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 浅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

发布时间:2019-02-02 04:34:41 影响了: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纲要》对朗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是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朗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很多语文教师更多地关注讲解,关注作文,认为朗读能力在考试中无法体现,不是很重要的内容。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培养朗读的兴趣。”大纲中的明确要求到了教师手中成了一纸空文,被束之高阁。就此,笔者专门谈谈朗读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
  国外有专门的朗读课程,一些年入花甲的老人依然对朗读充满了兴趣,要求自己的孩子给自己朗读优美的文章。逢家庭聚会,更会亲自朗读文章,与大家共同欣赏。相比而言,我国朗读并没有深入人心。一些小学生英语文章背得很是流利,对于自己的母语文章朗读起来却结结巴巴,词不成词,句不成句,生硬而无感情。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一般都不尽如人意,尤其在作文方面。而朗读好的学生,一般语文成绩较好,作文也是比较出色的。正如唐代诗人杜甫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更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早就意识到了朗读的作用。通过朗读,学生的书面语感强烈;通过朗读,字词句义自然而然融入内心;通过朗读,与作者感情相交,这都是多读书,多朗读的好处。
  笔者在此建议小学语文教师不要过于追求课文内容和字词的繁琐分析,不要过于追逐写作的练习。磨刀不误砍柴工,朗读得心应手可将以上问题一一解决,真正为素质教育服务,为塑造合格的人才奠定基础。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怎样将朗读训练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呢?笔者就多年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有些语文教师简单理解朗读就是说话,并没有理解朗读的实质。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要求通过朗读来发展自己的语言功能,所以朗读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语言功能在小学阶段进一步完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朗读。想要把话说清、言语流畅,表情达意,逻辑合理,就需要首先把课文朗读好。通过朗读学习书面语言,方能灵活地遣词造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朗读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而言不能过于拔高,应该从最基本的要求做起。对于小学生而言,朗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读字正确,发音准确,朗读流利,稍带感情。
  曾经有教师抱怨小学生朗读简直就是浪费时间,认识的字量不够,读起来不仅速度慢,而且错字连篇,还不如教师讲呢。这样的教师忽视了教学中应有的耐心。小学生刚开始接触汉字,读课文时需要边读边想汉字的读音,朗读速度自然比较慢。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足够的职业道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朗读,不能总是抱怨。还有一些教师,面对朗读速度慢的学生,任由他们拖着长长的尾音朗读,不去耐心纠正,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形成不好的朗读习惯,影响语感的形成。
  怎样很好地指导小学生从基本功抓起朗读呢?笔者建议从字抓起。首先增加学生的汉字识字量,抓好识字教学,识字和朗读相辅相成,互相巩固练习。打好识字的基础,需要的便是大量的练习。在课上要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多读多练,甚至一些文章完全可以以读代练。只要加强朗读,多读,学生积累的词汇就越多,对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就越有帮助。笔者做过调研,从一年级就开始每节课进行朗读训练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速度极快,很好地掌握了词句的运用,作文水平也高于未参加练习的学生。
  《我的战友邱少云》中有两句话都用了“才”字,一句话为“烈火在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话为“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两句话两个“才”字,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教师会分别解释它们的用法和意义,学生听后只会死记硬背,很难活学活用。如果加大朗读量,请学生认真朗读,一遍遍重复,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理解,第一个“才”字表示时间长;第二个“才”字表示时间短,还会发现“才”字在不同的位置意思不一样。当它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时就表明时间比较长,如果用在表示时间词语前面时就表示时间比较短。学生在朗读中不用教师手把手教就理解了字词的使用,增加了识字能力,更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引导学生寓情于读,边朗读边思考
  当朗读成为一种功课时,小学生就会把它当做重复的事情不停地做下去,这个过程不过是重复再重复,就像和尚念经一样,没有思考在其中。如此的朗读不过浪费时间而已,当然这里不能排除小学生专注力不够,还不能长时间将精力集中在某一方面上。另外,这也与朗读入门时,教师的引导有关。作为学生朗读的启蒙者,教师要做到第一节朗读课就逐步指导学生边思考边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去理解作者的情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些学生抱怨说,老师总是说生动一些、有感情一些,到底怎样是有感情呢?怎样是生动呢?学生有这些疑问说明教师没有钻研学生心理和智力发育的程度。一些教师干脆拔苗助长,生硬地告诉学生读到这里声音要放缓慢,读到那里要表现悲伤,这里要表现高兴,最后要充满余音……如此教育对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有百害而无一益。本来童心可爱的学生被折磨得矫揉造作,一脸早熟的憔悴,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那么怎样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这就要考验教师的教学功力了。教师要用发散性思维进行启发教育,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自己明了课文中字词的含义,让学生自己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受到感染,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朗读的欲望,这样才能使小学生自然而然地寓情于朗读中。
  课文《第一场雪》是一篇适合朗读的文章,雪后的景色醉人。如果教师只是就课本字词枯燥地解释,学生感受不到雪景的魅力。换一个角度,请学生回忆自己印象中的第一场雪,在回忆中朗读课文。“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玉屑似的、五光十色”这些词语通过反复的朗读深入到学生的心中,不仅仅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更在朗读中受到了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对于小学生十分重要,伴随其一生的成长。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语言功能,陶冶情操……要将朗读落到实处,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进行素质教育而非应试教育,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编 张敬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