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从哲学角度看语文教学故事]换个角度看议论文800字
 

[从哲学角度看语文教学故事]换个角度看议论文800字

发布时间:2019-01-15 04:11:09 影响了:

   [摘要]本文主要是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有所得”、“语文与生活”、“教学与哲理”、“辩证教学、辩证思维”这四方面来谈谈我的教育故事,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关键词]哲学 教育故事 语文
  
  一、教学与生活
  
  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在语文教学上,注意联系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的生活,让学生能进一步掌握知识。
  教育脱离了生活也脱离了人生,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了。中学生这一群体,有着与成人明显不同的特点,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接受新知快,他们对世界充满了疑问和探究,这决非象牙塔式的教育所能满足的。教科书不能代表生活,把学生束缚于课本而不走近生活,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如何解决生活和课本的矛盾是今天教育的要务。
  1.课堂知识拓展
  知识的拓展,让学生“说”出来。一位语言教育家说过:“语言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工具,而且是人的生命中最美丽的花朵,培养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就是培养这个人本身。”用爱心鼓励学生去说,用信心支持学生去说,尤其是欣赏他们的说话,让他们大胆说,这是营造师生课堂良好氛围的基础。课堂上学生的说,贯穿于活动中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兴趣的根本。
  依据课本,可提示学生从多方面做课文内容的补充说话,提供知识的拓展。如学到朱自清先生的《春》,请同学介绍作者生平,有关他的小故事,有关他的其它作品,有关春天的话题。
  2.课前演讲
  课前演讲是锻炼学生说话的重要途径。课前让学生做两三分钟的小演讲,内容不明显限制,有益则行,自主发挥,或笑话或自己身边小事……然后教师加以点评,特别注重思想性、知识性的引导和鼓励性,在轻松和有趣之中无疑对学生是益处多多的。
  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也需要故事性。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借说话写文章表达自我的思想感情,借听读接受别人的思想感情。不听不读不积累丰富的词汇,就不能准确领会语意。说,言不达意,语无伦次;写,冗繁粗糙,味同嚼蜡。听多了,读多了,积累多了,说与写也就“有戏”了。说得好,听者众;写得好,读者多。这就是说,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更多地是需要通过故事性材料来进行的。其实呀,我们平淡的一生,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故事。“文学是人学。”语文教材正是将生活加以浓缩,并使之更具典型性、系统性和丰富性,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语文教学应该充满着生命的活力!把文章内容故事化,用生动形象的故事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让知识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学生心田,使同学们如沐春风,岂不快哉!
  3.换个方法布置作业
  刘国正先生说过:“课堂譬花果,社会乃其根。土沃椒兰茂,源开江海深。”传统式的假期作业因其题型单调、缺少鲜活性和信息量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该改革了。近两年,我试着给学生布置一些新颖的假期作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摘录几条如下:
  ①记录假期中发生的一两件社会事件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②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写一份调查报告(其他热点问题也可以)。
  ③写一两则自己的格言,作为座右铭。
  ④自拟题目,创作一首诗歌(题材、体例不限),表达某种情感。
  ⑤与家人共同完成一件事,写出自己的感受。
  ⑥读两本好书,并分别用500字向同学介绍出书的内容,开学后展示交流。
  ⑦打电话向自己的亲朋好友问候、拜年,语言要得体。
  ……
  总之,生活是根,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只有坚韧扎实的根系才能孕育出教育的常青之树。生活是源,语文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只有生活源头的活水才能浇灌出学海灿烂的春天。走近学生生活去教学,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二、教学与哲理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掌握适度的原则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施中也有重要意义。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讨论:时隔57年后,一位65岁的老人,仅仅是为了写在悬崖上这么一次经历吗?如果不是,又是因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多角度地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1.悬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困难一样,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会积累成大成功。
  3.明确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地解决小困难,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再让他们联系刚在第一单元学过的《在山的那一边》,两篇文章都提到如何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在山的那边》告诉我们要实现远大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战胜失望,征服所遇到的任何困难(或在困难面前,不要气馁,要坚持到底,成功就在终点等你)。
  同时,与他们的求学与生活相结合:进入初中,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要在新的起点上,追求美好的理想,就要面对无数困难。怎样面对无数困难,将是我们初中学习生活中,也是人生道路上的实际问题。希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把握住学习生活中的主旋律,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希望“山的那边”永远召唤着你,“走一步,再走一步”,伴你到达理想的彼岸。
  
  三、教学与思维
  
  课堂教学是否离学生的实际需求也很远呢?我们现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以实现自主学习自主课堂,但是,由于缺乏长远的计划和目标,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只是靠某些教师单打独斗,或只是作为表演课展示一下。我们的绝大多数教师,仍然遵循旧的教育模式,不顾学生的需求,在课堂上不厌其烦地讲析着。
  1.辩证:思维的升华,让学生“评”出来
  让学生说,还要大胆地说,要有自己独到见解地说,各抒己见的活动是快乐的事。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评课活动应该是两方面的:评课文,评教师。评课的形式以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相结合。上完一篇课文,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入手评课文,谈感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文中哪个字,哪个词,哪句话,哪个人,哪种思想……都是我们评点的话题。通过学生评点课文,使他们思维活跃,诸多疑难迎刃而解。教学相长,评论教师方面,刚开始教师可自我评价,再引导善于发言
  2.辩证:问题的探究,让学生“辩”出来
  课堂中遇到两难问题,展开辩论活动是最振奋人心的。比如《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父亲的朋友约会迟到了,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组成正反方进行小辩论,一阵激烈过后,加上老师的引导,元方“入门不顾”的得与失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问题的答案也深入人心。辩论活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形式,锻炼学生的综合评定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都是其它活动所无可比拟的。
  这样,学生慢慢就会融入进来,畅所欲言,活动其乐融融。
  
  参考文献:�
  [1]但武刚.教育案例及评析.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成有信.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瞿葆奎,徐勋,施良方.教育学文集•教学(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