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呼唤“轻松快乐”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
 

呼唤“轻松快乐”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9-02-03 04:01:30 影响了:

  [摘要]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尺度。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限制,导致很多学生作文存在困难。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作文困难的原因,探讨了怎样才能唤起学生写作欲望,引导学生积累素材,有计划分步实施。最终达到让学生轻松快活地作文的目的。
  [关键词]作文 教学 快乐
  
  “看到题目皱眉头,拿起笔来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这是对中学生写作状况的一种调侃,也折射出作文教学的窘迫与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十分严重;另一方面,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尺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面对作文教学的困境,力求摆脱并让学生的写作从沉重无趣走向轻松快乐,全面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为每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话题。
  
  一、把脉诊断,找准病因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讨厌作文,谈写作文就色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没内容。“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时的最大苦恼。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腹中无物也就无话可说了;即使硬挤出来,也是如一杯白开水,毫无“滋味”。在批阅作文时,常感觉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少新意,政治说教似的立意,陈旧老套的题材。比如,学生作文中一写老师,就是“三课”――深夜备课,带病上课,为他补课;一写好人好事,就是“三子”――车上主动让位子,上坡帮人推车子,路上捡到皮夹子;一写父爱母爱,都是父母半夜背自己上医院;有的学生甚至精心设计父母离异、父母遇难、自己残疾等等。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缺少可写的内容,缺乏新鲜的素材。
  2.嫌麻烦。传统教学对学生作文束缚得太多太大。往往教师指导学生要写“有意义”的、“印象深刻”的、“影响最大”的、有“精神风貌”的、“深受感动”的…一・这样一些字眼,把学生吓懵了,他们心里的“意义”、“影响”与成人心里的不是一回事儿――写作文有这么多的条条框框真烦,不想写。
  3.少方法。不少教师认为,写作就是要真实的记录,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对于写作指导也只是概括地分析一下,批改也只是写几句套话,造成学生写作没有一个具体可依的模式,写起文章来就无从下手。
  
  二、对症下药,分步治疗
  
  1.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写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在学习中起着“马达”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搞好作文教学的首要环节。那么,应该从何处人手才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一种“特殊的认识倾向”呢?
  首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说。个性作文倡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在作文教学中,要营造自由表达的氛围。学生涉世不深,社会化水平不高,常常说一些比较幼稚的话语。这正是学生淳朴的表现。教师切不可以成人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看法,轻易否定其观点,否则,会挫伤其发言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会从“想说”变成“怕说”甚至“不敢说”,最后发展成“不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发言的氛围,及时肯定学生的发言,含蓄地指正学生的观点,努力保护其发言的积极性,让他们能“以我口述我想”,敢“以我口述我心”。
  其次,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写。陆海东教授曾指出,教师“以认真的态度、恰当的方式写好作文批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培养健康质朴的文风”。因此在作文评价环节,教师完全可以放下为师的架子,藏起批评的刀斧,把条条框框的写作理论束之高阁,努力搜寻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对文中用得好的词、写得漂亮的句子、有个性有创意的观点都给予积极肯定,大胆地鼓励,更多地从正面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这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可行的,而且还保护了学生创作的激情。
  
  2.积累素材,让学生可写
  没有米做不出饭,没有豆子榨不出油。那么,“下锅之米”要从何而来呢?学生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首先,激活学生的生活记忆,调动学生发掘已有的生活素材。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帮助他们搜寻记忆中可写的内容。例如,可以运用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再现学生的童年生活画面、学生的部分生活场景,从而唤起其记忆;也可以虚拟现实生活情境,给他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还可以由文学作品中的情景引导学生用换位法去想象、思考、交流,让学生头脑中先有感性的形象、具体的场景、真挚的情感,再作文,就能做到言之有物。
  其次,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自然、社会这部“无字之书”,增加其直接的人生体验,从而丰富生活。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并让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有了充足的“源”,自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再次,通过指导课外阅读,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培根认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叶圣陶先生说:“我竟欲谓教阅读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写作指导。”这就说明,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为前提,那么作文教学就会出现精神和语言的断流。因此,教师能否有效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必将成为能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语言,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当然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
  
