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谈《乡村二月》的意蕴] 浅谈蒹葭的意蕴
 

[浅谈《乡村二月》的意蕴] 浅谈蒹葭的意蕴

发布时间:2019-01-27 04:14:56 影响了:

   内容摘要:《乡村二月》以一组淳朴自然的描述性意象构建了一种沁人心脾的氛围,其情感真挚淡雅,使人在如今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寻得一片心灵的净土,一切好像都停留在了那些单纯美好的时空里。
   关键词:意象 乡村意境 自然 宁静
  
   读罢《乡村二月》,就游览了一次“情感与理念”的心灵风景。那平淡的表层下蕴藉的深意与力度,配以诗文的画面与丽景,组合成一个逼真,生动而又充满“理性之光”的艺术境界。令人如饮清香的醇酒,越品味越浓且欲罢不能。当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一些作家“精神下海”纷纷以色情包装作品,以商业广告大造轰动,更有甚者“告别现实”,“躲避崇高”,走向“边缘状态”,堂而皇之“边缘人”。为此,这首诗流露出的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自然健康人性的礼赞,就令人尤为感动了。这也反映了多数作家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并没有在“金钱挑逗”下完全“灰飞烟灭”。相反,却随着少数人精神的沦落而增强。虽然这首诗截取的是“广大乡村”,“漫长人生”的生活断面,但它所提示的在社会文化转型期的人性和生命形式的关照,却显得意蕴深大,沉重与必要。
   作品通过“乡村二月”的描述性意象,建构了一种时间感与空间感。“二月说来就来了,出其不意地绿了谁的眼睛”。首先点明时间是初春,二月。紧接着“后生的身影,让浣衣的女子脸上布一片红云”,“眼波盈盈处,掠水而飞的燕子”,一个地上,一个天空,有机地组成画面,透过空间的变化给人以生动的质感,画面感,使人犹如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那个“后生”亦如“飞燕”亦或“浣衣女子”,情感在以时间为背景的空间变化下得以升华,得以超度,物我完全融合。
   在乡村的二月里,有的只是“柳叶”,“春风”,“燕子”,“红云”,“绿”和“青”,有的只是“春风载柳叶”“燕子掠水而飞”的纯朴,自然。“羞涩的红云”与“出其不意绿了谁的眼睛”,无不让人感到一股清新的山野之风那么浓,奇地扑面而来。“谁家的燕子”,也无须问谁家的燕子,一切早让人陶醉。“纯朴,健康,自然”的人性也悄然爬上了读者心坎。“掠水而飞”不仅是动态描写,而且对整个画面起了点缀的作用,与李白的“孤帆一片日边来”似乎有同工之妙。同时,这种状态,动态升华到心灵空间,就成了鲜活的灵性,让读者觉悟与超脱。特别是结尾“在乡村你是不必心急的,一切说返青就返青了”,既升华了主题,又让人暇思绵延。读到这里,意蕴顿出,我们不禁想到都是人那种浮躁与急功近利,那种商品大潮中精神的沦落,再用雨果的美丑对照法则,把城市的喧嚣与乡村的洁净一比,又自然变到了一次精神的冶炼,迸发出“淡泊宁静”,“无欲天下将自正”以及重建精神家园的火花,从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
   在诗歌的情感上,作者善于透过平淡的文字,涓涓的流水般倾泻,隐隐地,薄纱般拂动,飘渺而又实在,撩拨人的心弦,扣发人的灵魂。现实生活中,市场经济冲刷一些人的价值观念转向,精神逐渐沦落,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哈姆雷特大声宣告“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个体生命质量的下降程度,不能不令人惊心。怎样远离形形色色的诱惑,以崇高、崭新的姿态投入现代化建设?作者怀着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以文字为武器,探索着宇宙空间新秩序。不论是“二月绿了谁的眼睛”还是“后生让浣衣女子布一片红云”,都凝重,含蓄地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情理,从而让人听到一丝遥远的精神回归之声。作者以优美的韵律,淡而清的文字构筑“公共话语”,读诗就如同与作者在面谈。抽象的精神家园具体的乡村意境在诗中无痕迹地融合在一起,读起来自然随意,似乎漫不经心,实则提炼精致,细腻入微。
   虽然这首诗艺术上略显粗糙,但作品隐含的对人性与生活态度的烛照,却不能不令人心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精神转变的今天,世人如何正视物质,如何走出生命的烦嚣,拥抱时代,无疑《乡村二月》提供了一种启示。
  
   谢光东,重庆市垫江中学教师。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