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_打造高效物理习题课堂的策略
 

_打造高效物理习题课堂的策略

发布时间:2019-07-15 04:05:31 影响了:

  摘 要:教师要从把握物理基础知识入手,通过精选习题、一题多解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做好解题指导等方面,探求打造高效物理习题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物理;习题课;策略
  在物理习题课上,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面对试题无精打采的样子,有些教师则干脆把物理习题课当做是自习课,让学生做练习册或是发张试卷让学生去做,教师只是充当了一个看着班级纪律的人。还有些教师会讲评一些考试的试卷,对错误较多的题目做做评讲,这种做法虽然较前面那个教师要好,但也只是教师在前面讲,学生被动地听,形式单一、枯燥无味。学生也许听得了这一道题,但是却不会这一类题的解法,没有体现出新课改要求的学生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当前的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大多是机械式的对答案、改错题,学生整体疲于应付,呈现出一种高耗低效的态势。那么,如何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提高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物理习题课要把握好物理基础知识
  物理习题课要把握好物理基础知识的练习。物理中的规律、基本概念理解、定律及其相应的公式是最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点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在物理习题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规律与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公式及其推导公式的方法、运用公式的条件、相关字母所涵括的物理意义、各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地练习。比如在进行密度知识的练习之前,教师先引导学生领会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密度运用公式是:密度=质量/体积,其中质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分别是千克、米3,密度的国际单位就是千克/米3,它与常用单位克/厘米3之间的换算方法可以根据速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去教学。这样,就为学生下一步的习题训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及其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先要指导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并掌握基础性知识,然后经过一定量的解题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公式、定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相关要求,从而形成解答物理习题的基本模式,使学生正确把握答题的规范与程序,为下一步的深化训练打下基础。
  二、要精选习题,探求一题多解
  在学生牢固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上,教师要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与解析试题的能力作为习题课教学的中心任务。而要完成这个任务,教师对习题的精心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生活实践中,有许多物理现象都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比如在学习了压强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影响压强的因素的认识,笔者编制了一个相应的试题:一个儿童在结冰的河面上玩耍,因河面破裂而落水,我们应该如何施救?学生在经过一番思考后,会发现如果直接跑过去进行施救,冰面将承受不住这么大的压强,而导致冰面继续破裂,如果趴在冰面上,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积增大,就会大大地减小压强,救人也就容易多了。学生通过习题的练习,强化了对影响压强大小的两个因素的认识。如此设计习题,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将学与用紧密地结合起来。
  在物理习题课上,教师要训练学生通过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来解决一个物理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形成,能增强他们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与运用,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比如压强应用练习,笔者编制了一道题:有一容器高5dm,底面积为100cm2,内装有3dm深的水,求距离容器底5cm深处水的压强为多少?(g=10N/kg)学生经过一番思索后,发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利用液体压强公式p=ρgh直接来进行计算求得结果。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要注意解题的规范,特别是单位要统一用国际单位。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笔者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发现由已知条件底面积为100cm2、距离容器底5cm深,算出这些水的体积,进而一步步求出这些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最后利用压强公式p=F/s求得结果。经过一步步练习,使学生能够发散自己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也使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迁移,达到了闻一知十的效果。
  三、尊重学生主体,做好解题指导
  在物理习题课教学中,大部分的活动应当是学生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指导与引路两个层面:一是学生在习题演练过程中,由于对所学物理知识不能融会贯通,经常会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比如学生在学过二力平衡的知识后,笔者设置了一个题目:用6N的力握住总重为3N的水杯并保持静止,若将手的握力增大到9N,那么手与水杯之间的摩擦力将会___ (变大,变小,不变)。若将水杯总重增加到4N,水杯仍然静止不动,则手与水杯之间的摩擦力为___N。大多数学生总认为握力增大到9N时,摩擦力会由6N增加到9N,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被握力的增大这一叙述所迷惑,而分不清是哪两个力二力平衡。找到原因后,教师告诉学生:“物体静止是因为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这对平衡力是水杯受到的重力和水杯与手之间的静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和握力的大小无关。”这样,就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使学生对二力平衡的含义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总之,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要从把握物理基础知识入手,认真分析教材,精选物理习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从题目的海洋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物理习题课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从海.如何让初中物理习题课更高效[J].考试周刊,2012(8).
  [2]董小平.初中物理习题课高效课堂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3).
  (沛县郝寨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