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以学生为视角的高职教师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以学生为视角的高职教师管理效果评价体系]教师教学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0:16 影响了:

  摘 要 高职教师管理及其效果评价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结构复杂的体系,从学校整体、职能处室、教学系部、学生、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尤其是业界等不同的视角均有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通过对高职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师生的访谈,从培养对象――高职学生这个特定的视角,探讨和构建高职教师管理评价体系。
  关键词 学生视角 高职教师 管理效果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9-0021-03
  
  对高职教师管理及其效果进行评价是抓好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特征,使得对高职教师的要求有别于传统普通高校。站在学生的角度,评价高职教师管理的效果,有教师风貌、教师素养、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关爱学生、学生成才等方面的评价内容和相关指标体系。
  
  一、教师精神风貌评价体系
  教师风貌是指教师的精神面貌。教师风貌主要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道德情操修养、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奉献意识、主人翁意识、学识及治学态度、教风与为人风范、教师间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等。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是一面精神的旗帜,充满阳光,充满激情。教师志向坚定、忠诚事业、实事求是、知行合一,能激发学生的崇敬和向往之心,并以之为仿效的榜样,同时还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教师爱岗敬业,主人翁意识强,在工作中服从安排,勇挑重担,不计得失,勇于奉献,团结协作,友好共事,能获得学生的尊敬和好评。高职教师忠实履行公民义务,模范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自然会成为学生的表率;高职教师热心公益、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业、行业和企业管理,从事社会服务,奉献社会爱心,会赢得学生的敬仰和爱戴;高职教师积极参政议政,为各级政府部门出谋划策,解决社会问题,学生会引以为荣。
  
  二、教师职业素养评价体系
  教师职业素养包括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学识水平、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等。纳入这一评价体系的表层指标有:教师的学位、学历、职称构成状况;与职业相联的社会身份、荣誉、头衔;教师进修深造、访学及提高状况;教师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度及在企业中的技术地位等。
  教学能力是学生评价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处理教材的水平,驾驭课堂、组织教学的水平,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专业技术技能与操作训练能力,个别指导能力,教学和实训的艺术和方法,实践操作技巧等都是现代高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此外,高职教师还要重视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专业课程软件教学与实训能力、网络技术、信息技术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职业素养中的核心能力。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高强的教学能力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自然会深受学生的赞佩。高职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比较直接和具体,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个性特征,独具匠心地培养自己的特长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育人的评价体系
  高职教师的首要业务工作还是教学育人,高职教师教学育人的态度、质量及其教学效果可以基本囊括这一方面的评价指标。
  1. 教学态度评价指标体系
  教学态度可分解为教师的职业责任感、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具体的工作态度。
  教师教学态度的表层评价指标可分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出勤考评指标体系。如旷课、迟到、早退、事假以及全勤、加班等方面的评价因子及其指标体系。二是把握备课、上课、作业、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的态度和规范程度;三是承担系部和学校安排的与教学工作相关的任务的态度和状况;四是典型事迹,或者教学事故等等。
  教师教学态度的深层评价指标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一是教学工作的主动状态。二是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的态度,如教学内容更新的深度、广度、经常度;教学方法改进度及经常度;教学手段的改进与更新度;驾驭教学内容的娴熟度和精益度等。三是治学态度和虚心度、治学作风的严谨度、治学修养的宽容度、学识学术的兼容度和会通度等。四是职业技能的钻研程度、熟练程度和提高程度等。
  2.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教学准备的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教案撰写的规范程度、详细程度、新颖程度;传统内容与前沿动态的处理与驾驭的自如程度;课堂设计的逻辑体系、结构层次及语言表达、案例分析的清晰程度;重点难点处理的恰当程度;应用现代教学手段的状况。
  二是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它包括:内容的正确程度,重点突出程度、难点透彻程度;内容详略处理技巧;结构层次清楚程度;普通话的规范级别;语言的简练和生动形象程度;理论结合实际的恰当程度;双边活动的活跃程度;管理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运用状况及其灵活程度,智慧开启的技巧运用状况;板书规范、布局合理美观程度;课堂时间安排紧凑程度等等。
  三是课后辅导及指导训练的评价指标体系。它主要有:作业布置和批改状况,批注改错率;个别辅导答疑解惑的人次数;个别指导职业技能训练的人次数;指导学生实习、考察、比赛人次数等。
  3.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一是学生接受、理解和掌握课堂教育内容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它主要包括:知识理解与掌握的程度;难点领悟突破程度、疑惑破释程度;知识拓宽加深程度;知识到方法的转化程度;课程的及格率、良好率和优秀率及其提高情况等。
  二是学生思维、学识进步评价指标体系。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测试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程度,思维方法的改进和充实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指导学生阅读图书期刊等载体的新知识新信息的数量、质量及其结合状况等。
  三是学生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掌握职业技术技能的种类数和熟练程度;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所获得的奖项和等级,学生因教师培养训练而获得的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数量;学生对职业和行业企业的了解程度等。
  
