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中小学生陪读热兴起探析|关于中小学生家长陪读的调查报告
 

中小学生陪读热兴起探析|关于中小学生家长陪读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9-02-04 04:03:19 影响了:

  在21世纪的今天,陪读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研究所调查发现:我国约有36.8%的家庭存在为子女陪读现象,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来到各地的名牌中小学附近,租屋陪同子女学习,重演着一曲曲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中一种奇怪的普遍现象。那么陪读现象发生的根源何在呢?陪读的效果究竟怎样呢?本文力求从较宽的视角,梳理陪读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陪读的得失利弊,以期能对当前的陪读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做出科学的指导。
  一、陪读现象兴起的原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陪读现象之所以被人们如此看重,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来自学校、家庭与个人的各方面原因。
  第一,当代中国社会缺乏合理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表现为:人们的成才观念被严重误导,总是把成才与学历文凭划等号,以致人才标准抽象化;人们普遍以上大学、拿高薪作为人生成功的最好选择,使得成才路径单向化。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应试教育的功能不仅没有被淡化,反而被放大,高考依旧被看作改变人生命运的转折点。广大学生、家长和学校固执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把上大学、上名牌大学及热门专业作为朝思暮想的追求。于是,千军万马都争相过独木桥,演出了一幕幕金榜题名和名落孙山的悲喜剧。
  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反映了我国教育体制发展的失调,它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已发生了从单纯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和人格协调发展的综合素质型的转变。胡锦涛总书记曾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的“四不唯”人才观,正是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站在时代的高度,对成才标准的科学阐释和指导。
  第二,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极不均衡。众多家长认为,户籍所在地学校教学设施和质量落后是他们陪读的主要原因。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别和城乡二元结构模式影响,当前我国教育资源配置呈明显的倒“金字塔形”结构,表现为:大城市最好,中等城市次之,县城较之更次,最差的就算广大基层农村了,同时发达地区也要好于欠发达地区。在这种配置方式下,名牌学校无论在资金、设施、教师和生源上,都享受着“最惠国待遇”,而一般学校只得庸庸无为、苟且偷生了。可怜天下父母心,许多家长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获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理想的学习环境,他们千方百计花费巨资把孩子送进好的学校,这样陪读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第三,家长的意识心态是产生陪读的直接原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家长的热切愿望,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家庭,都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自己唯一的“小皇帝”身上,生怕出现一丁点儿的闪失。他们时刻担心着孩子的未来,总想着为孩子做点什么。为了保证孩子有足够的学习时间,他们宁愿做全职保姆,包揽孩子所有的生活事务;为了孩子少吃苦头,不受外界的干扰,他们尽心尽力做孩子的守护神,不让他们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和伤害;为了孩子能够光耀门庭,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理想,他们对孩子寄托了太多的希望。在这些心理作用下,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义无反顾地选择陪读,对子女进行零距离、全天候、全方位的照料。
  第四,学校管理的疏漏催化着陪读的滋生。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充满人性而又科学细化的常规管理对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作用重大。但一些学校由于招生规模膨胀,管理压力和管理成本加大,以致它们试图把这个“包袱”转借给家长,家长势必乐意揽下这项责任。另外,学校管理措施不到位,人浮于事;管理方法不得法,缺少人性化,使学生易受干扰,感觉不方便;学校食堂日益走向商业化,饭菜贵且质量差,学生正常的营养得不到保证等,也助长了陪读热的兴起。
  第五,学生个体自身存有一些内在的缺陷。现在一个家庭一般只有一到两个孩子,这些孩子受到了来自祖辈和父母众星拱月般的呵护与溺爱。他们从小享受着舒适安逸的生活,几乎没有做过家务,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一旦离开大人,就变得手足无措,无法照顾自己。所以他们恐惧、排斥集体生活,不愿离开大人生活。更有甚者,因为对学习目的认识不明确、学习自觉性差、自控能力低、易受外界影响,如果没有家长的有效监督,将会出现随心所欲、泛滥成灾的可怕后果。
