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菊与刀_菊与刀在线阅读
 

菊与刀_菊与刀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19-02-12 04:24:48 影响了:

  今天,走进国内任何一家军事博物馆或纪念馆,几乎都能看到“三八大盖”――日本三八式步枪的身影。它既是日本对华侵略、屠杀中国人民的铁证,又是中华民族赢得自身解放、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功臣,其特殊的双重角色,使该枪具备了较其他武器更多的历史内涵。同时,从其自身性能来看,虽然三八式远非完美,但它也确是一支中规中矩的好枪,其最大特点就是率先采用了6.5毫米这一“小口径”,从而在同时代步枪中独树一帜。要想了解关于该枪的一切,首先要从一个名叫有坂成章的日本人说起――
  
  “技术之神”――有坂成章
  
  有坂成章1852年出生于日本长州藩岩国(今山口县东部),原名土木四郎,是家里的第二个儿子。1862年,年仅10岁的成章被过继给同藩的有坂长良做养子,后者是日本当时有名的火炮专家,曾在幕府将军面前演示过当时的新式武器――荷兰大炮的射击要领。养父的言传身教对有坂成章后来的人生选择产生了很大影响,1866年他14岁时即进入藩立枪炮局,从事兵器弹药的制造和检查工作。而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富国强兵”政策指导下效仿西方建立近代军队的时代大背景,则给予了有坂成章在专业道路上迅速成长的机会,1868年他受藩命派遣赴京都萨摩官邸讲习英式步兵操练方法,两年后接受军务省任命,进入大阪教导团。
  1870年(明治3年),日本开始实践由兵部大辅大村益次郎提出的“军官必须接受正规教育训练”的理念,在大阪设立少年军官学校,从各藩选拔人员入校培训,有坂成章作为岩国选派的人选之一于同年进校。上学期间,有坂成章独特的个性开始显现,由于违反校规,被学校处以一百天禁闭的严厉处罚。但对于少年成章而言,这段经历却也不无收获,禁闭期间,他深入研读了相关的法语文献,熟练掌握了兵器制造的基础知识。1872年,有坂从少年军官学校退学,不久受命进入“兵学寮”(日本陆军初级军官学校前身)学习语言,同年12月便担任少年军官学校教官助理,翌年3月又被任命为少年军官学校教官。此后一直到1882年,有坂成章一直以文官身份在陆军省任职,经常参与海防方面的事务策划。1882年4月,有坂被提拔为陆军炮兵大尉,进入参谋本部海防局。
  有坂成章从童年起视力一直欠佳,身体也并不强壮,不过这并未妨碍他在武器研究方面发挥杰出才能。不论是火炮、步枪、弹药还是辎重车辆,有坂几乎潜心于所有兵器的研制改良,并且多有建树。1876年,西南战争前夕,他研制出了底火装填器,该装置后来在很大程度影响了这场战争的胜败。除了三十年式步枪外,有坂成章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1898年设计的明治三十一年式75毫米速射野/山炮,该炮是日本自制火炮的分水岭,在日俄战争中投入使用并为夺取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到二战期间仍有少量使用。由于功勋卓著,有坂成章历任东京炮兵工厂监理、炮兵会议议长、技术审查部长等要职,曾两次因公赴欧洲考察。1906年,他晋升中将,同年4月,因对日俄战争的杰出贡献被授予二级金质勋章和男爵爵位,位列日本华族。
  
