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 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
 

[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 大学生活应该怎样度过

发布时间:2019-01-01 06:44:07 影响了:

     23岁的周剑是一个传奇人物:2001年考入武汉大学材料专业,次年被退学;2002年再次考入武汉大学化学学院,主动退学;2003年,第三次参加高考,高分考进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2005年11月,再次被退学;2006年第四次参加高考,重新考回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三次退学,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他沉迷电脑游戏、未修满学分,但周剑坚持自己不是网瘾青年,真正的原因是进了大学“找不到方向”。周剑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大学生活究竟应该怎么过?
  
  周剑:争取找个好工作 然然(武汉)
  
  记者:你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退学?
  周剑:2001年考上武汉大学,因为武汉大学当时正在修建中,很多东西都不健全,对环境很陌生,很不适应,后来迷上了电脑游戏,耽误了学习。
  2002年,再次上武汉大学,又有很多原因吧,辅导员对我的态度不是很好,意见不合,我觉得他对我有偏见,觉得很难受,又逃避到虚拟社会里面,没有用心去学习,之后主动退了学。
  2003年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连续丢了四辆车,用了800元钱,感觉心里很难受。就跑去上网,避开现实世界,到大三清理学分,因为学分不够,又一次退学。
  说起来,我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可能别人会比我遇到更多的挫折,没有一个人给我更好的指导,我自己不知道怎样去正确地处理。
  记者:是因为你不适应大学生活吗?
  周剑:大学里有很多人,相互之间的关系很淡,至于老师,除了上课基本上见不到他们,我周围很多同学都很迷茫。大学生活没有什么意思,学的专业知识以后又用不上,只要在考前复习一下都能过,又没有人管。奖学金、兼职、社团都没有意思,我觉得在大学里面我没有目标,不知道往哪儿努力。遇到一些事情,我心里就会觉得很难受,我觉得现实世界是痛苦的,也许是我自己不会想,就只有逃避,网络世界也没有意思,但是没有痛苦,可以暂时不会想现实的东西。
  记者:你那时对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具体感受?
  周剑:Despair(失望),我有一次玩游戏,看到网络游戏里面有人用了这个名字,觉得挺好的,比较符合我当时的心境,后来就把despair作为自己的网名。
   记者:几次参加高考,几次考上的都是国内名校,你觉得自己是不是智商高?
  周剑:这不是智商的问题,上了高中就有一个目标,那就是考上大学,所以只有好好复习了,还有很多同学和你一起朝大学这一个方向努力,所以一般都能够考得上。
  记者: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只经历过一次高考,你却在高考的门槛上走了几个来回,你是否觉得这样浪费了美好的青春时光?
  周剑:我都23岁了,年龄甚至比以前的辅导员还要大,以前是我自己不敢面对现实,这一次是自己最后的一次机会。我会把握好这次机会,不第四次退学,争取早点找个工作。如果可以的话,努力拿到奖学金。
  记者:假如生命可以重来的话,你会怎样设计从高考到大学的阶段?
  周剑:就像所有一路顺畅走来的大学生一样,好好学习,拿到毕业证。这几个波折,父母也为我付出了很多,我也想好好报答他们。
  记者:你现在对所学的专业满意吗?
  周剑:我现在学的是材料成型和控制专业,不是特别喜欢,我上过武汉大学化学学院,还挺喜欢做实验的。大学里很多老师都是照本宣科,感觉他们对专业都不是很了解。而且老师讲的内容和考试内容不太一样,期末成绩不仅仅是最后的考试,平时出勤和完成作业的情况都要占一部分,上课好像就是为了应付点名和考试,而且周围很多同学都是在抄写作业,自己真正学到的东西并不多。
  记者:你平时的生活是怎样安排的?
  周剑:以前沉迷于网络的那一段时间,就是睡觉,睡完起来就去上网,偶尔打打篮球。
  记者:你参加学校的社团了吗?有哪些?
  周剑:没有参加,觉得没有什么意思。现在辅导员管我比较紧,他给我在院里找了一个工作,一般有时间就带上书过去看。
  记者:你比同班同学普遍都大几岁?你觉得和他们沟通是否存在障碍?和自己谈得来的朋友多吗?
  周剑:刚进校是和2006级的一起上课,但现在转到2005级,和大二的一起上课,今年23岁,班上同学一般是19岁,我平均大他们4岁。
  以前在武汉大学的同学有时也过来找我,一起去打游戏,或者聚一聚。而且以前的一个朋友,现在大四的同学还主动说,要时时监督我。
  记者:你是怎样规划自己现在的大学生活的?对将来的职业发展又是怎样设计的?
  周剑:我现在觉得大学之前有很多种可能,但是上了大学就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好好学完课程,然后毕业。找个好工作。以前武汉大学的同学好多都工作了,以前华科的同学也都大四了,我没有时间可耽误了。
  我觉得走了这么多的弯路,这一次不能够浪费了,辅导员对我很好,现在他时刻都看着我,我也在逐渐规范自己,上课,自习,即使打游戏,也是借同学的宿舍电脑玩一个多小时。我现在的网名是雨中黄叶树,就像我的QQ签名那样。“很多时候我都觉得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
  
