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整体把握”是高中新课程模块教学的关键 高中新课程模块考试答案
 

“整体把握”是高中新课程模块教学的关键 高中新课程模块考试答案

发布时间:2019-01-19 04:04:21 影响了:

  如何从学科的角度,整体把握模块的教学内容,系统分析模块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并在教学中体现模块的逻辑体系,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为此,本文将从整体把握模块教学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一、如何“整体把握”模块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特征,就是课程结构的变化――确立模块教学体系。模块教学的着眼点是“模块”。一个模块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其内在知识逻辑的内容体系。其特点是:打破了知识传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围绕某一主题,选取知识内容。每一模块相对独立。例如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主题是“稳态”,该模块内在逻辑体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稳态与环境”模块的整体把握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主题统整整个模块的内容
  “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内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种群与群落、生态系统、生态环境的保护六部分。前三部分是关于个体水平稳态的维持,后三部分是关于群体水平稳态的维持。无论个体水平还是群体水平,所有的生命系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都要依靠反馈调节机制维持其稳态。因此,以“稳态”为主题统领整个模块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生命活动本质的理解。
  (二)以两大核心事件为贯穿模块内容的主线
  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反馈调节,产生反馈调节的基础是信息的传递。因此,任何一个水平稳态的维持都依靠两大核心事件――信息的传递和生命活动的反馈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调节作为贯穿整个模块的两大核心事件,有利于学生理解本模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以“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为主线来整体认识本模块。
  (三)模块教学价值的整体体现
  1.丰富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命活动是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的运动和变化。[1] 在我国的中学生物学课程中,初中阶段侧重于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高中阶段侧重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2] 在高中新课程的三个必修模块中,“分子与细胞”模块侧重于对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认识,“遗传和进化”模块侧重于对生命延续的认识,“稳态与环境”模块则侧重于对生命系统自我调控的认识。生命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们与外界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流、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这就决定了生命系统时刻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无论是个体水平还是群体水平,这种动态变化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否则系统就会崩溃。也就是说,稳态是生命系统能够独立存在的必要条件。稳态的维持靠的是生命系统内部的自动调节机制。“稳态与环境”模块中关于这种调节机制,在个体水平上主要阐述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在群体水平上主要阐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可见,就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和规律来说,“稳态与环境”模块具有其他模块不可取代的价值,有利于丰富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和认识。
  2.学习系统分析、建立模型、取样调查等科学方法
  系统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高中生物学教育一般只能做定性分析。为了使学生能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学习,课标中列举了“探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借助于这些内容要教会学生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经常使用的两种逻辑方法――模型方法(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取样调查),在“稳态与环境”模块中都有很好的载体,例如,设计并制作生态瓶――物理模型,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等等,应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科学方法进行该模块的学习。
  3.了解生物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稳态与环境”模块对于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十分重要。一是关注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如“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二是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二、基于“整体把握”的模块教学策略
  基于对模块教学的认识和对“稳态与环境”的理解,从学生思维发展、方法的学习出发,并结合具体事例和学生实际来构建“稳态与环境”模块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对模块的整体性认识
  根据课程标准“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的要求 [3],笔者认为,对于“稳态与环境”模块就是要从稳态的视角,认识生命系统是依存于一定环境条件,能够自我调节,维持自身稳态并与环境相适应的系统。将生物的个体和群体看做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它们都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信息的传递,进行自身的调节来达到维持稳态的目的。这是本模块内容教学的关键之一,也是做好初中与高中衔接的一个有效的着力点。
  (二)在“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学习中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模型、取样调查等科学方法的实质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新课程的生物教育应该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但是,切忌将方法论当做知识来讲授,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科学方法的实质。在教学中有两个层面的建议,一是用好教材中的“活动”“实验”等栏目,使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感受、领悟、理解这些科学方法。二是挖掘教材中有关内容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学习。以人教版教材中的练习为例,为什么说内环境的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这其中的关键点是:第一,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第二,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第三,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分析和挖掘这个习题蕴含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具体的内容及前后关系进行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学习思路。
  (三)在把握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中发展认识的多种角度
  “稳态”“信息传递”“反馈调节”“环境”是反映“稳态与环境”模块学科内容本体的核心概念。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个开放的系统在生命活动中不断地与它所处的外部环境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调节,这个系统维持着自身的稳态。这个系统的层次性表现在多个方面,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中有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每一个层次都可以成为独立的生命系统,都存在着稳态,都发生着与环境的交流,都发生着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调节。同时,这一层次和那一层次之间的关系又不可忽略。由此,揭示了生命系统中尺度、结构与功能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生命系统在不同尺度下存在着不同层次的结构,尺度与结构决定生命系统的功能。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是“稳态与环境”模块的一个思维方式。它不仅体现了认识稳态的多种角度,还建立起了宏观与微观这两种认识方式的联系。
  高中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站在“整体把握”的角度,从模块内容的内在逻辑体系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模块内容,这是模块教学的关键所在,值得深思和探索。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北京,100044)
  
  参考文献:
  [1]朱正威.我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4.
  [2]赵占良.“稳态与环境”模块的解读[J].生物学通报,2004,39(6):31-3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9.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