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典范】 职场真人秀
 

【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典范】 职场真人秀

发布时间:2018-12-25 04:13:02 影响了:

  摘要: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职来职往》作为一档全新出发的职场真人秀节目,正在紧紧抓住受众的眼球,为求职者提供工作,为企业家开办讲堂,与电视受众分享经验。它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是职场真人秀节目的成功典范。
  关键词:真人秀;职来职往;职场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3-0085-02
  
  2003年10月25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创办的国内首档大型人力资源节目《绝对挑战》进行了首播仪式,这档电视招聘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轰动,开播仅六期便跃居央视二套收视前五名。在此之后,各种以职场和创业为主的真人秀节目陆续登陆电视荧屏,如中央电视台的《赢在中国》,东方卫视的《创智赢家》,浙江卫视的《天生我才》,它们都曾掀起过一波电视创业和求职的热潮。可是好景不长,到了2008年末,这些节目相继停播。至此,职场真人秀节目开始了长达2年的沉寂。
  2010年末,经过反复的推敲磨合,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与江苏卫视合办的《职来职往》节目正式开播,职场真人秀再一次登上荧屏。这档以帮助求职者正确对待职场问题,协助求职者找到合适工作为目的的节目,开播2个月便又一次掀起“电视求职”的热潮。它的开播不仅是职场节目重新起步的标志,也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求职者找工作的风向标,企业家传授经验的讲堂。《职来职往》究竟是怎样赢得求职者和企业家的青睐,赢得受众好评的呢?
  
  一、提供梦想平台,展现出色才智
  
  近年来,就业问题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随着我国下岗和失业人口的急速增加,以及社会转型所带来的用人观与择业观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求职者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在提供就业信息方面,报纸与网络也借着自身的媒介优势,远远领先于电视而更多的在为求职者服务,这使得电视媒体必须扬长避短,结合自身特点,打造出不一样的职场节目。在这样的背景下,《职来职往》的创办,无疑是既结合了市场需求,又符合了电视传播的特性,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服务型就业平台。
  《职来职往》节目一期90分钟左右,有5位求职者要为自己的梦想放手一搏,采取“环环相扣、节节过关”的真人秀形式。第一环节是自我介绍,行业达人根据对求职者的第一印象进行初级评判,评判标准包括仪态、气质和自我介绍的内容;第二环节是求职者通过VCR进一步陈述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期望职位,然后行业达人对其进行相关职业的测评;第三环节求职者对以往工作实习经历进行阐述,以进一步加深行业达人对他的了解。在整个招聘过程中,每位求职者只有短短的20分钟,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他们必须向各位眼光犀利、经验老到的行业达人展现一个完美的自己,面对他们给出的压力、怀疑、挑衅、嘲笑等,都要有足够强大的心理素质去面对。最终,场上18位行业达人9位以上亮灯,求职者就能顺利获得百家企业的工作机会;亮灯人数低于9位,则行业达人可根据自身企业的需求考虑是否给求职者提供实习机会;即使求职失败,他们也能够在场上获得受用的职场经验;同时,由于电视传播的广泛性,会有更多的企业和猎头公司关注该节目,来为求职者提供工作。
  在《职来职往》的舞台上,参与者完全是常态表演,他们没有《超级女声》选手光鲜亮丽的外表,没有《非诚勿扰》嘉宾名利驱使的企图心,他们与电视屏幕前的受众没有区别,都是普普通通的求职者,他们参与节目,是为了切身体验职场压力,为自己的职场梦想而努力。他们与行业达人就当下热点的话题进行激烈碰撞,节目从真实、客观、全面的角度来展现职场风貌。由于他们和受众之间拥有相似的社会角色、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因而更能够增强受众的心理认同感和体验感,作家王海钨在看过一期《职来职往》节目之后说道:“沉静,有力量,有信息,作为写作者我从中还看到了真实的人生百态。”
  
