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几点思考: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
 

关于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几点思考:化学初高中衔接知识点

发布时间:2019-07-13 03:48:17 影响了: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进行多年了,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以来,化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都要求学生应具有更扎实的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以适应新的教与学的要求。在初中时,学生们化学成绩普遍较高且它们之间的差距也不大,这样学生在心底里或多或少会存在着轻视化学科的心理,可当高一新生仍然沿用初中的学习法去接触到高一化学后,自然而然会感受到初、高中化学存在巨大的落差,因而不能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对高中的化学产生畏惧甚至厌学的心理,对化学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就大为降低。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局面,高一学生在学习化学上存在哪些困难呢?
  一、学习化学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深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日趋明显,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到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
  2.教师的原因
  由于有的初中教师教学功利性较强,在初中教学中主要面向中考,一心研究中考的命题方向、类型等,而不注重今后的初、高中衔接的问题。这样他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向学生灌输知识,抓进度,而没有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造成高分低能;常识性介绍缺少讲述,也造成知识缺陷。而有的高一教师由于没有教过初中的知识和经验,又不虚心地去研究和学习初中的教材,并且近几年初中的教材变化频繁,与高中教材在知识体系与能力要求上明显脱节,部分教师未及时了解初中教材特征与学生能力水平,未能很好处理初三与高一衔接,出现高估学生能力水平、开快车、赶进度,把教材内容过度深化延伸,使部分学生由于畏难情绪而产生厌学情绪。
  3.学生的原因
  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竞争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学习缺乏紧迫感,过多地依赖老师,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如:课前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后没有复习、该记忆的化学性质不去记忆、该记住的化学方程式没有很好地理解记忆,遇到难题不与同学、老师交流,抄袭作业等等,影响和限制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发展。
  二、优化衔接策略
  针对上述这些原因,对于高一化学教学,我认为教师应从下面几方面来做到“打基础,教到位,不越位”。
  1.准确把握课标的各项要求,领悟教材意图,明确教材的地位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国家纲领性文件,它对课程的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学评价以及教科书编写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也是编写高考“考试大纲”的依据。在课程实施时,各个环节都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的内容标准是课标的核心,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认真学习课标精神,明确课程内容的标准,切实把握好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一些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如: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同素异形体、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等,教师教授这些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让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确保教学到位。
  2.关注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内容,分析学生学情,设计好能适应不同水平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
  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影响他们学习新知识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建构知识网络,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所以,教学设计,首先要关注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以及学习习惯,想方设法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如何。这样,教师既熟悉了初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又不随意的拓宽,循序渐进,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网络。
  3.向资深教师学习,多参加集体教学活动,如:备课组活动、校内、校际教研活动,取长补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由于新课程在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合作研究、实践思考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因为集体备课能促进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其作用不容小视。特别是目前教辅习题质量较差,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可及时交流、分享资料、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改进并优化习题。这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总之,初、高中教材衔接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通过相关知识的衔接,让学生能从更高层次上来准确理解初、高中化学知识,力求做到对今后学习化学有所帮助。
  (作者单位 福建省南安市诗山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