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_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_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24 05:17:55 影响了:

  摘要:近年来我国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急剧增加,由于他们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身心健康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要研究和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调查
  
  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也日益凸现。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由于缺少父母的直接关爱、管理和教育,加上受委托监护人能力有限,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教育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难题,现以陇南农村为例,进行调查分析。
  
  1陇南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
  
  1.1陇南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经调查,陇南农村无稳定职业的青壮年几乎全部外出务工,其中有50%以上是已婚青壮年,46%左右的已婚青壮年生有子女,87%的青壮年子女处于未成年并且留守在农村,留守儿童中56.40%与留守的单亲生活在一起,32.20%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4.10%和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0.90%被寄养在别人家里。 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44%的营养状况良好,27%的营养状况一般,29%的营养状况不良。外出务工父母每年见孩子1次到2次的占87.30%,1~2年见孩子1次的占32.70%。留守儿童的健康和教育问题是母亲们最担忧的事情。
  1.2陇南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
  在陇南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学龄儿童中所占比例高达60.70%。其中58%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处于中下等,42%是差生。经常有课堂违纪行为的 13.70%;有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的 27.70%;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 28.90%;经常撒谎欺骗师长的 15.40%。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有厌学情绪, 对老师的批评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甚至逃课现象较为严重。个别儿童不尊敬师长,喜欢攀比,存在小偷小摸的行为趋向,具有喜好乱涂乱写和背后伤人之举等不良行为的实践冲动等。
  1.3陇南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对西和县洛峪镇新民小学近400名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中近八成存在心理问题,其中106人存在焦虑心理,88人属易怒性格,107人有抑郁症状,100%的孩子都羡慕生活在爸爸妈妈身边的小伙伴,在精神方面被抛弃感强烈。更为严重的是,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有过失行为的占57%,有说谎行为的占35%,有偷窃行为的占7.40%,有攻击行为的占30.60%。人际交往出现障碍、思想道德建设突现危机,越轨行为日益趋多。
  
  2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2.1家庭经济的贫困迫使家长淡化子女教育而谋求经济发展
  由于陇南山大沟深,土地贫瘠,农民在土地上的收入远远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纷纷外出务工。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区域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使得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并解决子女受教育等问题。所以农民工不得不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他人照看,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也就随之产生。当外出务工与子女受教育之间发生冲突时,由于家庭生活的压力、教育意识的淡薄等原因,迫使他们会选择前者。而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一个需求父母为其做出各方面的行为榜样的阶段,比如性别角色化、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和形成。而当这种必需的父母教育缺失的话,就会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心理阴影。再加上农村父母本身可能就没有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更是造成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不足。
  2.2学校教育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可农村学校又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
  2.3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教育方法的不当
  一方面监护人教育能力的低下不能满足孩子教育的需求,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远远不够,甚至依然用“三句好话不如两马棒”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另一方面,监护人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方法,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情形[1]
  溺爱型由于现在多数是单亲家庭,并且留守儿童一般情况下由其祖父母照看,而祖父母对孩子宠爱有加,为了博得孩子的欢心,整天围着孩子转,事事依着孩子。孩子长期处于一种说一不二的核心地位,有错误也不予以纠正,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常常在无原则的纵容下得到满足,因而使孩子养成任性、不讲道理的个性,而且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也得到了强化。
  放任型有些监护人出于种种原因对孩子的言行举止不加干涉,顺其自然,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致使孩子不守规矩,没有礼貌,到处闯祸。
  专制型有些监护人始终担心孩子出问题,总是把孩子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不听取孩子的愿望和要求,只凭自己的意愿来管教孩子,孩子的言行不合意就遭到呵斥、责备或禁止,导致孩子缺乏自主性,事事小心、胆怯,不愿也不会于他人交往。
  冷淡型有些监护人不关心孩子,正常的要求和愿望得不到满足,得不到应有的爱和教育,更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导致孩子妒嫉心强,不愿与别人合作,性格孤僻,待人冷漠。
  
  3对策与建议
  
  3.1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
  在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建设投资的力度以外,还应当及时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政府整体规划日程,加强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调研和研究,提出和采取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和义务的措施。
  3.2父母要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学会科学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养须教,教有方。父母最好有一人留在家里,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教育和督导,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即使外出打工,也要适当回家看望孩子,给予孩子关心和温暖。另外,要多与临时监护人和老师及时联系,了解孩子的动态。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及时疏通孩子的郁结。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说:“家庭生活在儿童生活生长的每个时期,在人的一生中是无可比拟的重要”[2]。由此来看,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实施理性的家庭教育方法,最终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3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
  目前,农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普遍没有寄宿制,即使有寄宿制的中学条件也很差,各项制度也不健全,使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应在中小学建立寄宿制,并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置的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3.4学校要建立健全和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
  在课程设置上应强化思想品德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并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学生与老师接触的机会,通过实行教师与留守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让留守学生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教师应加大对走读留守学生的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自身健康成长。
  3.5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逐步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的社会风尚,克服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的行为,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的不良环境,杜绝黄、赌、毒等违法现象,废除迷信,崇尚科学。通过良好的社会环境影响和教育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教育行政部门可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波动和行为差异,开设心理辅导课,定期对“留守子女”进行情感疏导,对留守儿童进行更多的关爱和人性化管理。同时,建立农村学生教育和监护体系,使学生在教育环境之外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并开展有效的社会宣传,进一步转变农民的教育观念,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的教育观。
  
  参考文献
  [1]参见艾如张,刘艳编著.我们的孩子怎么了[M].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版.
  [2]转引自王川.西方经典教育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50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