  有坂成章被公认为是极具个性的“怪人”。他一生清白廉洁,十分厌恶居功自傲。当三十一年式野/山炮完成设计时,很多人建议按惯例将其命名为“有坂炮”,但他丝毫不为所动,后来倒是日本国外才把他设计的三十年式步枪和三十一年式野/山炮称为“有坂步枪”和“有坂炮”。在个人生活方面,有坂也有许多“怪癖”:他嗜好烟酒,素有“海量”之名,并且烟不离手,以致手指都被染成黄色。与日本传统风尚相反,有坂成章十分讨厌运动,尽管他家离东京炮兵工厂很近,但每次上班时必然乘车前往。由于怕缺乏运动影响健康,有坂平时经常服用小苏打,自以为可以中和胃肠的“酸性”,而且每次吃肉后总不忘服用胃蛋白酶。在公务方面,有坂极其讨厌开会,在担任炮兵会议议长和技术审查部长前后约10年时间内从未召开过一次会议,这也是只有在人人都认可的“技术之神”有坂身上才能发生的特例。
  1911年6月,有坂成章因轻微脑溢血暂时脱离公职。1915年1月12日,64岁的他与世长辞。日本政府特授其一等旭日桐花大绶勋章,以褒扬他为日本军工产业做出的卓越贡献。
  
  三八式的前身――三十年式步枪
  
  在有坂成章的三十年式步枪出现之前,日本自制的步枪主要是村田经芳研制的十三年式和十八年式单发步枪,它们发射11毫米黑火药无被甲铅头枪弹,初速在460米/秒以下,威力与精度均较差。改进的二十二年式村田连发枪虽然改为使用8毫米平头被甲枪弹,但该枪采用管状弹仓,结构复杂笨重。因此,日本军方在1894年提出研制一种新式的小口径(相对于当时普遍采用的口径而言)弹仓式连发步枪的要求,用以取代旧式的村田步枪。1897年(明治30年),当时已是大佐的有坂成章负责完成了全部设计工作,这种6.5毫米口径的新枪被称为三十年式步枪。次年,新枪开始逐步投入量产。1899年8月,枪身较短、供骑兵使用的三十年式骑枪也正式投产。
  三十年式步枪在日俄战争期间首次投入实战。不过战争初期,该枪的日产量只有300支,大部分部队使用的仍是村田步枪。为提高产量,日本政府开设了新的兵工厂,购进民用设备并大规模招募制枪工人。自江户时代以来,江洲和信洲(今滋贺县和长野县地区)就居住着大量善于制造前装枪的工匠,因此政府从上述地区召募了很多人作为补充。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从事枪械制造的工人由3000人激增至12000人,到战争中期时,三十年式步枪的日产量已达到1000支。但当时日本的枪械制造业仍处于从手工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型时期,加工方法落后,而招收来的传统制枪工匠则原封不动地把制造老式“铁炮”的那套方法照搬到新式步枪的生产当中。此外,造枪原材料也十分紧缺,经常出现某种材料不足只能用另外的材料代替的情况。比如通常制作枪托的胡桃木匮乏时,就用日本常见的树种――山毛榉来代替,但山毛榉容易变形,用其制作枪托会导致射击时产生偏差,这样的步枪使用没几天就需要重新校正,非常费事。在对枪管进行强装药弹检测时,还出现了诸如枪管产生裂纹、金属部件损伤、局部硬度过大等问题。不过,作为首支完全由日本自行设计生产的采用小口径无烟药枪弹的新式步枪,三十年式步枪从总体来说还是相当完善的,性能也比较出色,因此受到了日本军队的普遍欢迎。
  随着越来越多的部队配发了三十年式步枪,各种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良。经过多方论证,最后确定在四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改变弹膛的尺寸,防止弹壳在高压下膨胀并紧贴在弹膛上,造成不退壳的故障;二是增强枪机结构,防止损坏;三是为防止弹壳意外炸裂时高温气体进入枪机内部,在机匣上方开设了两个减压孔;四是在枪托处加装支铁,以防止枪托折损。
  
  “三八枪之父”――南部麟次郎
  
  在对三十年式步枪进行改进、以至三八式步枪最终出现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是南部麟次郎,他在日本枪械发展史上的地位仅次于村田经芳和有坂成章。南部麟次郎1869年出生于锅岛藩(今佐贺县),其父南部春雍是锅岛藩预备大队的火炮指挥官,这为麟次郎日后投身军械设计生产埋下了伏笔。1888年,麟次郎以见习军官的身份加入熊本炮兵第六团,翌年进入军官学校深造,1892年晋升为陆军步兵少尉并编入山炮第三大队,曾参加过中日甲午战争。
  