  二、突出权威评判,弘扬企业文化
  
  《职来职往》节目中有一句经典的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名师指路。”行业达人在舞台上“阅人无数”,不断为求职者“名师指路”,将《职来职往》作为一个教与学的课堂,通过双方的互动,来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节目每期有18位行业达人参与,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来自律师事务所,有的是媒体公关,有的是培训学校校长,还有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家,他们的作用:一是点评选手,为他们指路;二是为选手提供对口职位;三是以宣传为目的弘扬自己的企业文化。除了他们之外,场上还设置了一位长期的职场专家,为求职者进行简短评述和职业生涯的规划。
  作为一档职场节目来说,评判者的身份必须权威,必须专业,他们对自己的决定必须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在相应的环节中,还要对求职者进行基本的职业技能测评。他们的很多建议或感言,有的是经商之道,有的是人生经验,都可以作为各位求职者的“职场宝典”。例如有一期节目的选手,是一位已经做到高级秘书的白领女性,她辞掉了让人艳羡的工作,却想去律师事务所做一名律师助理,以实现自己大学时期的梦想。为此,行业达人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岳岫山在现场给她做了一个简短的法律知识测评,以考察她是否具有细致的观察力和冷静缜密的逻辑思维。考察完毕,岳岫山又以亲身体验告诉选手:“律师这个行业,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阔,说起来很烦,做起来很难。”让其对跨入律师行业做好心理准备。节目一经播出,岳岫山律师的这句点评便成为了“金句”,广为流传。如此可见,这些权威专家在节目中发挥的作用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有形的体现在对参与者的精彩评说中,无形的则是借助电视和其他媒介的传播优势,将他们的思维、智慧、经验与受众共同分享。
  最终,行业达人还有一次为求职者提供工作的机会,其实这也是给自己企业的一次有力宣传。各种企业的整体运作,企业文化和用人制度,都是通过《职来职往》的舞台传递给广大受众的。可以说,这是一支优秀的软广告,场上的18位行业达人,每个人都代表了自己的企业形象,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想态度,不光秀出了个人魅力,更要传播出企业的文化。
  
  三、节目整体包装,媒介融合参与
  
  2010年初,江苏卫视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正式开播,一夜之间,关于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与价值观成为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与此同时,许多单身男女或是为了交友,或是为了出名,都争先恐后的参与节目,《非诚勿扰》使当代人越来越关注自身情感状况,也使这股婚恋交友热潮持续到2011年依然热力不减。2010年末,江苏卫视又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开办了大型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以解决求职者的职场困扰,为他们提供工作平台。
  如今,年轻人面临的现实问题无非两种,一是找工作,二是找对象。江苏卫视根据受众的心理需求和市场发展的需要,先后开办了这两档节目,以娱乐大众,指点迷津为目的 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由于之前《非诚勿扰》这一节目模式的空前成功,致使《职来职往》沿袭了它的舞台设计、环节设置和节目包装。有的观众在看了几期《职来职往》后指出,两档节目风格太类似,有“换汤不换料”的感觉。我认为不然。自从江苏卫视开始以“情感卫视”定位,全新打造品牌包装以后,更加注重了频道、栏目和节目的整体包装。既然《非诚勿扰》是成功的,为什么不借着这个优势继续发展下去呢?江苏卫视以这样相似的风格包装,相同的视觉体验来呈现两档内容完全不同,受众范围很广的节目,对稳定收视群体,稳定广告投放都是大有益处的。
  另外在节目宣传方式上,除了利用电视和报纸两大媒介进行宣传以外,《职来职往》节目组还在新浪开通了微博,网友们可以直接与节目组进行实时互动,这种快速、双向的传播模式,以及微博这个自媒体的以一传百的传播优势,为《职来职往》的宣传做了很大的贡献。求职者可以通过微博报名参加节目,也可以表达对节目的独特见解,这是一种不费时、不费力的节目调查方式。有的博友希望“上《职来职往》节目给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有的博友指出“各位达人在争辩争论的时候最好看,因为那种真实的碰撞才是最吸引人的”;也有的博友写道“看《职来职往》,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美好的未来,督促我现在不气馁、不放弃,努力学习”。当然,有赞同就会有反对,但是这些声音的碰撞无疑最好的证明了这档节目正深深吸引着受众的眼球。除了与新浪微博的合作,《职来职往》还与大型招聘网站“智联招聘”进行了业务合作,求职者可以同时通过这两个平台求职和参与节目。这种媒介融合的宣传手段是节目发展的需要,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使节目的发展更加坚定而紧凑。
  
  四、结语
  
  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幸说过:电视节目的基本要求用大多数观众的话说,就是“好看”、“有用”。《职来职往》在“有用”方面显然没有太大问题,也已经实现了“帮助求职者正确对待自己与职场,为多样的职场菁英提供就业机会”这一准确的节目定位;在“好看”方面,由于精彩的环节设置,场上求职者与行业达人的激烈冲突与碰撞,以及求职者最真实、最常态的表演,从形式到内容的新鲜感都颇具吸引力,使节目深刻的揭示了职场生活,并且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既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还为广大求职者创造了良好的平台。当然,任何一档原创的电视节目都是有发展空间的,因为受众喜欢娱乐,喜欢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职来职往》节目还需要不断的推陈出新,以持久的吸引受众,并打造出一个独特的电视节目品牌。如此,它将在2011年的电视荧屏作为一匹黑马,引领电视节目的潮流,掀起一股电视求职的热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