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发布时间:2019-01-13 16:37:45 影响了:

  摘要: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
  关键词:自主学习 数学教学 学生
  教育就是要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教育。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可以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
  一、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数学命题
  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自身经验,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欲得”的境地,引起学生的好奇,诱导学生在思考中寻疑,对周围环境与实物产生直接的感知、发现,创造所学的数学知识,使数学概念、意识、规律在自主探索中生成和发展。
  案例:“苏教版七(上)2.4.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创设情境问题:下午放学时,李明的车子坏了,他去修车,不能按时回家,怕妈妈担心,打电话告诉妈妈,可妈妈坚持要去接他,问他在什么地方修车,他说:“在我们学校门前东西方向的路上,你先走12米,再走18米,就能看到我了”。于是妈妈来到校门口。
  讨论,妈妈能找到他吗?讨论交流,若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A若两次都向东,很显然,一共向东走了30米。
  B若两次都向西,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30米处。
  C若第一次向东12米,第二次向西走18米。则利用数轴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位置的西方6米处。
  D若第一次向西走12米,第二次向东走18米。利用数轴可以看到这位同学位于原位置的什么地方?如何用算式表示?
  E第一次向西走12米,第二次向东走12米,那这位同学位于原位置的什么地方?
  F如果第一次向西走12米,第二次没有走,那如何呢?(从而发现有理数加法法则,略)以上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想上好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
  案例:“苏教版八(上)1.1轴对称
  情境创设:在生活中,许多事物与图形紧密联系在一起。现在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的事物图案和标志,请大家观赏。说明:创设情境将生活中的对称图案和标志展示出来,学生兴趣十分浓厚,很快就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三、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让学生有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案例:“苏教版七(上)2.6有理数的乘方“这课中,为使学生感受乘方意义并进一步认识指数在乘方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对折一张厚为0.1毫米的纸,对折一次后,厚为多少毫米?对这两次后,厚为多少毫米?对这20次后,厚为多少毫米?若每层楼3米高,对这20次后的纸,有多少层楼高?激起了学生跃跃欲试的兴致,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注入了活力。
  四、创设新异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创造最佳的课堂气氛和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激发求知欲,千方百计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为学生顺利接受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案例“苏教版七(下)11.3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创设情境:师:我们已经知道,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有哪些?
  生:“SAS”
  师:那除了这个条件,满足另一些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是否也可能全等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另一些条件。
  提问:一张数学用的三角形硬纸板不小心被撕坏了,你能制作一张与原来同样大小的新教具?能恢复原来三角形的原貌吗?
  通过上述问题不仅使学生从“陷阱”中跳出来,增强了防御“陷阱”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能使学生(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自觉的辨析正误,取得学习的主动权。
  五、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获取新知识的生长点
  创设已有知识的问题序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善于留空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真参与读、思、疑、议、练、创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个性和特长。
  案例:“七(下)7.5.2多边形的内角和”
  创设问题:
  A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
  B正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长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C一般的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画一个任意的四边形,用量角器进行量一量,算一算,与同伴交流你的结果。从中你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交流后,老师加以归纳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的感性认识,是否成为定理要求进行推导。
  D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E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这五边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度?
  F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吗?
  想一想,要得到多边形的内角和必须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来完成,就是把一个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除利用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外,还有其它的分法吗?你会用新的分法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吗?
  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在教学的引入阶段要格外注意,而且应当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要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形成几个高潮。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经常处于“愤悱”的状态中,给学生提供学习的目标和思维的空间,学生自主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可能。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教是为了不教。要学好就要乐学,会学。千学万学,不如自学。千教万教,不如自教。教育就是要激励源动力。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养成自理、自律、自立的习惯。不断超越自我、创造自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