  四、科研教研状况的评价体系
  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首先是一个精通所讲授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然后才能够成为一个传授现代知识和技术的高水平的教师。
  涉及这一评价体系的指标主要有:教师带领学生观摩科研机构、科研基地、访问专家和相关调查考察情况以及学生获得的新收获;教师开设科学研究、技术发明专项讲座类课程的数量或频率;教师指导或带领学生学习参与研究与技术发明的情况;教师指导下学生取得的研究或发明成果的评价;教师教改教研项目及成果申报评奖、推广状况;教师教材编撰工作质量数量及使用情况;教师论文论著的数量、等级及获奖情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创新能力的提高状况等。
  
  五、教师关爱学生的评价体系
  高职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
  第一,关爱学生组织行为评价。其内容主要有:高职院校及教师关爱学生组织机构的健全状况,高职院校关爱学生制度措施的完善情况,高职教师集体关爱活动的开展情况等。
  第二,高职教师个人关心学生的评价。一是对学生关心爱护、严格要求的态度评价。二是为学生付出的时间精力评价。三是学生思想道德心理教育等工作情况及其效果统计与评价。四是帮助特殊群体学生(贫困生、三差生、违纪生等)工作情况的统计评价。五是关爱学生方式方法及其改进状况的评价。六是联系班组、寝室及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统计与评价。七是参加学生集体活动的数量及影响力的分析与评价。八是对学生党团组织建设所做的工作统计与评价。
  第三,高职教师个人品德修养人格学识等对学生熏陶影响的评价。如教师道德品质、情操修养、人格气质对学生影响的;教师仪态仪表、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教师教风、治学态度对学生影响。
  
  六、学生成才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教师工作效果的极其重要的衡量依据就是学生成才状况,与此相应的评价体系包括:
  第一,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审美观念等方面成长情况的评价。一是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及其进步状况的分析评价。二是学生要求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状况评价。三是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认识状况的评价。四是学生道德风貌、情操修养状况的评价。五是学生礼仪礼节、交往方式及其审美观念等的评价。
  第二,学生学业成绩和智力状况的评价。一是学生学习成绩结构统计分析与评价。二是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统计分析与评价。三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技巧状况评价。四是学生成绩提高情况统计分析与评价。五是学生知识广度深度测试统计分析与评价,六是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分析与评价;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测试评价等等。
  第三,学生身心素质评价。一是学生心理健康测试评价。二是学生情绪意志测试评价。三是学生心态自控测试评价。四是学生身体检查统计分析与评价。五是学生运动项目达到测试评价。六是学生体能、体育运动技能与特长统计评价等。
  第四,学生劳动观念职业技能评价。一是学生劳动态度和劳动观念评价。二是学生参加劳动的数量统计分析评价。三是学生职业技能掌握情况统计分析评价,四是学生在各类技能抽查与技能竞赛中获得的成绩的分析评价。
  第五,学生综合表现评价。主要有:毕业生合格率、优秀率分析评价;学生在校期间获奖的数量、结构、层次统计分析评价;学生为学校、社会服务情况统计分析评价。
  第六,学生就业创业情况评价。它包括;就业统计分析评价;毕业后学生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反馈信息评价;学生毕业后创业情况统计分析评价等。
  学生是教师工作的直接对象,对教师的施教感受最深,同时,从学生的体会中,能真实而直接地反映出教师工作的状态和效果。从学生的角度构建教师工作效果评价体系,能更好地提高教师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促使管理者和教师更好地把握方向和重点,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彭友华,高职教师管理有效性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
  [2] 张伟萍.优化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