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优化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
 

优化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

发布时间:2019-01-15 03:57:46 影响了:

   [摘要] 本文探讨了物理教师要营造氛围,解放主体,深挖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改进实验优化物理教学,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   [关键词] 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创新,创新是人类赖以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物理学科,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的环境,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诱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情感,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显得至关重要。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新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气氛,能够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欲望,学生此时思维敏捷流畅,具有高度的创新敏感性。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受到严重影响,他们求异,求变的意识受到压抑,表现出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感知不敏锐害怕失败,不敢冒险,循规蹈矩,崇拜权威,不敢想也不敢怀疑,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彻底放下“师道尊严”架子,走下讲台,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和关心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认识到,课堂中没有嘲笑、挖苦,没有指责,没有羞辱,让学生在求知活动中真正获得心理安全。教师由真正的权威讲授者,变成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朋友,建立起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学中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无论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都要高度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发现学生的个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发挥主体作用,挖掘创造潜力
  
  学生的主体性在学习中表现为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主性原则。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就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从认知情感到行为上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给学生充足的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讨论�思考,凡是学生自己探索能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提倡学生上讲台,鼓励学生争辩讨论,学习的热情来源于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多一点表现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主动学习创造的热情。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点燃学生心中创新的火花。
  
  三、深挖教材,突现创新教学设计
  
  创新的精神是追踪发现式。教师选择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发现事例,经简化、设计,形成富有启发性的材料,让学生“追踪”当年科学家的发现思路,模拟科学家的发现过程,领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而不是只介绍结论。如高一物理第二章的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高二物理第四章的法拉第在奥斯特“电流磁效应”和安培“安培定律”的基础上发现“电磁感应”的过程,高二物理第九章的玻尔建立玻尔原子模型的过程。这样做虽然不是真正的科学“发现”或“创造”,但教师引导学生在短期内做了科学家多年呕心沥血才做成的事,这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物理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丰富了自己的思路。同时更激励了学生学习科学家那种奋发探索、勇于献身、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达尔文有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课堂教学中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必须创造地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教育学生,方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诱发创新灵感。教师要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上一节课之前,恰当地运用实验巧设悬念,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造成学生的期待心理,而后再及时地采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新课,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随着问题的逐层深入,启发学生大胆讨论分析,最后教师总结阐明原因。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层层深入诱导,不但能克服学生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出发主观判断物理现象的错误思想,而且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去思考,使学生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2.鼓励学生质疑,勇于尝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李政道博士对科大少年班的学员讲:“如果你们不能提出问题,你们就一辈子做不了世界上第一流的工作,那终生只能是模仿和抄袭。如果巴甫洛夫不怀疑狗听到脚步而产生唾液,就不会发现条件反射。足见科学独创,贵在质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质疑情境,给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环境,鼓励学生善疑多问,并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的精神,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五、改进实验教学,培养创新精神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最佳的环境,由于在我国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所占比重本来就偏小,且演示实验占有绝大多数的比例。因而,实验教学仍然是我国物理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实践能力较差严重制约学生创新水平的提高。因此,课堂上我们必须努力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以便为学生提供较为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改进演示实验,教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或教参的安排,将一些演示实验由教师在讲台上做给学生看改为师生合作实验、共同实验或学生分组探索实验。如以往由教师“承包”的单摆演示实验可改为由教师控制单摆、学生手执秒表计时的师生合作实验,像胡克定律、光的色散等可改为边学边实验,焦耳定律、玻意耳定律等可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2.实验教学要变“广播式”为“探究式”方法,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分组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器材、步骤、要观察的现象、记录的数据、要得出什么结论、产生误差的原因等等,甚至连实验报告中的表格都替学生设计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本不用自己思考,或者看热闹般地“观察”,仅仅被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忽略内在原因的考虑;或者机械地按老师的要求操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会想有没有其它等效的或更好的操作方法,更不会想重新设计此实验的做法。由于要观察的现象或要得出的结论已经先入为主,所以根本不分析采集到的数据,更谈不上由实验的数据去演绎、归纳出结论了。这不仅束缚学生思维,有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不利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当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方法,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通过创设条件,在学生充分地动脑、动眼、动手、动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实行探究式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是一项持续而艰巨的工作,有待于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能不断走向深入,走向成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