  南部麟次郎在随军作战期间发明了室内射击盘和间接射击法等,其才能引起了相关专家的注意,1897年8月他被调进了东京炮兵工厂的步枪制造所。时任炮兵工厂监理的是有坂成章,而步枪制造所的所长是宫田太郎。当时步枪制造所刚刚研制出三十年式步枪,正处于从每天150支的产量跃升至日产300到400支的产能扩张时期。但其枪口罩形式一直没有确定,南部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接着进行研究,最后他的成果被正式采用,这也是南部的设计首次成为陆军制式装备。
  1902年,南部茂时中佐代替宫田太郎出任步枪制造所所长,这下所里有了两个南部,由于茂时体形肥胖,而麟次郎相对瘦小,因此分别被叫做“大南部”和“小南部”。1904年4月,“小南部”晋升少佐并接任步枪制造所所长。此时日俄战争正如火如荼,日本把整个国家的兴亡都押到了这场战争上,南部麟次郎在此关头出任所长,责任尤其重大。不过南部的工作很有效果,他和制造所另一高层领导――村田经芳的长子村田纲太郎一起,迅速扩大了造枪厂的规模,使步枪的日产量达到了1000支。
  当时,日本海军仍在使用英式的“马式步枪”(即马蒂尼-亨利后膛单发枪),在陆军开始装备三十年式步枪后,海军也希望能够用上改良版本的国产新式步枪。因此,当时的南部麒次郎大尉根据三十年式步枪加以修改,于1902年(明治35年)研制成功海军使用的三十五年式步枪。该枪与三十年式步枪基本相同,主要差别是改用了直立框形标尺,并增加了枪机盖,不过此时的枪机盖设计尚不完全,只能用手使之在机匣上前后移动。1903年5月,南部对三十年式步/骑枪的枪机和保险机结构进行了改造,并进行了相应试验。随即爆发的日俄战争使该项研究工作受到影响。战争结束后,根据实战得出的经验,南部将在原先设计基础上又增加了与三十五年海军步枪类似的枪机防尘盖,并于1906年(明治39年)5月5日完成了三八式步/骑枪的定型工作。与三十年式相比,三八式的保险装置更为巧妙,即使严寒环境戴着手套也能够方便地进行操作。此外,为防止弧形标尺座的游标因射击震动而意外移动的情况,三八式步枪也采用了框式标尺;为克服三十年式步枪弹仓底盖容易掉落的缺点,三八式步枪的弹仓底盖卡笋被设计在扳机护圈内部前方,同时托弹簧由三十年式的线簧改为更实用的板簧。从实际贡献大小来说,虽然南部的三八式是在三十年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的,但他在研制中承担了绝大部分工作并有多处创新,虽然美国等国仍将三八式称为“有坂步枪”,但南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八枪之父”。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着手制造三八式步枪,并从1908年3月开始分批次将现役的三十年式步枪更换为三八式步枪,该项工作到1910年基本结束。1914年(大正3年)10月,日军将《日常武器携带表》中的三十年式步枪改为三八式步枪,三十年式骑枪改为三八式骑枪,这标志着三八式枪族开始成为日军常用装备。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并派出第一师团,陆、海协同进攻德国在中国山东青岛的租界,最终迫使德军投降。在此次战斗中,三八式步枪首次投入实战使用,因此有些资料称三八式步枪曾在1905年对俄作战中出现过是不确切的。1918年4月,三八式步枪的膛线由6条改为4条,以简化加工。
  日俄战争结束之后,南部麟次郎继续潜心于三年式重机枪和轻机枪的研发制造,后来赴中国考察,并组织日本企业对中国开展军火贸易。1918年,南部晋升为陆军少将,同时出任东京炮兵工厂的统计课长。翌年,作为临时兵器检察官主席,视察中国台湾各地陆军部队兵器的使用状况。同年,因研制出三年式重机枪,他被授予二等瑞宝勋章,同时一并取得工学博士学位。
  1921年,南部麟次郎再度出任步枪制造所所长。恰逢工厂内发生了劳动争议,南部在短时间内解决了这一问题。1922年8月,南部晋升为陆军中将,同时升任炮兵工厂监理。半年后,东京、大阪两家兵工厂合并组建陆军兵工厂,南部出任下属火工厂的厂长。1923年8月,他转任陆军科学研究所长,翌年12月离职。
  1927年2月,由大仓商事和泰平组合共同出资,脱离现役的南部麟次郎设立南部步枪制造所,并担任该所顾问。虽然该公司是为了制造军用步枪而成立的,不过成立之初的产品主要是发射空包弹的教练枪。从1933年开始,南部工厂又相继承接了十四年式手枪、八九式重掷弹筒和轻机枪用三脚架的加工业务。1934年,南部工厂接到了研制军官用手枪的命令,次年即研发出九四式手枪,并投入量产。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南部工厂被纳入陆军造兵厂的管理之下,设计出九六式轻机枪,并于1938年投入量产。1939年,又试制了九六式的7.7毫米口径改进型――九九式轻机枪。此外,战争期间南部工厂还试制过数种半自动步枪。
  在旧日本陆军中使用最广泛的几种武器:三八式步枪、三年式重机枪、十一年式轻机枪、十四年式手枪等,都是南部麟次郎在东京炮兵工厂就职时研制或参与研制的,因此他在日本军工界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式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绝非夸大其辞。南部麟次郎有幸活到战后,于1949年5月以81岁高龄辞世。
  
