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重复:言说的力量】言说的力量
 

【重复:言说的力量】言说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9-02-05 03:59:42 影响了:

  《我与地坛(节选)》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散文。教学这篇课文,教者往往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渗透在作品里的深厚情感和对生命存在价值的深刻思考。许多教学只注重文本思想内容的挖掘,但往往忽略了作者言说形式――重复叙述的意蕴。修辞论美学认为,重复是一种有效的修辞手段。人们常常可以通过分析这种语言手段去认识文本的意义。重复,一般说来,是指文本中某些东西不止一次地反复呈现,每一次呈现之间约略相似但又有变化。重复的类型很多,有语词重复、事件重复、结构重复等。无论基本类型如何,重复某种东西,都会造成一种特殊的感染力,使被重复的东西显得格外突出,或具有特别意义。
  我们以课文第一部分为例来阐释这个问题。文章第二段开头说:“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文章标题是“我与地坛”。这是一个关系命题。“我”与“地坛”之间有种什么关系呢?开篇点明了这种关系,那就是“缘分”。第一部分内容就围绕“缘分”二字展开,不断重复叙述着“我”与“地坛”之间的这种特殊关系。
  世间万物都存于关系之中,只不过有些关系是一语可以道破的,有的关系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楚的。有些东西是很难道明白的,要道明白,就需要费很大周折。我们不妨看看作者是如何阐释“我”与“地坛”之间的关系的。
  第一,关于“我”与“地坛”之间缘分的表现问题。按“地坛”和“我”两个不同角度,我们可以从文中摘录出许多相关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不厌其烦地重复叙述着某一事件、景物等。这种关系表现在“我”与“地坛”之间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的变化上。空间距离变化情况见下表:
  继续研读课文,还发现“我”与“地坛”之间的心理距离也发生着变化:
  前后联系起来看,“家”离地坛很近,其实“心”离地坛更近。地坛在耐心等待,“我”终究到来。有缘才彼此相见、相知。“我”与“地坛”之间的这种缘分,这份情感,在不断地重复叙述中得到了强化。如果作品中没有这些内容的重复叙述,情感就会显得单薄许多。重复而不累赘,反而给人极强的真实感,这就是情感的真实。这就像一个人在喋喋不休,又喋喋不休得合情合理。其实,重复与叠加分明就是情感表现的需要。重复叙述不断强化着“我”与“地坛”之间不可割舍的关系,犹如前世注定。越是重复叙述,情感也就越饱和,思想就更纯熟。重复在这里是表现情感的一种有效修辞。从另一个角度看,“地坛”对于“我”来说不是简单言语所能尽其意的。此时的言语技巧实际上是作者情感发展的需要。这种强化既是情感的自觉,又是写作技法的自觉。
  第二,关于“我”与“地坛”存在这种关系的缘由问题。这种缘分在于“我”与“地坛”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的经历。“我”与“地坛”之间有种“同病相怜”的相似点。关于“地坛”的描写在第一部分中出现了三次,分别在第3、5、7自然段中。这些描写基本上都在围绕一个核心内容:“荒芜但并不衰败”。第三段写古园的荒芜冷落,历经沧桑(剥蚀、淡褪、坍圮、散落)但弥漫光芒,还有“各种生命”。随着时间的流逝,岁月的雕琢,古园荒芜了,但古园总有它闪光的地方:在时间与历史面前,苦难就显得毫无分量。第五段写古园中有各种小生命,它们虽然微不足道,但在古园中他们都积极地生存着、活动着,向人们展现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第七段写古园被肆意雕琢,环境恶劣,但生命不会因此发生改变,而是按自己的方式生活着,顽强地活着,活得那么精彩,活得那么洒脱。“这古园的形体被不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这句话中“有些东西”具体指下文中提到的“落日”“雨燕”“孩子的脚印”“古柏”“草木和泥土的气味”等。这些东西具有的共同点,就是无论外界环境多么恶劣,但生命不会因此而改变,它们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存在着。第一部分的三处描写,从内容实质上看,它们近乎重复;从表达效果上看,是在往返中悟真谛。正是这样,才符合人们认识生命价值的规律,人们对生命规律的认识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近乎重复的环境描写就是这个认识过程的体现。
  “我”的生活状态如何呢?在最狂妄的年龄“我”忽地“残废了双腿”,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失魂落魄”,“突然间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开始逃避现实,逃避生活。“我”在痛苦中饱受煎熬,但“我”并没有被病魔吓倒。“我”来到古园,看到古园的种种景象,“我”开始思考人生,开始思考生命。最后终于明白:出生是一个事实,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当他明白了为什么出生的问题时,他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古园给了“我”生命、生活的启示:身残,但生命不能因此而发生改变,只要按自己的方式活着,顽强的活着,就一定活得精彩,活得洒脱,活出味道。
  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我”身残当然就不能颓废。“我”走进了古园,“我”慢慢走出了自己。“我”由古园悟出了生命、生活的哲理。“我”眼中的古园是有生命的,是有感情的,当“我”用心感受古园,与古园交流的时候,古园也在与“我”进行交流。“我”与“地坛”之间有某种相似的处境,相怜相惜。地坛给了“我”生命的感悟,让我获得生命的启示。“我”那颗敏感细腻的心,感受到与地坛同呼共吸的隐秘的精神默契,这就是缘分。因此,“地坛”这个物化的世界,自然就成了“我”的精神支柱。
  由此,我们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与“怎样表达”往往是高度统一的。一般来说,解读文本,把握住言语形式基本上就把握住了言语所欲表达的内核。
  [作者通联:浙江青田中学]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