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见微知著,妙笔沧桑】 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妙笔沧桑】 见微知著

发布时间:2019-04-03 05:41:57 影响了:

  写随笔杂记可以说是中国文人的一个传统,山野异怪、风土见闻、名人轶事都可以在文人的妙笔下化为锦绣。《世说新语》算是此类书中的开山之作,沈括的《梦溪笔谈》、钱易的《南部新书》,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着它们各自不容替代的位置。随着记者这一新型知识分子的诞生,文史杂记的传统在这批人中得到了继承与发扬。记者与旧知识分子相比,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但走南闯北,眼界开阔,且接触的资料斑驳庞杂,不拘一格,写出的文字自然有一番别致的风味。2011年问世的这本《大历史的小切面——中国近代史的另类观察》(以下简称《观察》),即是此类文字中的佳作。
  涵盖面广是周英杰的这本新书给人的第一印象。品人物、论制度、绘时局,《观察》可以说触及到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书中着力评点的人物既有为人们所熟知的李鸿章、杨度,也有大家不熟悉的徐继畲和毓贤;对制度的评述上迄同文馆的存废,下到剪辫子和废缠足。
  资料新颖而翔实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周英杰跳出历史教科书的政治正确式描述,从明末清初学者谈迁的《北游录》、现代历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近代史八种》、近代学者张祖翼的《清代野记》等各路资料中挖掘了不同时代的人对满清民族政策实质的认识,从而让读者对“谁的大清国”这个问题有了一份自己的洞见。在《慈禧这只替罪羊》一文中,作者用数字说话,援引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和王家俭《李鸿章与北洋海军》等书中的资料,对慈禧私自动用海军购舰经费导致北洋海军战败这一广为人知的论断提出了质疑,指出李鸿章在海军建设上固步自封缺乏远见,翁同龢又在关键时刻以公器而报私怨才是导致甲午战争失利的直接原因。
  更为重要的,周英杰是带着自己的思考来读近代史。无论是描写底层百姓在历史洪流中的苦苦挣扎,还是剖析转型困局中风云人物的彷徨与无奈,作者都力图拨云见日,直指问题要害。在《黄宗羲式的困局》、《纸糊的“盛世”》、《靠不住的“微服私访”》、《说破清官惊煞人》等篇章中,周英杰将笔锋直接对准了道德治国、清官情结以及原教旨的“大一统”崇拜等思想顽疾,眼光非常老辣。作为一本历史随笔,《观察》一书的批判固然不及秦晖、吴思等历史学者的思想专著那样深刻,但当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摆在读者面前,冲击的力度仍旧是不言而喻的。张鸣先生在点评《观察》一书时写道:“历史随笔不是简单地讲故事,得有点思想,周英杰庶几近之。”此语不可谓不中肯。
  事实上,自从张鸣先生那本开风气之先的著作《历史的坏脾气》在2005年面世后,这几年来《观察》这类以晚清和民国为题材,文笔诙谐而立论又不失严谨的历史随笔已经开始逐渐受到读者的热捧。出现此种现象,一方面是由于近代历史“脱敏”,更多的资料得以公开,以前属于政治禁忌的内容现在允许讨论;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晚清这样一个处在变革关口的特殊时代,对于如今的中国人有着太多可借鉴的地方。在变革的时局之下何去何从,人们也希望能从过往的历史中寻求到智慧与答案。《观察》一书的出现,无疑为时间有限而又力图摆脱对近代史刻板认识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合宜的选择。
  编辑 钟健 12497681@163.com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