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以“教”促“学”]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以“教”促“学”]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5:51 影响了:

  摘要:初中数学相较小学而言,对学生认知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培养初一新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非常必要。笔者现从“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三个角度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粗浅地谈一下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数学习惯
  
  习惯指逐渐养成而不易改变的行为。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进入中学后,由于数学内容拓宽,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对学生认知结构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因此,对初一学生进行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能促使学生在最短时间适应初中的快节奏生活,对高效课堂起到积极作用。然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改正某种不良习惯,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根据专家的研究,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85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然而,中学生往往只有三分钟的热情,因此要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干预。
  一、教师作为组织者,要营造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氛围
  如在课前引入部分,教师可以选作业本中的典型错误实物投影,分析错误的根源,以错论错,促进学生在辨析中理解,促进学生主动订正错误。教师也可在方法课教学中设错改错,引领学生积极进行反思。在板书设计方面,教师也要养成自己的固定教学风格。如在指定区域用红粉笔书写的要求学生记录,整个板书要体现本课框架结构、注意事项和思想方法。这样就可以用教师的行为习惯去感染学生的习惯,让学生知道何时听课,何时记笔记,记哪些内容。在课的结束阶段,教师应让学生说说本课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方法,应注意哪些知识细节,这样能帮助学生形成每课小结、反思、记笔记的习惯。
  二、教师作为引导者,要明确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目标要求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分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两大类。
  1.良好的行为习惯
  (1)课前预习习惯。首先,学生要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什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的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其次,学生要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最后,在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者把它记下来,等到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如果有时间,学生还可以做做相关的习题,以加深理解,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
  (2)课前1分钟准备习惯。在课前1分钟,学生准备好书本、作业本、草稿纸及数学工具,打开课本复习浏览前一节课的笔记。这样,学生就不用在上课时再匆忙地寻找需要的东西了。
  (3)课堂上勤举手发言。这是要求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这样,学生上课时会紧跟教师思路,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课堂上边动脑边动手的习惯。学生应在课堂上养成边动脑思考,边在草稿纸上演算的习惯。有研究表明,一边动脑一边动手,能促进思维发展,也能促进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否则易造成场面很热烈,效果很低微的状况。
  (5)勤记笔记的习惯。上每节新课时,教师都会在指定的地方书写要记的内容,对此,学生应作好记录,当晚复习。此外,对在作业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要作记号,不懂就问。这样,学生在复习时就能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提高复习效率。
  (6)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按时,是指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不拖延;独立完成,是指不能抄袭他人作业,不能由他人来代替完成作业。学生只有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才能有效巩固所学知识,才能学以致用。
  (7)订正的习惯。对于作业、练习、考试中的错误,学生都应及时订正,不懂就问,不能隔天。此外,学生还应经常翻看自己所犯的错误。这样,学生再遇到类似题型时,就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了。
  (8)反思的习惯。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都应反思自己做错的地方,收集错题。反思能优化思维品质,完善思维过程,使学生在反思中“悟”出真知。
  2.良好的思维习惯
  初一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这时一定要重视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包括逻辑性、周密性、发散性、收敛性、逆向性。
  (1)逻辑性。这是要求学生“答必有据”,切忌想当然。如学习乘方时,学生常将250+250算成2100,这是学生直觉想当然的结果。
  (2)周密性。这是要求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如:一个三次多项式加一个三次多项式结果是( )A.六次多项式;B.三次多项式;C.三次整式;D.不高于三次的整式。教师可让学生共举例,齐争鸣,小组讨论,经历这一过程,学生才明晰答案是不高于三次的整式。
  (3)发散性。这是要求学生运用多种办法解决一个问题。越是难题越需一题多解,如应用题,可从不同的设元或不同的等量关系得到不同的方程。
  (4)收敛性。这是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以达到多题一解、举一反三的目的。如非负数的性质应用,出现在绝对值中,也出现在算术平方根里。
  (5)逆向性。这是要求学生把某些公式、法则、定理的顺序颠倒过来考虑。如乘法分配律的倒应用。
  三、教师作为合作者,要铭记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养成的主体是学生
  一个对数学机械记忆、僵化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是很难学好数学的,更不用提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数学。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并使数学内容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
  2.拉近师生距离
  心理学研究表明,1米以内的距离是相互信任的距离。因此,当与学生谈心、面批作业时,教师应和学生保持1米以内的距离。这样次数一多,就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
  3.多表扬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口头表扬与书面表扬相结合的方法。如对每一次作业全对且书写规范的学生打“优”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扬,对习惯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预习工作做到位的学生进行表扬。表扬要高频率,大张旗鼓,但批评要少,且宜私下进行(指一般性错误)。而对学生所犯的原则性错误,则要进行公开批评,但运用时要慎之又慎。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从“教师教”到“学生学”,这是我们数学教师面临的数学转化,而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是这一转化的催化剂。当学生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之时,“学生学”也必将促使教师更有效地教。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钱月建.利用错误资源,构建精彩课堂[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1(6):19-21.
  [2] 卜启虎.反思――高效学习法[J].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1(4):15-17.
  [3] 唐锐光.关注生活细节,感情数学思想[J].数学通讯,2010(10).
  (责编 张翼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