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何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有效的阅读应该达到以下目标:认识和筛选信息;对抽象的道理加以具体说明,或对具体的材料加以抽象的概括;把阅读所获信息加以组合、调整,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系统;作出扩展,对作品的是非得失、优劣加以判断。但是,初中生能达到以上阅读目标并非易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以下几种做法可以一试。
一、大量阅读典范性的文章
阅读能力强的人都有较为敏锐的语感能力,他们认读速度快、广度大,感知选择性强、准确性高。他们之所以能这样,是经历了大量的阅读。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大量的阅读就是巧妇下锅之“米”。学生应多读一些典范性的文章。世界各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卷帙浩繁,是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有步骤地介绍指导自己的学生课外阅读一些典范的中外名人名文,是一位语文教师应尽的责职。其实,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也是非常注重典范性的。叶圣陶就曾说过:“所选为语文教材,务求其文质兼美,堪为模式,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确有助益”,“绝不宜问其文出自何人,流行何若,而唯以文质兼美为准”。因而,有些学校语文教学忽视课本是不可取的。同时阅读要有钻研精神,千万不要贪多求快。因为学生阶段是知识最重要的积累阶段,如果贪多求快,就达不到“积累”的效果,反而事倍功半。读书最好要做笔记,做笔记才能把你的思想重新整理,不做笔记,只浏览一下,有时不会有什么印象。因而,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大量的文章,是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二、阅读时应有创新意识
阅读的创新意识是阅读能力的心理结构中的重要因素。其主要表现是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对知识信息单纯地、被动地理解和吸收,而是充分利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及创造性的想象、联想等思维形式,有意识地、主动地去寻找、发现问题,通过创造性思考又产生新概念、新结论。
阅读的创新意识活动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根基又在于“自读”能力,而“自读”能力的关键是阅读的创新能力。这就是说,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想象是阅读创新活动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对于学生的阅读,从课文语句的理解到全文思想、形象和意境的把握,都需要借助想象的创造功能来完成。即使是议论文,也反映了社会生活情景,也有背景材料,阅读议论文也不能离开想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阅读课文,不能完全受课文制约,亦步亦趋,只是从课文中被动地接受一些东西,而应引导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全部激情和想象、理智及思考,以学生鲜明的个性色彩和主动精神去积极发现一些东西,甚至是一些隐藏在课文深处,连作者自己也未曾认识到的东西。这就更要借助于想象的创造神力,生动地再现、灵活地填补、大胆地延伸课文的内容,在头脑中展示出一幅幅崭新的现实画卷,从而使学生步入神思自由的创新境界。
因而,对学生经常进行阅读的创新思维训练,必然能大大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心理愉悦使阅读能力加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激发他们主动去阅读,去探究。在阅读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培养阅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阅读能力。
1.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对老师所读的书产生好奇心理。作为向导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及时推荐文章给学生,使学生对作品发生兴趣。
2.营造阅读的气氛。在班级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气氛,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 ,创设阅读环境。在班级里,布置一些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等。通过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学生随时可以在这些材料中阅读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会由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
其次,激发阅读的欲望。如果老师能与学生一起看书,而且看同样一本书,并能经常在课间休息的时候一起讨论故事情节,评论故事中的人物,那么就能激起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如有段时间班上学生掀起“韩寒热”,我自己也找来韩寒的作品集,读后与学生交流,学生觉得与老师之间有共同话题,讨论很激烈,连一些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加入到读书热潮中来,班上读书的气氛更浓了。
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开展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佳作欣赏会、读书知识竞赛、一日要闻等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民情风俗、奇闻怪事,并跟大家交流,可以稳定和保持学生被激起的课外阅读兴趣。比如我曾组织学生《百家讲坛》,勾起学生对有关书籍阅读的欲望,收效甚佳,有的学生还写了评论。
通过上述指导,初步让学生做到了有兴趣、有目的、有方法、有时间地去进行课外阅读,并使学生学会了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去分析并解决在课外阅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 文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