  要正视自己性格上的不足 胡今天(武汉)
  
  周剑觉得大学生活特别没有意思,所以一直玩电脑、打游戏,最终导致不能正常毕业。实际上他并不享受这样的生存状态,内心迷茫、挣扎,并不快乐。他生活在人堆中,却很孤独。大学生活是不同于以往的中学生活的,一般而言,大部分同学刚进大学时,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对于积极的人来说,他会积极地寻找各个方面的不同,乐于去尝试不同的事物,在顺利或挫折中保持总结,能以比较快的速度适应新的环境;对于不太积极或消极的人来说,喜欢隐居在自己比较熟悉的环境,固守自己比较稳定的思维方式,当新的环境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时,他们才慢慢地调适自己。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江光荣将这种群体称为“退缩型”群体。但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人,只要能够注意到新环境的变化,有调适自己的意识,基本上都能适应新的环境,只是在适应的快慢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
  但周剑经历的特殊性,不仅仅在于他的不适应,更在于他把这个不适应的周期拉得太长。一次不能正常毕业,再重新高考,再上大学,然后还是不适应,然后再回去高考,回来之后仍然是不适应。这固然有目前的教育体制的问题,也与辅导老师缺乏针对性、没有具体深入地引导有关,但在周剑一轮又一轮的反复中,一届又一届的同学比较顺利地适应了大学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充实提高自己,毕业后自信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在这样的客观反差中,周剑应该思考――同样的环境,为什么别人一次就能比较顺利地走过来,而自己迈了好几次、就是迈不过那个门 槛?恐怕除了外界因素,更应该反思自身的问题了。
  深入剖析自己,并承认自己的缺陷,是需要勇气的。很多人在面对自己的时候,特别是关于自身性格上的缺陷时,容易倾向于放任自流。这往往给心理健康埋下隐患。近几年,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相关调查显示,性格缺陷是导致大学生心理疾病骤发的主要原因。现在的在校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家长和学校都存在误区,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健康均衡发展。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江光荣曾经在心理咨询中心接触过这样一个学生:问什么问题,答案都是“随便”,父母、老师替他安排了20年,抱着、提着、拉着,每分钟都安排好了。一进入大学,面对突然出现的空当,他们难免迷茫,不知道如何安排。
  
