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进京记挤_央金进京记
 

进京记挤_央金进京记

发布时间:2019-01-01 06:54:47 影响了:

  编者按:湘西,一个不断走出沈从文、丁玲、黄永玉等大家名人的地方,给予了作者更多的“蛮霸”和“楚气”;十余载IT业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作者充分感受了IT业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体会了IT职场的春夏秋冬。在“中国第二代IT人”的世界里,不是只有代码、程序、项目。他们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呆,也不笨;还有一点可亲、可敬、可爱。
  
  游长沙,瞻仰主席母校
  
  上大学前,从来没有到过长沙,但脑海里也有一些关于长沙的信息。小时候,读过《三国演义》系列小人书,有一本《战长沙》,是说老将黄忠的。读初中,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把长沙描绘得俊美之至,我背诵得很熟。高中时,我让在长沙读书的邻家侄女给我找一本作文书;她没有找到书,回信给我寄过一朵校园里的栀子花,我一直夹在日记本里。
  在我心中,长沙就是大城市和革命圣地的代名词。第一次路过,不可不看。
  万喜,是我初中和高中六年的同学,比我早一年考到长沙读大学。作为东道主,他不仅要做我的导游,还要承担所有旅费。万喜深知我有附庸风雅的嗜好,决定带我参观“一师”:湖南第一师范。小学时候,读过《毛泽东求学的故事》,我知道“一师”;那是毛主席在“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岁月,曾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地方。
  从湖南农学院到长沙市内的“一师”,坐车必然经过湘江大桥。大桥凌空跨过的橘子洲头,是毛主席在“独立寒秋”,看“湘江北去”的地方,我只在蒙蒙细雨中,远远地�望了。
  那时节,湖南第一师范已经开学。但依然对外开放,参观的门票是5毛钱,参观的内容,除了毛主席生活学习的文字、文物展览,还可以自由参观毛主席磨练意志、常年洗冷水浴的井,毛主席住过的寝室等等。
  在主席的寝室,我呆的时间最长。里面好些东西,应该都是复制品,譬如毛主席睡过的床。床上的蚊帐,和我爷爷床上的一样,也是桐油浸过的;被褥和被单,都是手工织出来的印花土布。那天,我是第一次,坐公共汽车,在大城市里转悠,很累。一进那宿舍,乏意更浓,居然胆大包天,上到毛主席曾经睡过的床上,躺了一会。那床贼硬,而且不太舒服。现在想来,主席几十年行军打仗、风餐露宿,都能等闲视之,与湖南第一师范的冷水井、硬板床不无关系。
  
