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思路决定出路经典语录【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经典语录【思路决定出路】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6:53 影响了:

  [摘要] 在所有高考政治题目中,考生最怕的是政治主观题,苦于没有思路,找不着角度。本文通过对2009年部分高考题的剖析,展现解题的整个思维过程,追索解题的思路,从中反思我们的教学,师生共同寻找出路。
  [关键词] 思路 剖析 出路
  
  一、没有思路,找不着角度
  
  近年来,高考试题一般都是运用新的材料,从新角度出发,解决新的问题。在所有高考政治题目中,考生最怕的是政治主观题,为什么呢?因为回答主观题,最主要的是审题,每年都有一些考生因为没有看懂题目,似是而非,写偏了题,分数全被扣。有的即使看懂了题,苦于没有思路,找不着角度而没什么得分。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应学会:运用知识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思考问题的线索。
  任何成功最初就是一个思路,任何失败最初也是一个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可怕的落后就是我们观念的落后(中国创造学会副会长秦骏伦)。
  思路决定出路。基于现状,你必须有一个清晰的思路。思路决定了你现在需要做什么,现在所做的又决定了你未来的发展(山西日报报业集团首席财务官侯忠泉)。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决定作为(王维维)。
  
  二、剖析试题,追索思路
  
  2009年高考浙江卷文综(政治)试题41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样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10分)
  
  【解析】
  ①从时代背景角度看,本题以大学生就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为背景,将两个热点糅合在一起进行考查。②从能力角度来说,综合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③从材料内容看,“村官”指的是大学生到农村成为农村干部的后备力量。④从题型看,属于“为什么型”,应从依据和意义方面进行回答。⑤从答题的思路和角度看,应从党和政府两个主体重视“村官”问题的依据及将此问题提到战略高度的现实意义两个角度作答。
  考生做好此题的关键:一是从依据和意义角度回答“为什么”;二是抓住党和政府两个主体;三是弄清“村官”的内涵,才会有答好意义的思路(从新农村建设、大学生就业和农村干部的培养方面展开)。
  
  【答案】
  (1)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面对我国农村发展相对落后和人才短缺,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执政党和人民政府有义务和责任,践行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行动计划。这一行动计划既可以为农村输送更多的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有利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和成长,也为农村干部的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2009年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政治13题:
  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经济发展提出了“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总体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市政府着力推进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带动全市经济发展,并组织数千名干部下基层,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项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为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和履职能力,举办专门辅导讲座;为审慎行使权力,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上述举措收到良好效果,今年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联系材料,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 (12分)
  
  【解析】
  ①从时代背景角度看,围绕“打造亲民政府”这个热点展开。②从能力角度来说,综合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③从题型看,属于“怎么办型”。④从材料内容看,提取有效信息“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推出了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举办法律方面的辅导讲座”、“听取人大代表建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等。⑤从答题的思路和角度看,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从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依法行政、权力的监督等思路进行回答。
  考生做好此题的关键:一是属于“怎么办”题型;二是抓住政府这个主体;三是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从政府的职能、政府的责任、依法行政、权力的监督等思路进行回答;四是必须结合材料,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
  
  【答案】
  ①市政府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推动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切实履行了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②推进促进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的措施,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③举办专门辅导讲座,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律意识,增强了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和群众的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
  2009年高考试题文综政治(辽宁卷、宁夏卷)38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9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中小企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财政部负责人表示。2009年我国的财政可能“非常困难”,但民生仍然是财政投入的关键点。中央财政在2009年分别按月人均15元和10元的标准,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资金。
  材料二:2009年1月,某市政府拿出1亿元财政资金,向特困户、退休市民、残疾人和在学校中小学生等8类人员共67万人发放消费券,成人每人200元,学生每人100元。消费券可以在400多家商家使用,不但能抵用同等面额的现金,还可以享受程度不等的让利折扣。
  此外,各地还出现了其他形式的消费券,“混用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和企业让利,但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一定的现金混用。如游客每花40元现金,可以使用10元的旅游消费券。“让利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企业让利,也与现金按一定比例消费。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有人认为,发行消费券对我国经济将产生积极影响,也有人认为发行消费券治标不治本,有局限性。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发行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发行消费券的局限性。(14分)
  