  在新的环境,往往相对比较容易发现自己个性上一些不好的方面,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不可能没有缺点。健康、完善的个性是稳定的、灵活的、有韧性的,这种个性能够适应任何自然的、社会的各种环境,这种个性的适应能力大,抗挫折能力强,有巨大的承受力和耐力。有缺陷的个性,不稳定、迟钝而脆弱,常难以适应环境,尤其是变化比较大的和相对艰苦的环境,这种个性的思维方法异于常人,行为也异于常人,这种个性的心态、情绪和心理往往陷入异常焦虑、紧张,过分压抑、忧郁,莫名恐惧和无缘无故的空想、猜测等不正常的状态中。
  个性是后天发生的,良好的环境和良好的教育培养出良好的、健康的个性。不良的环境和不好的教育,就会形成不好的个性。有缺陷的性格,有其发生的来由和来源。有很多原因是长期的、从幼年开始的、潜移默化的,甚至是隐性的。在个性发展的过程中,不良环境的干扰、刺激,可能使部分个性心理的发生发展受到了阻碍扭曲,使正常的心理受到了损害,思维脱离了正确轨道,知识上的欠缺、不完全,个性发展就入了歧途,产生了某些不正常的性格特征。
  性格缺陷对个人会产生多方面的危害:诱发多种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导致社会适应不良,尤其难以处理人际关系,影响学习、工作的效绩和生活质量,影响个人前途。性格缺陷的有效纠治方法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及早发现并了解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及早接受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训练。知晓自己存在性格缺陷,并自觉主动纠治,与不了解或否认自己有心理缺陷,其纠治效果和结局截然不同。相关心理专家指出,要想有效地纠治性格缺陷,本人必须具备四项条件:高度自觉性、充分自知,配合训练,接受教育,认真负责。本人必须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积极贯彻、彻底执行各种纠治措施。严格要求,对于心理训练中提出的基本要求、训练项目、内容、方法、强度不能擅自增减或走样,要坚持到底。信任原则,纠正性格缺陷如同治疗心理疾病一样,基本信条是“诚则灵,信则成”。一切有效措施和效果都是建立在本人对指导者信任的基础上。
  
  做研究式的学习 王甲佳(温州)
  
  
  周剑的故事确实是有一些传奇。在他积极的、有限的选择中,最终还是找不到“正式”学习的通道,令人扼腕。或许他认为网吧就是他最合适的学习通道,但是谁都知道,要把网吧这样的资源改造成一个“正式”的学习通道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假以时日的问题。
  大学的殿堂真的就容不下一个如此锲而不舍的人?他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大学课本里面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直接用到的比例很低,大学对人生的贡献在于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帮助我们社会化。让我们知道有团队,有合作;二是使我们的思维方式得到良好的训练;三是对个体的知识体系建设有一个奠基作用。然而再看最近几年毕业生的情况,必须认真考虑从大学里面获得基本技能,包括办公软件使用与基本的写作。让人遗憾的是,实际工作所需要的技能越来越被正统的大学学习所瞧不起。有一个新的程序员,开发语言的基础比较好,但是服务器的安装不会,数据库的结构不明白,一个SQL语句都写得不通畅,Excel的数据处理相当初级,编排一个文档再怎么弄,也只能算是打字还可以的水平。后来了解到,在学校,从来都没有过安装配置服务器的操作,老师担心把系统搞乱了。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所实际认可的大学课程是一个“副产品”,但是通过考试又是必须的。在这样的配置下。给人的感觉就是既然是学非所用,就消极对待算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对于任何一个专业而言,绝对不在于你能学到什么具体的东西,而是在于到底以怎样的态度,怎样的方式学习到有效的东西。