  3.指导方法,让学生会写
  学生作文好比工匠修房屋,兴趣的培养、材料的积累都只是写作的前期准备,构思行文才是写作的核心环节。要让这一环节能有效地进行,就少不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怎么让“想写”的学生“会写”呢?教师可立足课本和课堂,利用新闻记者教学来指导写作,将读和写结合起来。读是写的基础,阅读为写作铺路,这样不仅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更会带来阅读、写作教学的双丰收。
  在日常教学中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每课必练。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文练习也应如此。因此,每节课都有必要进行一下作文训练,但这样做需要讲究方法,否则会影响到正常教学。通常可以采用的做法是:把练习安排到正式上课前或快下课时,让学生用本课学到的词语串联成一个片断作文,教师当场点评,课下让学生二次练笔。这样做不仅能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创作的兴趣,同时通过自己的文章与课文比较,会进一步感受到名家作品的意蕴。
  (2)经典品味。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不少文章具 有相似之处,有的是选材,有的是立意,有的是情感,有的是场景,等等。这时,如果教师能把这些材料归类一下,让学生用心地去品味,然后具体仿写一段,往往会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从百草园到兰味书屋》时,可把文中有关捕鸟的一段话:“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一拉,便罩住了。”与作者在《故乡》中的一段: “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放在一起,让学生去比较,去感受,然后仿写一段。教师这时结合学生作品来进一步地品析,品析之后再让学生仿创一段。这样,学生理解了选好动词的妙用,在以后的写作中大多数学生都能去推敲字词。
  (3)综合指导。在完成一单元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把这些课整理一下,按照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进行分类、比较,赏析这些名家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编排中间,从中感受到名家在审题、立意、选材等的良苦用心;在此基础上来分析自己的习作,进一步去加工文章。通过定期的作文综合指导,使学生在一系列分类训练之后,能够很好地把这些技法综合起来,独立完成一篇文章写作的任务。也可以从课文中挖掘出略点、隐点、续点和触点进行扩展、补充、接编和改写。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又能调动其生活经验,写作也因此变得很轻松。 写文章有它自身的“规矩”,每篇文章都具有题目、结构、中心意思、材料、语言等。把作文教学分解开来,进行每一个单项的训练,从易到难,逐步推进,如可以单项训练开头、结尾,练审题、练立意,进行人物外貌、动作、心理的刻画等等。经常这样练习,再进行整篇文章写作就会水到渠成。
  
  4.体验成功,让学生乐写
  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爱与归属的需要是最重要的,学生很在乎老师和同伴的称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层次学生的优点。对于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肯定之后,也要提出适当的希望,使其知道如何进一步努力;对于作文水平相对低的学生,要善于挖掘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使其增强自信心,愿意进一步努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举行展览、自编作文报、出班级作文选、网上发表作文、定期评选“进步之星”、“希望之星”、“优秀之星”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参与征文活动,参加作文竞赛,让学生体验写作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幸福。“枝枝红杏出墙来”,当学生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欢乐,班级形成“以写作为荣,人人来写作”的良好氛围时,“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场景便欣然在目,留待秋天就化为丰硕的果实。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力争抛弃程序化的训练模式,尽量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抵触情绪;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切身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表达欲;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作文可以像说话那样容易,认识到自己身边到处都有写作材料;引导学生愿意表达、敢于表达、有所表达,并且逐步善于表达。只要引导学生把写作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这样,学生就能成为独到的思者、快乐的行者。
  
  [参考文献]
  1.冲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2.陆海东《教育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1)
  3.丁锦锋《刍议中学作文教学的流程》 (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2006.11)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