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06 03:50:26 影响了:

  初中生正处在12-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正是心理学上称为的青春期、第二反抗期或危险期。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从事专业心理教育的教师更是严重匮乏。
  如何使学生们在今天和明天与社会的交融中真正懂得并具备友爱、合作、竞争、自信、刻苦、坚韧、勇敢等优秀品质,树立乐观豁达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使个性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主导观念,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
  根据实情,我以为教育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尤其是语文教学。因为在很多作品中都涉及到人性、人格、道德修养,如果教师在教学互动的同时,能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培养健全的人格,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语文教学本身都是十分有益的。那么如何利用教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利用好教材中外显的内容
  1.关爱生命的教育。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通过读课文、说感悟,学生们感受到了紫藤萝虽遭厄运,但生命不息那种顽强的生命力。杏林子的《生命 生命》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呼唤和珍视,警示我们应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这对那些心理脆弱,遭受点挫折就想轻生的同学无疑是醍醐灌顶。
  2.培养顽强的意志。初中教材中选入了不少有关名人的文章,如两次诺贝尔奖得主居里夫人、音乐巨人贝多芬、两弹元勋邓稼先等,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要看到成功的荣耀,更要引导学生去感受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他们历经的艰辛,遭受的磨难,他们那种自强不息、勇于面对挫折和挑战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力,不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吗?相比之下,同学们在学习上遭遇到的那点困难又算什么呢?以此来激励学生立大志、勤奋学习、不畏艰难困苦、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
  3.感受亲情,培养爱心、责任心。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与父母常充满矛盾冲突,并过分夸大与父母之间的所谓“代沟”。读朱自清的《背影》,文中写父亲送“我”上车后又下来给“我”买橘子的一段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堆砌的形容,只是朴素如实的写来。可读到这里,我们无不为之留下热泪。这是何等的真挚、善良、美好的感情啊:完全不顾自己已经有了年岁,完全不顾自己行动不便的身躯,完全不顾上下月他的困难和危险,只是为儿子在旅途中吃上几个橘子,就毫不犹豫的爬过月台去,又爬上月台来,仿佛这本来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不做就感到心中的不轻松,心中只有远别的儿子,而完全没有自己。这位父亲给儿子留下的难道只是几只橘子?他留下的是那颗充满爱的心。这种真、善、美的情感,我们又是何等的熟悉。他会使同学们联想到自己慈爱的父亲、母亲和其他亲人,联想到他们对自己深沉的感情,再次感受亲情,从而激发起感激回报之情,培养对父母的爱,发展对父母的孝心。再引导学生把这种美好的感情奉献给别人,奉献给祖国,这种情感将更高洁、更感人、更有价值。
  4.培养乐观、豁达的心胸。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很高,由于家长的宠爱和相对封闭的家庭环境因素,造成了性格上的孤僻,人品上的自私。有的学生还有较强的嫉妒心理,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有些同学不能接受别人善意的批评,更受不得半点委屈。他们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自卑。还有些同学争强好胜,使自己整天处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而郁郁寡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就要让学生重点理解、感悟古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旷达胸襟,消除自己的不良心理,以积极乐观、豁达的心理面对生活。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内隐的内容
  学习《童趣》这篇课文时,我们每个人似乎都回到了童年,学生兴致很高。我向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将如何对待吃掉了你观兴正浓的两只斗虫的那只癞蛤蟆呢?”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打死它”,有的说“把它放到油锅里,炸了”,还有的说“用小刀割烂它的皮,让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听了这些话,我感到锥心的痛,引导他们看课文中作者还是如何处置这只癞蛤蟆的――“鞭数十,驱之别院”。这样的处置才反映童心、童趣和小孩那颗善良的心。由此引申到刘海洋用浓硫酸泼烧动物园的黑熊的事,使学生认识到要有一颗爱人及所有生命的心,残忍本身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如果我们把人比做成一颗葡萄树,知识、技能就像那一串串葡萄,而健康的心理就是支撑葡萄树的支架。没有支架,葡萄只能匍匐在地上,并最终和它珍贵的果实一起烂掉,这是我们都不愿看到的悲剧。而利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心理健康教育,不正是一项为“葡萄”支架的伟业吗?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