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高效课堂答案_如何营造课堂“情感场”
 

高效课堂答案_如何营造课堂“情感场”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6:35 影响了:

  在课堂上营造“情感场”,不仅能收引学生的心神,而且在涵养学生情意,陶冶学生品性上具有重要作用。营造课堂“情感场”应以文本情感为基础,以教师情感为导引,充分运用师生言语,恰当运用师生诵读。
  一个佛教圣地,庙宇庄严林立,四周古木参天,宁静幽深。宝殿内,入定的禅师神态安祥,阵阵诵经声虔诚而纯净,木鱼声声扣人心弦。此时此境,即使一个毫无向佛之心的顽童也会心神谨肃,不敢大声喧哗。这就是情感场的作用,佛教圣地就是一个情感场,它能震慑、涤荡每一个人的心。如果在课堂上也能营造恰当的情感场,不仅能收引学生的心神,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在涵养学生情意,陶冶学生品性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专家说,语文课如何上,营造“情感场”是一个至高点。如何营造语文课堂“情感场”?笔者思考实践多年,以下谈一些比较刍浅的见解。
  一、文本是培育“情感场”的土壤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每一篇好的文章是作者感情和智慧著的结晶,特别是文学类文本,字字句句都流动着感情的溪水,掀动着感情的波澜,富含着作者的聪明才智。《离骚》是屈原忧愁幽思、爱国忧民的体现;《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飘逸情怀,傲视权贵精神的直接流露;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讥讽“送去主义”,思考对文化遗产的扬弃时,深含着爱国的情怀。这些情意就是课堂“情感场”的滋生土壤。
  也许有人认为议论文、说明文、新闻这些文体,理性客观,内中情感稀薄,很难以其中的情意来营造课堂“情感场”。其实理性与感情并不矛盾的。理性是在感性的基础上演绎的,没有对丰富多彩的生活感性把握,就很难上升到理性思考,没有对客观事物的归纳思考,内心情意不可能来得深刻。哲学告诉我们,认知世界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从客观理性的文字中想像还原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从想像中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中牵引出无处不在的情意。比如阅读一个药品说明书,我们可以从对千千万万病人生命和家庭负责的情意层面,来阅读说明书的全面、准确的特点。
  营造课堂“情感场”,往往需高屋建瓴,抓住文本的创作背景、动机、主旨,从文本的思想情意出发,来解字,释词,读句,赏技巧,品章法。因为文字、句式、结构章法只是文章的形式,必定为其思想内容服务。以感情作导引,来解读文句语段,以感情作平台来学习语言知识,就不会白白浪废文本的情感养份,就能让文本成为培养课堂“情感场”的沃土,成为学习语文知识的沃土,成为培养学生精神人格的沃土。
  二、教师是点燃“情感场”的火石
  有人说:“‘教师像蜡烛’作为一种教育精神,值得提倡;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却不值得称道。教师应该是火柴、打火机,主要职能不是自己燃烧,而是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智慧之火,激发学生的激情。”文本中的情感是丰富的,但它是以文字符号抽象地表现出来,学生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所以学生在阅读中难以产生激情。
  虽然学生对每一个词句,每一段话的大意是理解的。但学生要把抽象的文字与自己的有限的生活经验对应起来,从而体会到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却是不容易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看”到文本中生活场景,“听”文本中到天籁,摸到文本中生命的温度。
  首先,教师的精神状态要尽可能与文本的精神契合。如果教师的神情、举止、语言、声调都能与文本的精神思想一致,那么就能产生感染作用,学生自然能进入文本的境界,并以教师表现出来的情感作为火种,点燃自己内心的激情之火。这就是通常说的“要让学生有激情,教师首先要有激情;要让学生有感悟,教师首先要有感悟”。
  其次,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学生的思想状态。从课堂导入到教学线索,从教学细节到总结留白,从设置疑问、课堂活动到点评学生发言都不能单从知识系统性的角度来考虑。高中学生毕竟不如成人成熟,感性化、情绪化的成份比成人多。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方,如果只从知识的系统性,教学的简便性来组织教学,就不可能有感染性,不可能有情感型、幽默风趣型、哲理思辩型等各具风格的课型。这样,就必然削弱课堂的情趣韵味,客观的教学内容和冰冷的教学方式必然让课堂缺少应有氛围。只有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氛围的营造,注重学生的心理动向,才有可能营造“情感场”。
  三、言语是催化“情感场”的酵母
  文为心声,言为心语。学生与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都是其心灵的外化,都是心灵的碰撞。有碰撞就有火花,那是心灵的火花,是点燃情感的火花。尤其是学生真情的发言,更能激起同学们的共鸣。我把学生令人感动的发言大体分为如下几类:
  (一)想像拓展画面。学生根据已知的场景,进一步想像出更为丰富的场景画面。学生脑海里浮现的那一幅幅画面,是通过联系自身或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而想像出来的,通过这种想像,让他们晃如置身真实的境界,其情感的生发就是自然的事了。如笔者在教学史铁生的《合欢树》时,曾让学生就“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一句展开想像,想像母亲为了给“我”治病的辛苦场面,并用笔记录下来。于是学生想像了一些这样的画面:
  生1:那是一个火热的夏天,太阳照在白沙地上,反射出炙人的光。母亲为儿子去打听偏方,就在这种白沙地上走了很远的路。她的那件衬衫汗湿了,又晒干了,她的脸已晒得黝黑,往上抹一把,全是汗盐。她多方打听,仍没有找到那个懂偏方的人。
  生2:突然刮起来狂风,公路两旁的树似乎要倒下,地下扬起的沙尘迷住了母亲的眼睛,母亲背转身去,揉出了眼中沙粒,豆大的雨点又打过来了。母亲想:老天啊,您开开眼吧,我受再多的苦没关系,可我那才二十多岁的儿太可怜了,您就让我找到那个神奇的大夫吧,让他赐给我儿一双健康的双腿。
  ……
  这样的逼真的画面,无论是想像的学生,还是其余听课的学生都无不为之感动。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