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悖论中的善和美 勤善和美
 

悖论中的善和美 勤善和美

发布时间:2018-12-25 03:58:57 影响了:

  发表于《大家》2006年第5期的晓苏的短篇小说《坦白书》,是一篇值得注意的作品。它叙写了美丽的农妇唐水与贫穷且貌丑的单身汉刘贵一次不该发生的性爱,既给我们提出了文学评价上的问题,更给我们提出了社会学上的问题,需要我们直面对待,加以思考。
  出身于农村而又以描写农村日常生活见长的作家,往往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的影响,作品中表现出有异于城里人的、有异于学院中人的伦理观念。自古以来,在民间文学中,性,就是一个持续受到重视的主题。在农村,在桑林田野之间,茅屋瓦舍之内,遗存、积蓄了许多原始时代浑朴的心理,性的禁忌相对较少,而畸形变态的纵欲也很少。从《诗经》到六朝民歌,尤其是在明代的民歌时调里,吟唱男女情事,可以不带丝毫羞涩遮掩,使人读来只觉其真挚自然,而不觉得放荡猥亵。近年的短篇小说中,刘庆邦的作品颇多涉笔于性,他与城市作家也是迥然相别,往往弹奏出牧歌式的旋律。他的《嫂子与处子》通过不正常的性关系写一个不正常的年代人与人的关系,但情节的依据离不开乡村特别的习俗;而在《看秋》里,历史背景被虚化,道德内容也被虚化,人的亘古长存的心理却被当作轻灵的乐曲来咏唱。
  晓苏的《坦白书》又是一种路数,它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在近20年来的城市化进程中,几千万农民远离故土炕头,出外打工。无论是外出的丈夫还是留守的妻子,他们的正当的性的需求如何满足,他们的处境与心理怎样,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国家以极大的力量解决了过去曾很普遍的城市里从业者的两地分居,而几乎同时农民的两地分居又更普遍地出现。《坦白书》的第四节由一个常年独守空房的少妇之口,尖锐地发出了呼吁。此外,因为贫穷而不能娶到女人,在某些农村地区,也不是很个别的现象,这类地区女性为改变命运而外出谋生,加剧了这个矛盾;《坦白书》也触及到这一点。
  当然,《坦白书》并不是一篇“问题小说”,唐水不是一种意念的符号,她是一个血肉丰满的文学形象,是在农村文化的浸泡、熏染中长大的妇人,我们既不能说她“贞”,也不能说她“荡”,不适合用一般绅士、学究的观念去评判。从她身上,我们看到,性,不仅仅和“欲”紧紧相依,而且可以由赞许、感激、同情不期而然地达成。她之委身于刘贵,是以上几种因素的偶然凑合,又是几个月里相互怜惜、相互扶持的自然结局。这在我国古代小说中,早就有前例可循。唐代薛用弱小说集《集异记》中有《贾人妻》一篇,为了报大仇,豪侠女子招引穷愁潦倒的王立同居,“情款甚洽”,并育有一子,待复仇之后,即“身如飞鸟”,飘然而去。《聊斋志异》有《侠女》一篇,侠女也是为报家族大仇,寄居在贫窘的顾生家里,“冷语冰人”,“举止生硬”,不可干犯。而忽然一日,对顾生嫣然而笑,欣然交欢。顾生要与她正式结婚,她回答:“枕席焉,提汲焉(为顾生做各种家务),非妇伊何也?业夫妇矣,何必复言嫁娶乎?”她的惟一目的是给顾家产下一个儿子,以免绝了香火。到她报仇之后,一闪如电,瞥尔间遂不复见。不过,薛用弱和蒲松龄略去了女方从性获得的愉悦,只是作为报恩而有了性。现代作家的处理,更合乎自然人性。但是,《坦白书》几乎不写性的动作与过程(刘庆邦的许多作品也是这样),晓苏目光所注、笔力所注,不在性的本身,不在性的诱惑力,而在善的感化力。读者掩卷,对于刘贵和唐水会有理解,会有尊重。他们有悖人情的情意,逾越规范的道德,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