  二、家长陪读的得与失
  不难看出,陪读热是时代的产物。当代社会由于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给家长陪读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家长陪读有其积极的作用,比如,它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对孩子合理饮食、身体健康发展,保证学习时间和精力充足,避免一些意外风险很有帮助。家长陪读也有利于消除代沟,加强交流,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并且,它也便于家长与学校一起对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加强管理,密切家庭和学校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两个方面,家长陪读也不例外。综合权衡其利弊得失,笔者认为不管它能给孩子带来多大好处,都不可忽视其负面效果。调查发现,陪读付出的高额代价往往不能与其效果成正比。第一,它挫伤了孩子的成就感和对生活的自信。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在劳动、学习与交往中获得的。家长过多地关注和参与孩子的生活,甚至“全程跟拍”,包办一切,正好把孩子身体力行、接受挑战的环节删除了。孩子们成了单向被动接受指令的机器,感受不到“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快乐和探究生活的乐趣,遇事慌张没有主见,不能勇敢面对。第二,弱化了孩子的坚韧意志和独立生存能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强的意志必须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才能形成,学习和生活本身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锻炼意志的过程。父母陪读使孩子误以为自己是温室的花朵而孤芳自赏、坐享其成。同时,由于他们丧失了独立生活锻炼的机会,社会适应能力、独立生存能力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畸变成高分低能的书呆子。第三,增加了孩子的内在压力。不少家长以为,大人在旁边监督,孩子肯定会集中注意力做好功课。恰恰相反,这时孩子由于担心自己违反父母的规定,受到批评,反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父母身上,容易感到紧张不安,从而分散注意力,干扰了孩子正常的生活和思维秩序,给他们帮了倒忙。并且,一些懂事的学生也会因为家长陪读付出大而担心成绩不好,愧对父母,导致情绪的焦虑、心理的压抑,使孩子顾虑重重,不能轻装上阵搞好学习。第四,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和集体合作精神。学校的集体生活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为善、开放包容,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学生租住在学校之外,便减少了与同学的交往和沟通,无意中丧失了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使他难与同学建立较好的情谊,遇到问题得不到他们的帮助。易使他们养成离群独处、孤僻多疑的性格,不利于其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五,妨碍学校的统一管理,引发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学生租住校外,不能按学校的时间作息,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淡薄,时有迟到、早退现象发生,不但影响学校的日常管理,也给老师不好的印象。另外,许多陪读家长聚在学校门口或送饭或接人,会造成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无论家长对子女付出的代价多大,为其未来设计的多美,也抵不了社会生活的洗礼。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最可怕的是用父母的幸福来栽培孩子的幸福。”父母陪读确实给孩子提供了生活方便,避免他们走错路、走弯路。但当家长对子女保护过了头,保护就变成一种限制;监督过了界限,监督就变为一种压制,落得好心办坏事的恶果。事实证明,一个人的情商对其成才比智力重要。而一个人的正常人格和心理成熟只有在独当一面、身体力行的状况下才能塑成。谁都知道站在岸上的人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婴儿只有经过无数次的跌倒,才能学会走路;雏鹰只有被狠心推下窝巢,才会体验到振翅飞行的惊喜。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家长只有给孩子更多的生活压力,他才会更加明白生活之苦,更加了解社会,也才会以此为动力,努力学习,更快融入社会,促进自己成长。因此家长与其一厢情愿地给孩子保驾护航,还不如以民主科学的态度,鼓励、启发、帮助孩子从心理上断奶,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意志,让他接受社会的磨炼,学会独立生活的本领。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此敬告那些护雏心切的父母,千万莫做孩子成长的拐杖,理性地关爱孩子,为孩子幸福的明天保留一片原生态的天空。
  参考文献
  [1] 刘林.中小学生陪读现象的分析与思考.教学与管理,2009(8).
  [2] 人民网.胡景涛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省略/GB/1024/11705655.html.
  [3] 金国强.现代家庭与素养教育.宁波:宁波出版社,2003(4).
  [4] 杨宝宏,李凤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书.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5] 余双艳,何彩琰.走出陪读的误区.家庭教育导读,2009(4).(见习编辑郭振玲)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