  【解析】
  ①从时代背景角度看,围绕“发行消费券、关注民生”这个热点展开。②从能力角度来说,综合考查了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及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③从题型看,属于“作用类”或“影响类”,具有双重性。④从材料内容看,提取有效信息“国家关注民生”、“政府拿出财政资金”、“向8类人员发放消费券”、“消费券不能单独使用”等。⑤从答题的思路和角度看,围绕“发行消费券”这个中心,前半题可以从题目规定的对居民、对企业、对宏观经济方面阐述积极影响;后半题题目并没有指明答题方向,考生一下子会有种“找不着北”的感觉。其实结合材料仔细分析,同样可以套用前半题的思路,即从对居民、对企业、对宏观经济方面的消极影响展开论述。另外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对“发行消费券”这句话进行深入挖掘,“谁发行”?――“混用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和企业让利(政府和企业),“让利型”消费券的资金来源是企业让利(企业);“发给谁”?――某市向特困户、退休市民、残疾人和在学校中小学生等发放(低收入群体或社会弱势群体);“发行消费券的目的是什么”?――关注民生、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等,概括起来,可以从政府、企业、居民、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等角度和思路出发进行回答。
  考生做好此题的关键:一是把握好题型,属于“作用类”或“影响类”,具有双重性。二是前半题抓住对居民、对企业、对宏观经济三个角度。三是后半题仔细分析,深入挖掘题目提供的材料和设问的语句,审题的一个很重要的“诀窍”就是找出提问中的“主谓宾”,从中追寻答题思路。
  
  【答案】
  积极影响:发行消费券会提高低收入居民的福利,刺激消费需求。能起到扩大企业严品销量的作用。消费券在短期内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刺激宏观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局限性:“财政型”消费券会加大政府财政负担:甄别消费券的发放对象会增加政府的执行成本:单独使用消费券消费会使居民把本来用于消费的钱储存起来,消费需求不一定扩大;发放消费券是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居民收入。
  
  三、师生共同寻找教学出路
  
  针对学生在做政治主观题时“苦于没有思路”,师生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找出路”:
  其一,帮助学生建立和运用知识体系。
  在高三政治复习时,由于考试范围广,知识点多,时政性强,识记要求高,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时,必须把帮助学生建立和运用知识体系放在首位。
  一是处理好主干知识与扩展知识、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感性知识与抽象知识、原理观点与素材案例的关系;二是重视分析知识的纵向、横向联系;三是引导学生整理和归纳所学知识,把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容、观点、原理表格化、线索化、网络化、板块化,从而使学生建立政治学科知识框架体系;四是引导学生提取和运用知识,搞清楚概念、原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众多的知识和原理中准确地选择出符合题意的知识和原理,准确地回答问题。
  2009年高考浙江卷文综(政治)试题41题:分析为什么党和政府要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宏观思路:从党和政府角度;微观思路:对“村官”进行剖析。此题难点在微观思路。
  2009年高考(天津卷)文科综合政治13题:天津市是如何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从政府角度展开宏观论述,此题考查学生平时学习中,能否将单元知识系统化,以便站在更高度看问题。
  其二,帮助学生创建政治思维模式。
  高三政治复习阶段,应认真抓住《考试说明》提出的四种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其实质就是解题的思维过程能力。师生们往往重视考试的内容,而忽视考试能力的要求,有的考生到最后还不知道能力要求的具体内容。这样做在遇到新问题时,只好“望题兴叹”,往往埋怨“题目太难、太灵活”。这种复习不符合“以能力立意”的命题精神。
  2009年高考试题文综政治(辽宁卷、宁夏卷)38题:分析发行消费券对居民、企业和宏观经济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发行消费券的局限性。――此题前半题,考生大多能答一些,因为答题角度非常清晰,但后半题考生有点“糊”,因为答题角度不明确,需要考生自己深入分析和挖掘,这样考生的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的不足就马上显现出来。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多析题,充分展示解题的整个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创建政治思维模式。
  其三,帮助学生理清答题的得分点。
  回答政治主观试题,大部分学生并不是没有东西可答,而是不知道应回答哪些,这里有个“知识的取舍”问题;有时知道用什么知识回答,而结果得分不高,这里有个“思路是否全面”的问题;有时思路也全面了,知识也用准了,可得分仍然不高,这里有个“语言表述是否规范”的问题。
  回答政治主观试题,要按设问要求,联系题目中的材料,运用科学语言,分层次多角度,条理化地进行回答。答案内容的组织:可以从教材中来,可以从该题目的材料中来,可以从逻辑推理中来,也可以从热点中来。
  大部分学生回答政治主观题时,只会死扣书本知识,而忽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就是学生答题过程中普遍出现的“两张皮”现象。逻辑思维混乱,很少进行逻辑推理。部分学生会结合社会热点,但是给人的感觉是“生搬硬套”,很不自然。
  上面的三道高考题,考生觉得没思路难、组织答案难,关键也是没有从该题目的材料中、从逻辑推理中、从热点中去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祝国强.2009年浙江新高考点评政治试题贴近生活.
  [2]2009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试题汇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