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美国经典独眼形象 [《变色龙》中“独眼鬼”形象探微]
 

美国经典独眼形象 [《变色龙》中“独眼鬼”形象探微]

发布时间:2019-02-07 04:16:26 影响了: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最初发表于1884年。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沙皇专制下的“变色龙”形象,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深厚的艺术感染力。契诃夫取变色龙“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沙皇俄国社会上如奥楚蔑洛夫这一类人,从而活灵活现地揭露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以往的阅读分析多着力于小说中的“变色龙”形象,笔者试图从“独眼鬼”入手,概括解析这篇小说当中的“独眼鬼”形象。
  独眼鬼有独眼龙的意思,独眼龙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意思是“瞎了一只眼的人”,含有谐谑之意。在小说里,“独眼鬼”一词只出现过一次,即出现在金银匠赫留金的言语中。人群中有人说赫留金用烟头烧狗的嘴脸取乐,以致狗才咬了他的手指,赫留金在与之辩驳时说:“胡说,独眼鬼!”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独眼鬼”并非单纯表达了赫留金对人群中人的指骂。“独眼鬼”在这篇小说里能够支撑起一种形象,作为一个特殊的艺术形象潜藏在“变色龙”的形象背后,不露声色地笼罩着全文的整体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谈谈奥楚蔑洛夫身上表现出来的“独眼鬼”形象。“独眼鬼”与“变色龙”都戴着一副度数极高的势利眼镜。它们是一种本质表现出来的两种状态,如果说变色龙是依照地位变动而表现出的不定性,那么独眼鬼则是一直遵照其内在本质而保持的一贯性,两者在势利与腐败上找到了共同的支撑。众所周知,奥楚蔑洛夫在文中一共有6次“变色”,这期间奥楚蔑洛夫长官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取证措施确定狗的主人是谁,而是数次单凭人们的插话作出判断。从这个角度来看,奥楚蔑洛夫在充当“变色龙”的同时,也充当了“独眼鬼”。“变色”是依据势力而改变自己的判决,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的不稳定的变色特性是由其本质决定的,奥楚蔑洛夫就是被统治阶级充当工具的人。他的变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治阶级的德行。从奥楚蔑洛夫对事件的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的视角是偏听偏看的,而偏听偏看则是导致其仗势取法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这正是与奥楚蔑洛夫变色特性相对应的东西,即奥楚蔑洛夫具有一贯性特征的“独眼鬼”形象。奥楚蔑洛夫的这个“独眼”同样充满了势利、黑暗与腐败。
  人群所呈现的“独眼鬼”形象则充斥着蒙昧与无知。在第一次人群中有人回答说狗的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的时候,长官奥楚蔑洛夫相信了,而在小说的结尾,我们看到狗是将军哥哥的,所以人群中的回答是不准确的。同样第三次人群中有人插话说狗是将军家的,也是错误的。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第二次人群中有人说狗咬赫留金原因的真实性。但狗咬人的原因不是文中裁决事件如何处理的标准,文中的标准和焦点是“谁家的狗”。首先裁决的标准就是偏颇的,人群中话语的可信度就更加值得怀疑了。作为被统治阶级的人群参与了一场取舍标准本身就荒谬错误的指证,这就使小说中的人群形象蒙上了一层蒙昧的阴影。人群又如何认清统治阶级昏庸、腐朽、黑暗的真实面目呢?
  群众可以不负责任地作出判断,用以决定赫留金一个普通市民的命运,那么统治阶级的“走狗”奥楚蔑洛夫在整个小说中的行为举止就显得“合情合理”了。从这个角度,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小说中的社会从上到下是怎样的腐朽,人群中的人都变成了“独眼鬼”,生活在盲目与无知里。
  在小说的结尾,人群的插话变成了一阵笑声,人们笑着拿赫留金开心。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人群中的笑,不单是公然地代表了对赫留金的嘲笑和对奥楚蔑洛夫(或者说统治阶级)的讽刺,而且更是笑出了人群自身的蒙昧与无知。人群也在这个程度上成为了“独眼鬼”。从而,“独眼鬼”作为一个不易察觉的形象,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了这篇小说的厚度和意蕴。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