  三八式枪机结构分析
  
  枪机是步枪的心脏。虽然三八式是在三十年式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而且两者都是旋转后拉的手动枪机,但两者枪机的具体结构却有明显区别。三十年式的枪机与德国M1888步枪比较接近,结构较为复杂,机头与枪机体不是一个整体。三八式的枪机则类似于德国M1898毛瑟步枪,因此国外资料中常把三八式步枪归为毛瑟步枪的一种变型枪。但南部麟次郎在借鉴毛瑟步枪的过程中,适应本国国情,对枪机和节套等部分结构进行了适当简化。三八式枪机主要由防尘盖、枪机本体、拉壳钩固定环、拉壳钩、击针、击针簧和保险机组成。即使连同防尘盖,三八式步枪的枪机部件也只有7个,比素以简洁闻名的毛瑟枪机还要少1个。枪机在机匣内运动,机匣除了导引枪机运动、完成装弹和退壳过程外,还与枪机配合完成闭锁。机匣前部与枪管以螺纹连接,下部连接有击发机构和弹仓机构,左侧后方设有枪机分解卡笋和抛壳挺。
  
   三八式在枪机前部有两个对称的大型闭锁凸笋,左侧的凸笋开有抛壳挺让位槽,枪机前端面加工有弹底窝,弹底窝在两个凸笋中间位置一侧开有缺口,便于分解拉壳钩。左侧闭锁凸笋后面还有一个小凸笋,主要用途是阻挡枪机后退,使枪机在向后拉到定位时恰好被枪机卡笋挡住。两个闭锁凸笋后面设有一环形槽,里面安装有拉壳钩固定环。三八式的这种整体式大型拉壳钩与毛瑟枪机的完全相同,拉壳钩内侧有一个“T”形槽,而拉壳钩固定环的开口处,左右两边合在一起刚好形成一个“T”形凸起,与拉壳钩的“T”形槽相配合,限制了拉壳钩左右和上下的运动,而沿枪机轴向的定位是通过拉壳钩钩嘴后部的一个凸起卡入枪机端面略靠后的一个槽内来实现的。其优点是拉壳钩结实可靠,当枪机开锁或闭锁旋转时,能保持位置不变,而且不用在枪机前部开设安装拉壳钩的槽或孔,不会削弱闭锁凸笋强度,缺点是拉壳钩本身形状复杂,加工和热处理比较费工。三八式枪机后部有大型直柄式拉机柄,柄头为少见的橄榄状,柄根为方形。由于三八式枪机为简化加工,其枪机本体中部没有加工安全凸笋,这个粗壮的方形柄根能够与机匣配合,起到安全凸笋的作用。枪机体为中空结构,上部开有两个泄气孔,在万一发生膛炸事故时能及时排出火药燃气,防止损坏枪械或危及射手安全。枪机尾部有半圆形的凸起,用于连接保险,该凸起的下部铣有击针待击导槽和击针待击凸起让位缺口。三八式的击针由击针本体和击针尖两段组成,击针簧放置于中空的击针本体中,两部分用销子连接成整体;而三十年式的击针是整体式的,击针簧围绕在击针体上,三八式的这种设计是防止不熟练的使用者在野外分解时出现操作失误,将击针簧弹出而造成遗失。
