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从断层中探寻真相|中长发断层发
 

从断层中探寻真相|中长发断层发

发布时间:2018-12-25 04:00:17 影响了:

  近期以来,中国文坛就文学的社会承载功能、文学的现实性、文学和读者的基本关系等问题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正是在这个文学回归现实的特殊时期,青年作家秦岭的一系列农村题材小说引起了文坛和社会的关注,其中《硌牙的沙子》《弃婴》《绣花鞋垫》等都受到好评,短篇小说《碎裂在2005年的瓦片》还一举夺得了我国惟一以表彰反映“三农”题材为宗旨的奖项――梁斌文学奖一等奖,这既是一种是幸运,也是一种必然。
  切入生活的视点和提炼素材的独创性使秦岭的小说与当下许多流于时尚的农村题材小说区别开来。秦岭笔下的农村生活不是一味地去展示农村社会的复杂性和农民生活的苦难,而是把锐利的目光投向了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的国民待遇、生存状况、精神变化,特别是农村教育等各个层面,在生活的本相中探究农民精神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短篇小说《硌牙的沙子》(《北京文学》2007年第1期)反映了“三农”背景下,基层政权和农民之间的冲突最终波及乡村学校,使严肃的师生关系扭曲乃至破坏,尊师重教严重缺失,学生采取往老师水桶里投放沙子的办法获取作为农民子弟的尊严,作者对生活的发现、审视、筛选和提炼由此可见一斑,读来不无震撼。作者在《绣花鞋垫》(《中篇小说月报》2003年第11期)、《不娶你娶谁》(《中篇小说选刊》2005年第3期)、《烧水做饭的女人》(《作品与争鸣》2006年第5期)等农村教师系列小说中,关注的则是农民生存与接受教育之间的矛盾、农村教育现状与建设和谐农村之间的矛盾,以致学生的大量辍学成为一种痛心的必然,教师娶中学生为妻顺应了生存的逻辑,学生拒绝参加教师的追悼会则反映了物质社会对师道尊严的破坏……这样的故事是苦涩而沉郁的,因为这看似违背常理、情理的一切,在严酷的现实中是那么地合乎生活、生存的逻辑。这是秦岭选材的独特发现,也是作者善于思考的结果,被评论界誉为“拓宽了我国农村教育文学描绘的领域”。秦岭在一些选刊的创作谈中多次谈到,自己的目光始终“在众所周知却又往往被芸芸众生忽略的生活断层中切割和扫描”。这是个很值得我们回味的话题,其他作家所忽略的“断层”,正是秦岭所“扫描”的目标,从而拥有了具有自己的鲜明风格。
  开掘主题的独特性是秦岭小说的另一突出特点,这使他的小说呈现出极具可贵的原创精神和创新精神。秦岭不是一般性地关注着农村现实、农民生存状态和农民的地位变化,而是力求在每一篇作品中对普通乡民人性中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对峙、交融与变幻进行国民性的传统基因和时代特征的解剖,使读者在当代农民和农村的生活真实状态中,实实在在地感知到了很少用我们的心灵去触摸、体味到的另一个人性世界。譬如《碎裂在2005年的瓦片》(《小说月报》2006年第2期)反映了政府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心灵世界的复杂。《坡上的莓子红了没》(《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之所以受到专家关注,则是因为作者独辟蹊径地找到了描写农民贫困生活的新的思考点:面对各种天灾人祸,山民的歌谣还要继续,日子还要继续,抗争还要继续,使读者在唏嘘的同时,看到了农民的憧憬和浪漫,这种思考在同类题材中是罕见的,也是十分宝贵的。作者在《弃婴》《四爷》《狗坟》等小说中,同样不是一般地对现实进行归纳和提升,而是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富有文学意义的现实课题进行破解,目光始终在乡村众生隐秘的灵魂和精神层面上透视,使小说增添了厚重感和悲剧力量,这种对精神价值和社会责任的关注,没有理由不令人思考并产生强烈的共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