极**现象及政府和官员的监督。近年来,不少**官员的落马正是因为新媒体强大的舆论监督功能,它提升了民主在监督和制约权力方面的有效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