  三八式枪机对毛瑟枪机结构简化最成功之处就是保险机,毛瑟式枪机尾部有5个零件来完成保险功能,但三八式将其简化为1个零件。不过这个保险机形状比较复杂,主体为空心碗状,左边有一凸起,用于指示保险和待击的位置,中心有一个直径较小的凸轴,轴上带有一个方形凸起。保险机尾部加工有特殊的辐射状防滑纹,在直径最大的外圆下部也加工有一个凸起,与机匣后部下面的导槽配合,在旋转保险时起到定位作用。当其进入待击状态时,从枪机尾部方向看,保险机的指示凸起应在左边水平位置,如需进入保险状态,只要用掌心向枪口方向轻轻推压保险机,同时沿顺时针方向将其旋转到位即可。击针尾部加工有一个“L”形槽,“L”的长边与击针轴向平行,当保险机中心轴上的方形凸起进入击针尾部“L”槽的短边后,击针被凸起阻挡不能前行,即形成保险状态。
  三八式枪机的动作原理可归结如下:假设弹膛内无枪弹,弹仓内已装填枪弹,枪机处于闭锁状态,且保险打开,此时用右手握住拉机柄球头部分,用力逆时针旋转拉机柄到位,此时枪机旋转90°而开锁;拉壳钩由于有机匣右侧槽限制,只是相对枪机旋转90°。枪机旋转的同时,因枪机尾部击针待击导槽的作用,击针压缩击针簧并后移到枪机的待击面上。此时拉枪机到位,击针尾部凸起越过阻铁顶端,而枪机前端面越过弹仓中最上面的一发枪弹尾部。当推枪机向前运动时,枪机端面推枪弹入膛,而击针则会受到阻铁的阻挡不能继续前进,但枪机可以继续前推到位,击针簧进一步压缩,形成待击状态。当枪机推到位后,用手按压拉机柄球头并顺时针旋转到位,以保证枪机确实闭锁。如果枪机不旋转到位,击针不能完全错开枪机尾部的待击面,这样可以防止在枪机没有完全闭锁的情况下发射而发生意外。此时扣动扳机,即可实现发射。发射后重复上面的动作,唯一不同的是在枪机后退时拉壳钩会抽出空弹壳,在枪机后退到位后,弹壳被抛壳挺抛出枪外。在三八式步枪机匣尾部拉机柄旋转槽最上端有一个较短的斜面,用来对弹膛内的弹壳起到预抽壳的作用,可以减小抽壳力。
  与三十年式相同,三八式步枪分解枪机时也不需借助任何工具,结合时也非常简单。完全分解只要5个步骤即可完成:1、按压保险机,使之处于待击状态;2、旋转拉机柄,开锁后拉枪机向后,快到位时,打开机匣左侧的枪机卡笋,接着继续拉动枪机,即可将枪机从枪上卸下;3、保持枪机尾部向上,按压保险机使之逆时针旋转,直到与枪机尾部的定位凸笋脱离后,取下保险机;4、使枪机端面向上,击针和击针簧自动掉出;5、用力沿着枪机体外圆旋转拉壳钩,直到拉壳钩嘴部后面的卡笋与分解缺口对齐后,向枪机端面方向推动拉壳钩,即可将其卸下。结合时按相反步骤进行,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击针的待击凸起一定要对准枪机尾部的待击平面,否则枪机不能正常安装到枪上。
  
