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论萨义德的跨文化思想|萨义德的一生和思想
 

论萨义德的跨文化思想|萨义德的一生和思想

发布时间:2019-04-03 05:48:23 影响了:

  摘要:爱德华·萨义德是著名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家。流亡的经历、多重的身份、批判的视野、知行合一的风格促其形成了独特的跨文化思想。通过对萨义德的自传、访谈和著作的梳理,本文认为萨义德的跨文化思想体现在四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方面:文化局外人、文化批评家、文化穿行者和文化虚无主义者。虽然萨义德的跨文化思想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但对跨文化研究和实践仍具有极大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萨义德;文化局外人;文化批评家;文化穿行者;文化虚无主义者
  中图分类号:GO(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2)08-0047-04
  西方早期的跨文化研究主要是建立在文化人类学的基础上。人类学建立的初衷只是“以文明自居的人类学家对于异族与异文化即所谓‘野蛮’的认识”,因而带有较强的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优越论色彩。此后,该色彩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历久不衰。受此影响,西方传统的跨文化研究大多是以西方文化为比较基点,以貌似科学的方式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但内嵌于西方理性中的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依旧,西方文化优越论的思想余荫犹在。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的频度和广度前所未有,同时所产生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和严重,逐渐缩小的世界同时也意味着危险性的增加。因此,如何拆解文化之“墙”,搭建理解和沟通之“桥”,建立一个“和谐”的世界,不仅需要各国人民和政治家的努力,更需要学者和哲人的智慧。
  著名的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家、巴勒斯坦裔美国学者爱德华·萨义德(1935-2003)就是这样一位学者和哲人。流亡的经历、多重的身份、批判性的视角,以及知行合一的风格造就了他与西方传统的跨文化研究迥异的跨文化思想。遗憾的是,迄今人们对此缺乏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萨义德的跨文化思想体现在四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方面:文化局外人、文化批评家、文化穿行者和文化虚无主义者。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塑造了萨义德的文化局外人意识。而文化局外人意识又极大地影响了他的学术兴趣和政治诉求,促其成为一位犀利的文化批评家。文化局外人居于两者之间的状态,以及基于对文化本质主义和东,西方二元对立思维定势的批判,使他更自觉地协调自身所存在的各种身份之间的张力和矛盾,以成为文化间的穿行者。然而,深深影响萨义德的欧陆后结构理论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以此为基础构筑其后殖民批评理论,在西方文化内部对西方文化霸权反戈一击;另一方面,他在批判和解构东,西方文化二元对立的同时,自身也身不由己地滑入了文化虚无主义的泥潭。但瑕不掩瑜,萨义德的跨文化思想对跨文化研究和实践具有极大的启迪和指导意义。
  一、文化局外人
  萨义德是矛盾的。他独特的经历使他始终自感是一个陌生人(stranger)、边缘人(marginal man)、流亡者(exile)或文化局外人(cuhural outsider)。在接受澳大利亚学者伊姆雷·萨鲁辛斯基(Irare Salusinszky)的访谈时,他详述了这种怪异的感觉:
  ……我的背景是很诡异而奇特的,而且我一向都意识到这一点。我们虽然是巴勒斯坦人,却是英国国教徒:因此在伊斯兰这个大环境中,我们是少数基督徒中的少数。再加上由于我父亲早年待在这个国家(他在1911年来到美国,待了大约九年的时间),我们一直有到美国的出路,而且由于宗教和文化的原因,也有到英国的出路。因此,英国和美国是我的替代之地,而我从小就说英文和阿拉伯文,也有一种无处可归的感受:基于许多明显的原因,大都是政治的原因。我不能回巴勒斯坦:我不能回自己成长的埃及:而现在我不能回黎巴嫩——我母亲现在住在黎巴嫩,我妻子也来自黎巴嫩。我的背景是一连串的错置和流离失所,从来就无法恢复。处于不同文化之间的这种感受,对我来说非常非常强烈。我会说,贯穿我人生最强烈的那一条线就是:我总是处在事情之内和之外,从未很长久地属于任何东西。
  这种居于两者之间的状态fstate of in-betweenness)让萨义德总觉“格格不入”(out of place),但也赋予他以某种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比较各种文化。那么这种独特的视角具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可以借助德国社会学家齐奥尔格·西美尔(Georg Simmel)提出的“陌生人”(stranger)概念,以及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边缘人”fmarginal manl和“社会距离”(soeial distance)概念进行分析。
  西美尔的“陌生人”概念与其自身经历密切相关。他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但其父母却改信基督教。他还亲历了德国的反犹太运动。这些经历使他疏离于社会之外,成为一个局外人和旁观者。西美尔的“陌生人”概念的原型是四处流动的犹太商人,“纵观经济史,各地的陌生人是以商人的面貌出现的,或商人以陌生人的面貌出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欧洲犹太人的历史。”据此,他将那些既是但又不完全属于一个系统里的成员称为“陌生人”。他认为“陌生人”的角色具有模糊性。他们生活在不同系统的边缘,较少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能够较为自由地穿越不同系统间的边界,善于站在“他者”的立场来解读事物不同的意义。这些赋予“陌生人”一种陌生化的、距离感的和跨文化的独特视角。
  受“陌生人”概念的启发,西美尔的学生罗伯特·E·帕克(Robert E.Parkl提出了“边缘人”和“社会距离”两个概念。他认为“边缘人”具有文化杂合性,他们生活在两种文化边缘,没有完全融合进任何其中之一。“社会距离”则是个人感觉与种族、宗教、职业等不同的他人的亲密性欠缺的程度。帕克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建立了一套客观、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要求研究者跳出本系统的局限,与研究对象保持一定距离,尽量减少本系统所持“偏见”。帕克等应用该方法对移民、**等很多社会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本人也因而成为美国社会学研究芝加哥学派的领袖。
  显然,萨义德就是一个“陌生人”或“边缘人”。处于文化之间的感觉对萨义德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文化的无根性和混杂性对萨义德来说并不只是无奈和惆怅,还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不认为流亡者的身份意味着与原乡的彻底割裂和与新环境的合一,而是与新旧文化皆有联系但又若即若离。这种中间状态使他能够用双重或多重视角,而不是以孤立、片面的方式来观察和比较多种文化。他说:“大多数人主要知道一个文化、一个环境。流亡者至少知道两个;这个多重视野产生一种觉知——借用音乐的术语来说——是对位的。”热爱音乐的萨义德挪用“对位”(contrapuntal)这个音乐术语来意指文化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主张对文本或文化进行将其中受压制的“他者”一方囊括进来的“对位式阅读”(contrapuntal readin曲,因为相同的事物总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言说。他将《文化与帝国主义》看作是“一本流亡者的书。……可是,当我说‘流亡者’的时候,我指的不是什么悲伤或被剥夺。相反,同属于帝国分水岭的两方使你更容易理解它们。”“边缘人”和“流亡者”状态还使萨义德与各种文化都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促使他提出了“批评的距离”这一概念fconcept of critical distance)。他主张知识分子应保有批评的距离,抗拒并游离于主流之外,以免被收编到权力的宰制体系中,这样才能以一种客观的、独立的、多角度的或跨文化的视角来观察各种事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