  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许多时候确实是很难自主选择的。笔者甚至认为,对于大学新生的第一门课程应该是怎样学习,怎样为就业做准备的课程。或许许多学校已经有这样的安排,但是从社会的普遍情况看,大学生并没有获得过有效的“事前指导”。
  在大学里面,到底应该怎样经营我们的学习活动呢?既满足学校的基本要求(事实上就专业来说,也就是考试要求),又能为自己的成长提供良好基础?
  在当前的普遍情况下,我们在通过了高等教育资格考试之后,下一个考场就是社会资格考试,可惜的是这个考场是看不见的,没有试卷,没有细致的评分标准,没有监考老师,没有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大一还有一点学生味道,其实大部分到大二的时候就消弭了。所以在大一我们必须自己给自己明确考场纪律和毕业要求。虽然说大学毕业后我们大部分人都会有工作(满意不满意自然有很大区别),但是我们是否是社会化地毕业了?不一定,社会所需要的,经常得不到满足,根本原因在哪里?前面说过,不是知识,而是社会化程度太低。
  这样说来,我们要把大学当作知识的殿堂的同时,也更要把它当作社会化训练的预科班。一定在刚进学校就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一个规划。必须掌握什么样的技能,比如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办公软件的熟悉程度、相关的职场礼仪等等。事实上在这些方面,许多人需要老师做到位的辅导,但是真的很难。我们自己定标准,又经常被社会上的一些庸俗做法所迷惑,以为媚俗就是我们的境界。
  在确定这些之后。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学习活动和修养活动。课堂自然是第一阵地。学校安排的课程,有它的科学性,虽然一直处于改进之中。我们可以汲取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思维方法。这部分资源是我们最容易浪费的。
  要学会在实践中对自己进行综合训练。我们通常会有一个寒暑假的实习以及大四毕业设计阶段接近半年的社会实践机会,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四年的光阴统一起来考虑和调度。利用学校以及关联社会资源的一切机会学习和训练。根据笔者的体验,在大一寒假 之后,就可以初步确定自己今后的事业方向与职业选择,然后开始做准备。虽然实际的职业可能不是我们所设计的那种,但是其中的社会化训练、职业环境了解、知识与技能的社会匹配是不可替代的。
  怎样在上学期间做职业准备呢?做研究式的学习。比如一个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做一家软件公司或者软件用户企业的义工,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用三年的时间接受职业训练,毕业后必定是文武双全的。
  换句话说,我们学习的三年,也应该同时是“打工”的三年,经过这样有目的的学习和职业训练,在毕业的时候就不是你找工作,而是工作找你了。
  知识分子在价值转换过程中一直处于高端,落地不及时,转换不连贯。而要实现连贯的转换,只有实践,再实践。
  