  坐火车,体验五味人生
  
  从湖南第一师范出来,我们到省城的一所大学,找一位高中同学。在同学的宿舍,他问我什么时候去北京。我随手掏出票来看,顿时大吃一惊:我本来想定次日下午的票,可是发现手上的票,是当日下午的!那时那刻,距开车时间,也就两个来小时!
  我和万喜都蒙了。醒过神来,赶紧行动!兵分两路:我去车站,把行李铺盖托运到北京;万喜赶回湖南农学院,取我随身的一点“细软”。
  幸亏发现早,我赶上了火车。那时候,长沙和北京之间的火车,南行的是一次特快,北上的是两次特快。应该是很快的了,但也要历时22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
  当时,正值夏季,车上全是上学的学生、打工的民工、做生意的商人,还有解放军。
  车上人多,拥挤,上车后好几个小时,我一直是“金鸡独立”。不仅厕所不能上,脚都挪动不得。和上车前同学陪同,优哉游哉游玩主席故地,相去天壤。过了好几个小时,才好了些;我也和周围没有座位的人一样,一屁股坐在车厢过道的地板上。
  第一次北京“处女行”,我认识了不少人,其中有一个军人现在还印象深刻。
  那军人,是常德蒿子港的,在湖北枣阳当兵。他和我同年,高中毕业没考大学,参军了,我们的共同语言很多。他从湖南岳阳上车,到湖北枣阳下车时,大约三个小时,分别时,我们已然是很好的朋友,还互留了地址。
  我到学校后,两人还保持通信。他诉苦说,部队里,没有什么书读。我就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厚厚的关于青年励志的书,寄给他。他看完后,又寄还给我。我从来没有想:我和他萍水相逢,如果他不还我书怎么办;那本书,很厚,精装,估计10来元,当时算很贵的书。对于每月才发21元生活补助的我来说,相当于半个月的口粮,如果要赔偿,是很恐怖的事情。
  但是,这位兵兄弟,用他有借有还的行动,践行了“行走江湖、诚信至上”的古训,也使我养成了喜欢在旅途交陌生朋友的习惯。
  时代在进步。现在的火车,很少延误的。90年代前后,火车延误是正常的,正点才不正常的。长沙到北京的那次列车,如果正点,应该是晚上八九点钟到。我下车以后,完全可以坐公共汽车,赶到学校住。但那天延误了三四个小时,到北京站,大约是12点半,当然没有公交车了。
  事隔两天,在北京,我再次经历了第一次到长沙的境遇:月黑风高,天昏地暗,南北不分,举目无亲。
  但毕竟有了长沙逢凶化吉的经验,我沉稳多了。出了车站,我跑到火车站对面,花2元,买了一盒快餐。吃了两口,就吃不下去了――太甜了!我心疼地把盒饭扔进垃圾箱,又走回北京站站前广场;心里打定主意,住旅店。
  正在这时,迎面来了一位大姐,嘴里反复说着,“国营旅店,3元一晚,可以洗澡”。
  她这个口头广告,很打动我:3元一晚,恰好在心理价位上;炎炎8月,在火车上,和南来北往的兄弟姐妹,比肩接踵,肌肤相亲,22个小时,我是多么地渴望洗澡啊。
  我随着大姐来到一辆中巴上。车上有好些人了。不久,车开动了。黑暗中,走了好久,并不如招揽生意的大姐说的很近。但因为同行的人多,我倒不担心是黑店。
  司机说,到了。大家下车,进店。我被安排一个大台阶式的过道上,睡一架钢丝床。
  不过,正如大姐说的,可以洗澡,是在公共澡堂。可睡,可洗,满足了我最迫切的两个欲望,很满足了。我真是随遇而安的人,一个人冲完澡,上了钢丝床,把放钱小包,搁在枕头上,不管周围风吹草动、人来人往,舒舒服服、甜甜美美地睡了一宿。
  第二天醒来,从包里掏出火车上吃剩的干粮,对付填了肚子。又跟前台问了去往前门的方向,就离开小旅馆,沿途问路,走了老远,到达前门。入学通知书上说的,到前门,坐5路车,到德胜门,然后转345或375路,到苇子坑下车。
  我坐上345,到苇子坑下车。沿着正在修建的中国音乐学院门前的道路,往里走,迎面碰到一个姑娘。我问:“到北信怎么走?”
  她说: “ 一直往里走, 就到了。我也是北信的。”
  至今,我记忆犹新:北京的秋天,8月的一个上午,一个北京小姑娘;她微笑着,很漂亮,很阳光,很热情,声音很好听,印象极深刻。
  感谢生活,它用一个可爱女生的灿烂笑容,结束了我第一次上大学的苦难之旅,这是多么美妙的注脚啊。我感到无比欣慰。
  从那次北京火车之旅后,我便和火车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了自己的“列车外交生涯”。在火车上,我从来不寂寞,还经常凭三寸不烂之舌,混吃混喝,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无论是当年拥挤不堪的烧煤火车,还是今天宽敞舒适的电气火车,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我人生成长的重要见证,是我走向外面世界、了解外面世界的窗口,是一个移动的、波澜壮阔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即使在今天,有飞机,有自驾车,有轮船,但我还是非常喜欢可以包罗万象、自由交流的火车。
  火车,是一所社会的大学。如果可能,北方人一定要到南方读书,南方人一定要到北方读书。这样,你就可以坐上几十个小时的长途火车,体验四季分明的变化,感受泱泱中国的博大,触摸南北文化的异差。在移动的“火车大学”里,人的收获,可能比读四年大学还多,还杂,还深刻。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