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平江路,老街里的姑苏时光] 苏州平江路必吃美食
 

[平江路,老街里的姑苏时光] 苏州平江路必吃美食

发布时间:2018-12-28 04:22:20 影响了:

  苏州依水而缘,因水成街,因水成市。因此,苏州的老弄堂,也无不例外地成为了苏州流水生活中的一个依附或停顿。同时,这也注定了苏州的老弄堂,要比江南其他城市的老弄堂多了一份如水一样的轻柔与舒缓。所谓性格决定生活方式,正是苏州老弄堂那份与生俱来的舒缓,才孕育出了姑苏城的悠闲、恬静的生活节奏及苏州人精细、柔和、淡雅的处世之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有了苏绣之精致、园林之幽雅、评弹之细腻、昆曲之柔美、檀扇之轻盈;才有了花乌风月、倜傥细腻,柔情与蜜意相融的“天堂”,才有了亭、园、塔、桥所相映而成的那份画意诗情以及寒山寺久久回荡的钟声。如果说姑苏城的慢调性格是由流水萦绕而成的话,那么一条条掩映在小桥流水中的姑苏老弄堂,便是慢调苏州的一个被浓缩了的城市表情。
  温润如姑苏,岁月固然已苍颜,但老城如久经把玩的和田玉,摩挲出只有时间才有资格兑换的华彩,得以占据天堂半壁,绝非浪得虚名。
  诗意如姑苏,落魄潦倒时邂逅苏州,场景亦有枯藤昏鸦,残桥凄雨这般贴合心境,端得是姑苏最熨贴人心,才有张继“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样童叟皆知的句子,影响了一千多年还不够,弄得后世人每每到此,都长吁短叹,做出愁苦不得志的形状。
  雅致如姑苏,园林和昆曲,一硬一软,都被苏州人拿捍、赏玩到了极致,园林是文人士大夫选择大浪淘沙之后的平静和淡泊,没有喧闹,不被觊觎。唯有半壁苍苔,远山如黛,只把金戈铁马,换作了 室闲书,半同悠垌。昆曲则是听得见的园林,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曲是曲也,曲尽人情,愈曲愈明;戏是戏也,戏推物理,越戏越真。”
  没有人会去关注苏州平江路石桥上的缠枝纹,尽管这条路上任何一个石墩、雀替、窗棂甚至井圈都会比美国的历史长得多。早在八个多世纪前的宋代,他就是“平江路”这个名字,路河并行,巷陌寻常。“君到姑苏见,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时间以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有着两干多年建城史的地方流淌、并不介意王朝的更替、文化的交错。
  就像大河总会有干流和支流,三里平江路,横街窄巷,密如阡陌交通。狮子寺巷、中张家巷、大儒巷、传芳巷、东花桥巷、萧家巷、悬桥巷、曹胡徐巷、卫道观前……如毛细血管般的江南小巷,渗透进这座古城的肌理,带来人物、典故、传奇,带来或香艳或悲凉或雄;土的市井演义。然后被刻在王府的门上、凿进老桥的石板里、画八戏台的藻井中,然后统统被记八这个城市的历史。
  悠长的历史在这里司空见惯,但并没有老气横秋、陈腐不化,青年旅社的电动玻璃移门和两个精致的石柱搭配得丝毫不显突兀;爬满青苔的瓦当下,飘出的可以是蟹粉狮子头,亦或是卡布基诺的浓香。湿渭河埠头泛着幽幽的青色、承载过无数关于“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温馨故事,小巷的石板路已经被路人的各式鞋子打磨得光可鉴人,那是 种厚重而不浮夸的棕黄色,像是传世古董上的包浆……枕河人家的屋子没有微商那些森然的马头墙。小木窗,小木门,白灰墙,八仙桌,灯挂椅,窗台上精致的瓷花盆里种的几乎都是兰花,拾掇得干干净净,又透着浓浓的书卷气。老街上的石板路更加湿滑,水洼里有老宅如镜像般的倒影,调皮的狗儿窜过,弄碎了历史……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锦心秀口,欲语还休,“不雅不歌”的中国古典式性感来自于平江路昆曲博物馆里的天籁之音,演绎了六百年精致与奢华的昆曲一如同平江路上的石桥,上上下下,经历着如同戏剧般跌宕的历程。在这个中国式歌剧即将奄奄一息的时候,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头衔让几乎濒临灭绝的昆曲又获得了宝贵的传承机会,诞生于明朝嘉靖年间的昆曲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被誉为世界戏剧的三大源头之一,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如此迤逦之声,在原是晋商会所的古戏台上荡漾开去,水袖轻拂,恍若隔世……
  慵懒光线的黄昏最适合平江路,乌瓦粉墙也渐渐有了暖意,石板长巷里传来了自行车清脆的铃铛声,下班的人们也是不紧不慢,各家的煤饼炉子摆到了河埠头上,主妇们一边收着衣裳,一边张罗着锅里的菜……一河两岸,隔岸观景,相看两不厌。平江路的傍晚绝无华灯初上的市井喧嚣,有的只是昏黄的路灯或枕河人家小屋里柔和的灯光,虽不亮堂,但“家”的味道却已是极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