  三八式的细节设计与生产
  
  与其他国家的步枪相比,三八式步枪的结构相对简单,特别是在细节设计上充分适应日本国情,力求节约材料、降低成本。以1943年的条件测算,生产一支三八式步枪仅需97个工时。同时该枪部分零件可以半手工制造,方便战时提高生产效率和分散生产。
   三八式步枪的明显识别特征之一是枪机上有一个薄钢片制成的半圆形防尘盖,其上开有让拉机柄穿过的小窗,整个防尘盖可以随着枪机的动作而前后移动,减少灰尘进入枪机和机匣的机率。因此,该枪在中国被称为“三八大盖”或“大盖子枪”,就是因这个防尘盖而得名。这一设计是根据日俄战争的经验而增加的,是为了应对满洲地区沙尘天气的影响。这种装置并不是日本独创,最早是法国人的设计,奥地利和中国制造的某些步枪也曾采用过。该防尘盖去掉后并不会影响步枪的正常操作使用。三八式在安装枪机时,应先将防尘盖套在拉机柄上,同时安装时要确保防尘盖卡入机匣两侧的纵向导槽内。
  
  三八式采用框形复合标尺,其使用方法相对比较复杂。标尺框上刻有4-24的分划,对应的射击距离分别为400至2400米(三十年式的最大分划是2000米),每个分划对应100米。射程在300米内时,标尺保持平放,标尺框后端的三角形简易标尺自动竖起,通过其中间的觇孔瞄准即可。射程在400米时,需要将标尺框立起,然后将游标推到上方,利用标尺框最下方的倒三角形缺口瞄准。射程在400米以上时,就将游标移动到对应的距离分划处,通过游标上的觇孔进行瞄准(有些则是游标上边缘的缺口)。由于大多数情况下是利用觇孔瞄准,误差较小,因此三八式的射击精度相对较好。
  三八式枪托的构造沿袭了三十年式步枪和三十五年式海军步枪的做法(据说这种做法从二十二年式村田连发枪就开始采用了),即枪托“鱼尾”部分由上、下两块构成,相互间用胶粘结,最后由金属托底板和三个螺钉进一步固定。三八式的改进之处在于下半部分通过燕尾凸榫和上半部分相配合,更加坚固。这种做法的优点是可以减少毛坯的高度,尽可能节约木料,这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国土狭小、资源有限的国家是很重要的。另外上、下两部分木材纹理方向是相反的,这样在受潮后的变形可以相互抵消一部分。其缺点是不及整体式的木托结实,而且时间长了后枪托表面会有明显的缝隙,影响美观。
  三八式步枪沿用了三十年式步枪配套的三十年式刺刀。该刀全长525毫米,其中刀身长400毫米,全重0.69公斤。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该刀似乎相当长,但考虑到三十年式设计的年代,其实还是迎合了军用刺刀逐步缩短的总体发展趋势。该刀因为本身较为完善的设计以及在日俄战争中的良好表现,被三八式步枪及后来的九九式步枪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该刀往往被误称为三八式刺刀,但实际上其名称上的改动只出现过一次,即1907年12月,由“三十年式步枪刺刀”改称“三十年式刺刀”。三十年式刺刀采用下单刃刀身,截面形状为尖锐的倒三角形,刀身两侧有血槽,护手为一整体,上端为枪口套环,下端有向前方伸出的护手钩,其作用是在白刃格斗时卡、别对方的刺刀,并方便架枪。刀柄末端上部有一倒“T”型长槽,用以和头箍下方的刺刀座相连接,安装将刀柄向下,使“T”形槽对准刺刀座向下插入,直至槽内一侧的卡笋与刺刀座上的缺口卡住;而卸下刺刀时,只要压下柄尾左侧的圆形按钮,使卡笋缩回,即可将刺刀向前方取下。刀鞘为薄钢板冲压成形并经焊接而成,通过皮制的挂件(日文称为“剑差”)穿在士兵身体左侧。即使不配备步枪的炮手、弹药手、驭手等,也会携带三十年式刺刀作为防身武器。该刀一直持续使用至二战结束。战争末期,由于铁、铜、皮革等原材料的严重缺乏,三十年式刺刀的生产不得不一再简化,取消了护手钩和血槽等,1944年以后刀鞘也改为木、竹材料制造,战争末期甚至出现了没有“T”形槽和卡笋、根本无法装到步枪上使用的所谓“代用武器”。
  三八式机匣上打有传统的16瓣菊花(日本天皇的象征),这是日本军用步枪上最常见的标记,表示这支武器的所有权属于天皇。少数三八式在菊徽标记位置上是两个同心圆环,这种带有特殊标记的步枪通常用于准军事武装如宪兵队、秘密警察、监狱看守等人员,以及国民军事训练时使用。在有些时候,步枪从军事机构退出转而卖给其他国家或送到日本学校做为训练用武器时,这些步枪的菊徽上会被重新打上小仓或其他兵工厂的厂标,或者是一圈圆环,表明这支枪不再属于天皇的军队。送至学校的步枪上通常在菊徽标记和型号字样之间打上额外的字符,其中大多数在枪序号之前有2到3个“0”。除了极为罕见的样品或试制型号,所有的三八式步枪都有序号,这些号码都打在机匣的左侧,在兵工厂厂标之前。早期的产品是按照型号连续编号的,1933年以后这种方式被按区或按组编号所替代,一组的范围是从“0”到“99999”,每组都用一个在枪号左边的带圆圈的日文假名来区别,每个假名对应一个兵工厂或制造商。
  