  大学社团并非一无是处 董本清(长沙)
  
  
  国内的大学社团发展的历史加起来也不过一百年的历史,再加上文化大革命期间大学办学的停滞,大学社团也随之消逝,直到改革开放以来才真正有所发展,因此社团的发展虽然蓬勃,但还是“问题”不少,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拒绝它的理由: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英美大学的社团的发展要成熟得多,很多政、商、军、科、文教界的杰出人才都是大学社团的领导者,那是因为他们成立的年限较早。而且“五四”时期,毛泽东、蔡和森、李大钊、田汉、朱自清、叶圣陶、邓颖超、周恩来等年轻学生都是社团的骨干,如新民社、新会社等,这些社团都得到了社会和历史的广泛认可,因为它们对社会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为社会的发展孕育了思想和人才,而他们的成功也恰恰说明了社团对青年学生的影响作用。社团在带领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职场的道路上有着良多裨益。
  社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社团活动拥有高度的自由,这容易让我们的好奇心、自尊心、自信心得到满足,有利于使兴趣爱好得到培养和发挥,能促进我们的情感和完整人格的养成,激发上进心和求知欲,其成员的不同专业背景,也给知识的交流带来了可能,从而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综合素质正是众多企业的用人标准之一。
  社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社团中,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发起者、组织者、管理者,从而使我们的社会联系立体化,社会角色多元化。同时社团有助于我们认知和熟识社会角色,主要表现在社团会主动地模仿社会机构、团体的设置来充实和完善自身设置。因此往往分工明确,每个社员都有着不同的职责分工,而大家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工作中不断相互协作,培养团队精神。而吸收和培养一支充满团队精神的高绩效团队。往往是企业决策层的主要管理目标之一。
  社团可以让大学生富有责任感。社团中的学生需要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要在有限的资源下完成任务,这些都要求大学生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一个成熟的企业,其经营理念一般是服务公众、奉献社会,具备责任感的员工会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往往非常重视求职者是否有责任感。同时,社团的社会功能有助于扩展我们个人的活动范围,而且社团活动也会突破校园界限,给我们提供更广泛的社会接触机会。这个过程有利于我们提升对社会的认知和处理冲突的经验,进而为顺利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社团可以加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社团通过各种形式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大学生逐渐形成一种思维、行为和习惯,并以此来约束个体的社会行为,协调个体、群体及社会间的关系。帮助我们塑造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使行为能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形成良好、健全的个性特征,建立良好的适应能力。
  社团可以给大学生带来自信。人都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得到别人的承认。社团活动的广泛性,为我们提供了展示各自特长的平台,使我们能够扬长避短、发挥才干,迅速赢得别人的承认和尊重。这将有利于青年朋友自我肯定,确立自信。具备适当的自信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更有效率,更容易成功。
  实际上,社团除了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走向职场,在帮助调节大学生活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作用。比如大学生的情绪往往稳定性不足,而学习、生活压力又比较大,因此情绪也容易波动,容易出现认识上的偏激,经常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如果这些情绪无法得到合理宣泄,就容易产生很大的心理问题,甚至迷恋网络游戏,沾染一些不良习气,陷入某种误区等等。但是青年学生往往自我意识较强,不愿意对熟识的人展现自己的“不足”,这时候社团就成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可以敞开心扉跟没有利益瓜葛的社友们一起谈论心中的困惑;另一方面,充实的社团体验和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愉悦身心、锻炼意志、分散注意力,削减甚至消除不良情绪。
  大学社团并非一无是处,参加大学社团对于未来走入职场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参加社团能够得到多大的锻炼,关键要靠自己,看有没有建立较强的参与意识,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社团的运作过程中来。不过学习和工作的时间也要安排好,如果这个矛盾处理不好的话,成绩可就成大问题了,进入了社会也是要被淘汰的。
  
