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让小学生的语文朗读充满激情和个性]小学生朗读比赛文章
 

[让小学生的语文朗读充满激情和个性]小学生朗读比赛文章

发布时间:2019-03-30 04:14:55 影响了: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34-01  朗读是语文阅读中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足见朗读的重要。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对我们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提出了总体要求。纵观小学语文教材,90%左右的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就告诉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在阅读中感受美、享受美、领悟语感,提高言语能力。但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大多不尽人意,朗读的“味”不浓,课文的个性色彩也不能体现,情感度很难把握。笔者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也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朗读要在“情”中读出“味”,在“味”中品出“情”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键在于“情”,只有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把“情”读出来,把“味”品出来。我主要是在语气上下功夫,用不同的情调不同的语气来朗读,从中品味。例如:
  喜悦——气满声高。如《观潮》,在人们久等之后,出现潮由远及近的壮观,这段文字要吸足气,高声朗读,读出人们见到大潮时喜悦、兴奋之情。
  悲伤——气缓声沉。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写灵车开来的一段文字,朗读时吐气要缓慢,声音低而深沉,这样才会让人感受到失去总理的悲痛之情。
  赞美——气平声柔。如《南京长江大桥》,写由远及近看大桥的两段文字,朗读时送气要平而匀,声音要柔和,以表达出作者对南京长江大桥的赞美之情。
  焦急——气短声促。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中描写敌机轰炸,环境越来越危急的句段,用气断而不连,声速急促,这样才能反映出人们为白求恩生命安全担忧的焦急心情。
  狠毒——气粗声重。《你们想错了》一课中,敌人在方志敏身上什么都没搜到,气疯了,威吓方志敏的几句话,朗读时送气要粗,声音要重,这样才能把敌人恼羞成怒的神态活现在人们眼前。
  愤恨——气足声硬。《圆明园的毁灭》中写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毁灭圆明园的一段文字朗读时要吸足气,发音铿锵有力,表达出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
  陶醉——气舒声平。《瀑布》中描写瀑布声、色、形的语句,如诗如画,朗读时轻轻送气,声音平稳稍慢。听来使人浮想联翩、陶醉其中。
  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只要同学们平时好好体会,一定还能总结出许多种使用"语气"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加有感情。
  二、朗读要在“情”中体现“个性”,在“个性”中培养感情,让学生的个性飞扬
  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是一个“感知——理解——共鸣——内化”的过程,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和语境的领悟,鲜明的个性色彩是由通过一个个人物鲜活的面容和丰富的课文内容来体现的。感情与个性是辩证的,因此,要读出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感情,“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了“情”学生才会读出个性来,涌动起学生的真情实感。
  1.主动参与,增强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就要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主动去学习,产生自我肯定的乐趣,把学习看成是自己的一种寻求愉快的增能活动,而不是教师在让自己学习,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学习上自立的人。
  2.认知生发,积淀情感
  生活实际是学生认知事物与体验情感的源泉,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认识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小学生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情感的发展。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因此教师就应该组织学生先从认知训练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欣赏品味,才能积淀出真实的情感。如《燕子》一文,是一篇形、意、情兼美的散文,笔触所及,处处含情。因此,去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作者、教师、学生思想感情的交流。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围绕"小燕子的活泼可爱"来展开。课前,我组织学生搜集相关的、并且是自己喜欢研究的资料,他们有的去图书室翻阅资料,有的上网调查图文,还有的亲自跑到野外把小燕子拍摄下来。在实践中,同学们熟知了燕子,了解了作者的写作背景,课堂上那份真实、生动的再现,使同学们一下子领悟了燕子,走入了作者的写作背景,不言而喻的情感盈满了整个课堂。
  3.情境训练,培养情感
  没有情境的教学如一杯清淡的白开水,学生是品不出味儿来的,学生不是容器,情感不应是被动地接受。作为审美接受的主体,其审美情感被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唤醒后,也必然会能动地去感知所要接受的对象,使身心沉浸于创造的情境和成功的欲望之中。
  (1)创设情境,陶冶情感。人的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由于小学生的情感容易受事物的支配,所以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有关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直观的形可以把握,继而产生浓烈的情境感受并作用于自己的心理。学生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和熏陶,就非常容易地投入情境,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到文章的性感,提升自己的领悟和感受力,使得主体的情感在情境中得以陶冶、感染。
  (2)由我及物,移植情感。无情的景物都和审美的主体一样,当有了活生生的感情和行为,就会令人品味无穷。移情能使美感活动充满鲜活的力量,使得审美对象被真情点化,化物为人,洋溢着情感。如《鸟语》一课,写“我”爱听鸟儿的歌声和轻语,于是“便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布谷亲切的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我自己也变成一只翩翩飞翔的鸟儿”。作者把自己和鸟儿的语言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学习时也会随着作者的情感因素能动地“移”入到鸟儿的语言表象之中,再加入自己的联想、想象的作用,就会与可爱的鸟儿合为一体,达到一种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