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汇报 > 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精心预设 有效生成】
 

精心预设精彩生成【精心预设 有效生成】

发布时间:2019-01-13 16:18:37 影响了:

  摘 要:面对课堂上种种突如其来的变故,教师要能“以变制变”,坚持为学生的学习而预设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而展开课堂教学,把教学的焦点放在学习和学习者身上,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本文作者就此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预设目标 富有弹性 联系实际 教法创新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预设教案的机械执行,而是在课堂上重新生成、不断组织的过程,是人性不断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生命力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过程。这样的课堂,会不断涌现学生各种各样的反应,会不断产生始料未及的信息,面对种种突如其来的变故。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地、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综合把握课堂各种各样的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积极、得当、有效的措施,将教学引向深入。
  
  1. 预设的目标应富有弹性
  
  理性地讲指的是在课堂推进过程中学生所呈现的最近发展区低于或高于预设目标区域,教师随机采取应对措施,删补目标的量。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有这样一题:“六一”到了,同学们为布置教室买了红气球23个,黄气球18个,蓝气球的个数比红气球和黄气球的总数少9个。蓝气球有多少个?因为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所以大部分学生列式为:23+18=41(个),41-9=32(个)。正当教师要结束这题时,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方法。我先用第一个和第三个条件求蓝气球比红气球多多少个,列式为:23-9=14(个);再根据它和第二个条件求蓝气球有多少个,列式为:14+18=32(个)。”为了证实自己的方法正确,他还在黑板上画了线段图分析给大家听。“哇,真厉害!太了不起了!”同学们纷纷发出赞叹。受他启发,又有学生想出了另一种解法,即:18-9=9(个),9+23=32(个)。是啊!学生的智慧、潜力是无穷无尽的,他们敢于超越古人,勇于创新,而这些不可能是目标所能预设到的。教师在课堂上大为赞赏:同学们,你们这种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古人的勇气令我感动,我为你们骄傲、自豪。预设目标就这样在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水平,实现了超越!
  这样,课堂教学中,教师洞察秋毫,及时删减目标,能使学生相对容易地摘到桃子;及时增补目标,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 预设的目标应联系学生实际
  
  所谓目标的升降,指的是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随机采取应对措施,升降目标的水平。
  比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原本想遵循备课设计,先让学生观察插图,由图说出几个7,再一步步归纳得出7的乘法口诀。可没想到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7的乘法口诀’我会背。”随后,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有的甚至还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这可怎么办?怎么办?教师一下愣住了。但他立马做出了一个决定,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就从学生的这个实际情况出发,重整教学流程。于是,他说:“你们真厉害,连乘法口诀都会背,不错,不错。还有不会背的吗?”果然,几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教师抓住挈机说:“还有这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7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这下课堂沸腾了。有的指着书上的插图教着;有的用身边的小棒教着;有的索性拿自己的手指比划;还有的干脆直接背口诀来记;……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些学生“教”的方法是否可行,单这一转变就使学生由“学数学”成为“教数学”,学习热情直升极点。试想,假如教师在那位学生说出实话时,立即加以呵斥、批评;假如他的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变奏”,课堂上又怎会有如此意料之外的收获呢?
  
  3. 教师教法的创造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事前预设的教法,只能作为备案,走进课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教师不能无视学生所呈现的生命信息,而是要及时地采羁、活化教法。
  同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由于是不同理念导引的课堂教学所生成的价值也截然不同。
  [案例一]教师A的教学是:1. 数出长方形的面积;2. 教师操作: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量、数,得出面积大小。3. 学生操作: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拼、量、数多个长方形的面积。4. 讨论归纳:因为长方形面积正好等于长边个数与宽个数的乘积,所以长方形面积=长×宽;进而得出字母公式。5. 组织练习。由于新知花费的时间少,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基本练习、变式练习。可以看出:讲得清,听得明,练得多,教学十分用力,学习非常认真。
  [案例二]教师B的教学是:1. 指导操作:请一学生示范拼、量、数的过程;2. 独立操作:①学生操作学具逐步拼量出多个小长方形面积;②拼量一个较大的长方形。3. 设置疑问:利用手中的学具不够拼量怎么办?4. 组织讨论,逐步概括面积公式。5. 强化训练。可以看出:教师的设计能力较高,教学氛围控制好,学生在教师的调控中掌握了知识。
  [案例三]教师C的教学按预定的教学程序是:1. 游戏复习:学生1蒙住眼睛,学生2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让学生1猜出图形名称。2. 直观演示:多媒体课件选取生活的物体,抽象出图形,重合比较大小,初步感知长方形大小与长、宽有关。3. 引导猜测:出示两个相近的长方形后设问:你认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因为不能直接比较,从而引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经过猜测得出两种结论:一是面积=长+宽;二是面积=长×宽。教师设疑:这两种猜测到底哪种是正确的呢?4. 独立操作;5. 合作交流;6. 针对练习。
  可在具体的教学实际过程中,当进行到第3个环节让学生比较两个相近图形的大小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情况: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知道长方形面积的算法,只要用“长×宽”就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这样一来,教师原先精心设计的各个精妙的教学环节与预先设计好了的精心提问,一下子全泡了汤?
  这时这位教师急中生智,果断地改变原先预定的教学预设。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是从书上看来的?”“那么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可以用长乘以宽来计算吗?”“不知道。”好一个不知道,这时这位教师即时肯定:“某某同学的方法是正确的,他能提前预习,真了不起,这种主动学习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可是他却不能说出为什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大声回答说。“今天老师不教,想请你来当一回老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来证明这个为什么吗?”“能。”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被这位教师进一步调动起来;“好!就开始学习,可以独立学,也可以几个人组成学习合作学;看哪个同学、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答案?”
  综上所述,课堂的生成和学生思维的活化需要教师即时地应变来应对学情的多变,简言之,就是“以变制变”。坚持为学生的学习而预设我们的课堂教学,坚持为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把教学的焦点放在学习和学习者身上,以教导学,以教促学,我们的课堂教学定能焕发勃勃生机,焕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活化思维。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