  大学生活:有多支温度计 翟吉方(大连)
  
  周剑不是个个案,他是“周剑现象”的缩影。是中小学时代应试成功、大学生活失败的一个典型。
  在上大学之前,周剑是成功的,他完成了身体的自然成长,屡次考试也交上了优秀的答卷。但进入大学后,衡量成功的标准发生了改变,除了成绩、身躯之外,也包括职业定向是否清晰和在相对复杂的人际社会环境中情感心理是否成熟等各个方面。大学环境与以前明显不同。如果说大学之前的成长环境是大家在一个固定的胡同,在若干像警察一样的老师与家长监督控制下,同时又在亲人们保姆般呵护下,靠个人努力、单打独斗就能完成既定的目标;而进入大学后,警察、保姆不存在了,又进入了言行的围墙和边界并不清晰的广阔天地。取而代之的是“导师+辅导员”的管理体制和自我设计与自我管理的机制,更多的是要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做事。
  
  对周剑来说,他只善于一次又一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只对眼前的期中或期末考试负责,再加上性格孤僻、很少和人沟通,面对大学生活,他只能望洋兴叹、找不着方向。他的“三出”是大学生活失败的标志,但他的“四进”,又使其直接迅速地获得了最功利的社会认可与肯定,重新建立自信的支柱。贯穿在这“四进三出”中,就是周剑一直很沉迷游戏。在游戏中,一个英雄的死去只是暂时的,他可以积攒能量再重新复活。他的“四进三出”就像游戏里的人物一样,可以死而复生。但真实的人生却不是一样,这次的失败就是失败,失败是客观存在的。对于善于分析和总结的人,这次的失败可能会为将来的成功打下基础;但对脆弱的人来说,就会 被失败打倒。生活是残酷的,大学生活已经告别了以前单个温度计的衡量标准,建立起多纬度的衡量标准,为将来的社会生活作好准备。
  大学阶段是个人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阶段,应建立多纬度的度量温度计:
  情感是否丰富、健康,包括爱情、友情与亲情。与家人是否保持情感、思想上的沟通;与同学交往,是否克服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多从团队整体出发;在和朋友交往中,能否多为对方考虑;对陌生人是否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是否有较为清晰、明确的职业取向。这方面,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个人来讲,要努力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博览群书,用坚韧的意志,攀越过最为艰难的职业境界这座大山,达到专业或职业习惯的境界。也就是打造自己闯荡江湖的三板斧。
  体格是否健康。健康的身体,并非是从将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样功利的角度出发。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参与社会、享受生活。在大学阶段,需要培养一个增进体魄、能贯穿一生的运动习惯,比如跑步、游泳等。这是人最自然的生命力的发挥。健康既是生活的条件,也是生活的目的。
  是否是社会性的。现在的大学生比较自我,但人是不可能活在自己孤立的世界中,每个人都是社会的,需要去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所以在大学里要学习怎么和人相处,学着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而不能当遇到困难就一味退缩的鸵鸟。如果你对活生生的人脸不感兴趣,也读不懂,那你就不可能融入社会,不能融入社会,也就既不懂人性,也没有人味了。
  是否建立起稳定的审美系统,这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因为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复杂的、多样的选择,若无稳定的选择系统,就像面对一大卡车的东西,左右彷徨,不知道究竟该选哪个好。而最稳定的系统,应是一个人的审美系统。若建立起稳定的审美系统,就会懂得怎么在欲望与现实之间建立起和谐、平衡的关系。周剑无疑是兜里揣着有限的银两(自己的能力与见识),走进了眼花缭乱的大超市(无限欲望与复杂的环境)。虚拟世界,有一个奇妙的幻觉:支出有限,所得无限。但实际上,他忽略了你最大的本钱:精力与意志。
  是否有公平、竞争的公民意识和心态。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享受小皇帝般的感觉,精英、权威、核心已经深入到他们潜意识中;同时,在“是”或“不是”、“必须”或“否则”的不平等教育的环境下长大。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在树立名人标杆的同时,更多的是不能盲信天才、英雄,更要培养自己的公民、平民意识。
  在这样多纬度的衡量标准下,大学生活相对以往的中学生活来说,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大学里应该做的和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不管是对人生以后的长远发展来说,还是对毕业后即将起步的职业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但是,在大学阶段做事,不仅仅在于你做了多少,更在于你做到什么程度:
  做事必须接受规则和纪律。比如,分配给你的任务是打扫会议室,但你偏偏要去打扫教室,结果你虽然付出了劳动,但工作目标并没有实现。
  做事必须要有结果。不管多么小的一件事情,即使是帮别人送一封信,你也要把最终的结果传达到相关的人员,因为这样你才是可信的,你和对方才能建立起稳定的、彼此信赖的关系。
  要做一些没有任何功利价值的事情。比如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自动拾起地上的垃圾。这样的小事,是没有评估的,也没有人需要你去交一份固定答卷。而工作后职场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是从这样的细节中一点点建立起来的。
  要在劳动中懂得人生的交易。需要在大学的学习、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和生活中,逐渐领悟到,没有真正的劳动是不可能获得生活的果实的,专业上的合格和优秀是未来获得生存果实的前提。
  
  大学生,如何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 刘雪梅(大连)
  