  三八式是一支生命力很强的武器,在日军中的服役时间前后超过35年,该枪与骑枪加在一起总共约生产了350万支,占从1906到1945年的40年间日本制造步/骑枪总数640万支的一半还多。此外有资料称,三十年式和三八式还曾向中、英、俄、墨西哥等6国出口约100万支。1923年至1926年期间,三八式步枪的各年产量分别为13000支、400支、1593支、0支,三八式骑枪年产量分别为682支、300支、0支和792支。1927年至1939年,三八式步枪各年产量分别为0支、0支、817支、3520支、2613支、960支、2262支、2679支、904支、13836支、29062支、136392支和212920支,三八式骑枪年产量为1500支、5220支、0支、50支、800支、0支、0支、27支、1467支、5792支、8454支、25870支和30926支,从数字上能明显地看出战争来临和逐步扩大的影响。三八式步/骑枪除在日本本土生产外,还在朝鲜、中国沈阳等日本控制下的兵工厂进行生产。不过产量最大的仍是位于本土的小仓陆军造兵厂和名古屋陆军造兵厂,前者在1931年至1941年间,三八式步枪的年产量分别是10000支、10000支、12000支、8000支、12000支、14000支、20000支、60000支、95000支、120000支和6000支,后者从1941年至1944年分别生产了128470、63590、30566和4772支。据1940年统计,三八式步枪、骑枪以及四四式骑枪的价格分别是77、69和87.5日元,同期三十年式刺刀和九五式军刀各是9.3和32.5日元。而1941年,三种枪的价格分别上涨到80、71和92日元。
  三八式的质量总体来说是比较好的,包括枪钢等原材料和加工工艺,都体现了日本产品一贯的精细和负责态度。到二战末期战局恶化、原材料和熟练劳动力严重短缺时,三八式已经停产,因此该枪中没有象简化版九九短步枪那样几乎全是由劣等工艺和材料制造的产品,而最后的“本土决战”步枪更加简陋,弹仓的弹簧用竹片代替,皮带换成了布带,护木和托底板均被省略等现象司空见惯。对其质量的良好印象还来自于凡是战场缴获的三八式步/骑枪,一般都处于较好的状态。这是因为在日军中,带有菊徽的步枪被视为由“天皇”授予的武器,必须以全身心甚至性命去加以保护,非作战原因而损坏武器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而在宣布投降后交出的武器,很多虽然保存完好,但都将菊徽图案去掉或加以破坏,这样似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全天皇的“面子”。(未完待续)
  (编辑/一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