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防止出现政府主导的“造城运动”】
 

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防止出现政府主导的“造城运动”】

发布时间:2019-02-17 04:32:12 影响了:

  汪玉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   讨论我国的城市化、城乡一体化,需要弄清楚城乡一体化既不是乡村城市化,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城乡融合才是本质。因此,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应该有统一的规划,不能常常只做城市规划,而要全面考虑城乡一体化。未来推动城乡一体化最大的风险是政府主导的“造城运动”。其背后的推手是公共治理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持续发酵,有可能造成一种灾难。因此,需要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要解决好已经进城的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第二,要把着力点放在大力发展农村、特别是乡镇城镇化,推动就地转移,未来20年左右还有1,5亿人要转移,这些人要更多的在乡镇这个层面上找到工作来就业。第三,在比较发达地区应该大力推进强镇战略,很多权力下放到乡镇,大力发展城镇,解决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尤其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县镇的公共治理结构,给民众更多城市治理的话语权、城市发展的话语权和官员选拔的话语权。
  陈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虽然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但也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大多没有地下管网、没有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有些地方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把上级下拨的各种资金,包括五保户救助性建房、农村危房改造、推行节能建筑甚至泥石流高发区等相关资金集中起来建一个样板村,即使有了污水处理设施,也绝没有能力维持正常运转。因此,农村公用事业管网的建设和农民向城镇化生活方式的靠拢,不在于就地完善公用事业,而在于适度集中于县城和中心镇。如果不能够解决地下管网和公用设施的问题,农民就永远走不到城市。
  黄健(江苏省委副秘书长):
  当前,政府主导的运动式推行城乡一体化,并没有考虑好农民真正需求。比如,在工业比较发达、人口比较密集的农村地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跟城市居民没有两样,没有必要集中居住;以农业为主的地方,把居民集中居住,种地很不方便。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