  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全球化教育的知识分类框架,结合组织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提出,在大学生在走出校门的时候,需要具备五大核心知识结构:专业知识,语言与沟通,组织与管理知识,价值观与态度,终身学习能力。
  在日益专业化的组织中,专业知识是职业的敲门砖,良好的沟通则保证你职业初期的发展顺畅,了解所在组织的管理体系及其运行规律保证你在组织中不断提升,价值观与态度将成为评价你融入组织的终极指标,终身学习能力保证你能跟上组织的发展,并不断超越自我,这五个部分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你的核心竞争优势。
  努力学好你的专业。相信有很多大学生会为自己的专业不理想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苦恼,这也经常成为专业学习不努力的借口。笔者的忠告是,努力学好你的专业,不管你多么地不喜欢。
  专业课程的成绩是你步入社会初期履历中的重要部分,不论你应聘的职位和专业有没有联系。如果专业都没有学好,没有人会轻易相信你在新领域中会表现优秀;把不喜欢的专业课程学得非常出色,这是对你的意志最大的磨练,也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必备素质,而且在复合型人才日益走俏的年代,专业背景或许会成为你胜过别人的唯一优势。
  在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需要对专业有一个全新的理解,专业和职业的关系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密切,学习同一专业的人可以在完全不同的社会领域中工作,计算机专业的可以去做管理咨询,可以做编辑,可以做人力资源;金融专业的可以做销售,甚至可以做程序员,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寻找你的兴趣,才是成功完成职业定位的明智选择。没有不好的专业,只要你学不好的专业,如果你凭着你的专业没有找到好的工作,那只能说明你学得还不够好。
  在大学时代,学会用不同的语言与方式与人去沟通,不要放弃语言的学习,无论是外语还是汉语。沟通也是你未来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尝试去打工,学会和父母心平气和地沟通,学会说服别人。通过沟通交流,在重视人情的中国社会搭建起你的人脉网络,你成功的几率随着所处圈子范围的扩大和层次的提升而大大增加,这是很多风云人物成功的不二法门。
  学习一些关于组织和管理的知识是必要的,无论你将来是否有兴趣或者有机会成为管理者。我们的一生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组织中,成熟的组织往往存在着一套复杂而完整的管理体系,了解组织的管理体系和运行规律,了解个体在组织中的行为规律,熟悉你所在的组织环境会让你的工作如鱼得水。
  学习不断调整和完善你在组织中的心态和态度。大学是视野快速扩张、思想和心智逐渐成熟的时候,日益开放和全球化的世界需要你以更加开放的胸怀去拥抱,学会在组织中快乐地学习和工作,你的成功最终取决于你的态度。
  首先,学会负责任。上大学意味着要独立行动与生活,学会为自己、为父 母、为他人、为社会负起你的责任,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他是否能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起责任。
  其次,学会与人合作与分享。团队合作无论在企业还是非赢利性的组织中越来越流行的原因是,一个人难以应付日益复杂而充满不确定的任务。团队合作在大多数企业中或许还只是口号,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是合格的职业人必备素质,尤其是在大型组织中,不会合作的你会越来越孤立而被淘汰。
  与人分享你的知识是组织日益明确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我们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可是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彼此交换一下,我们每个人就拥有了两个想法。知识型的社会和组织中,分享会让你的知识成指数性地增长,不会分享,就会成为信息的孤岛。
  再次,学会服从。青年人容易盲从,却很少愿意服从,认为服从别人或多或少有损尊严。其实服从不是要你服从任何个体,需要服从的是组织的需要和目标,组织的目标达成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共同的付出与牺牲,个人目标只有在组织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实现,才更有价值。
  最后,学会平衡。学生容易将自满视为自信,将谦虚视为虚伪,将保守视为腐朽。其实在崇尚中庸的国度中,平衡才是最重要的,学会平衡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个很难被教会,是需要你实践中不断的领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造你的终身学习能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的社会会成为学习型社会,有活力的组织会是学习型组织,你的学习能力决定了你是否能随着组织的发展而持续发展,不被淘汰。
  在某种程度上你学习什么或许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如何学习以及你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人生就像我们上学一样,需要不断地升级,并且更多的依赖你自己。
  下期话题
  我们的休闲方式正在变化?
  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生活时间分配课题组”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为20.92天和167.4小时,全年工作时间总时数为2008.8小时;时间的分配为:30%的时间是休闲时间,有30%的支出要花在体闲上,有将近45%的时间都用在吃喝拉撒睡上了,工作时间是10%。读书的时间一生只有7%。相关专家认为中国的时间分配有几个重要的趋势:中国时间在不断减少,家务劳动、在宅时间减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与此对应的是休闲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国的黄金周正在从旅游经济形态走向休闲经济形态,人们对休闲的选择多样化。休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质量的标志。但是,热衷于网上冲浪、电玩或游戏的“网民”,或睡眠不足、应酬频繁的“白领”阶层,诸如此类的“休”与“闲”片面生活取代了应有的健康生活。导致中国大批的中青年处于亚健康状态。我们的休闲方式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如何享受更高品质的休闲?
  欢迎来稿讨论:zhangmengjun@neusoft.edu.cn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