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通用能力创新培养探析 高职教师培训需求调研
 

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通用能力创新培养探析 高职教师培训需求调研

发布时间:2019-06-13 04:15:41 影响了:

  [摘 要]当前高职教育对毕业生的关注已从简单的就业率高低转向就业质量的跟踪与评价,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发现通用能力对高职毕业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浙江省用人企业对高职毕业生通用能力掌握情况评价以及企业最重视的通用能力调研的结果分析,有针对性地从教育理念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三方面提出创新培养高职学生通用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职业发展;通用能力;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143-02
  只有通过通用能力的培养,赋予高职学生更加宽泛的基础人文素养和职业生存能力,方能使其在未来更加顺利地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人和职业人。但如何使在校学生能有效获得通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尚需要高职院校在多方面进行创新与探索。
  1 用人企业对高职毕业生通用能力的评价
  笔者在2012年上半年对浙江省相关用人企业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8份。问卷从知识类要素、技能类要素、态度类要素等三个方面列出41项二级条目,具体见下表。
  调查对象分别从要素能力的企业认为重要程度和对高职毕业生掌握水平两方面进行选择评价,最终得出以下主要调研结果:
  1.1 企业需要的高职毕业生
  对于知识类要素,用人企业最看重的还是专业技术类知识,分别为44.83%的认为“较重要”、46.55%的认为“非常重要”。对于技能类要素,用人企业认为“非常重要”的技能类要素能力前三位的分别是:有效的口头沟通、时间管理、学习方法;将“非常重要”与“较重要”的评价数相加,得出用人企业总体认为重要的前五位的技能类要素从高到低依次是:时间管理、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学习方法与服务他人。对于态度类要素,除了“自尊心”、“自控力”、“成就动机”、“竞争意识”等4项要素,用人企业对于其他11项要素认为“非常重要”的比例都接近或超过50%,其中排名前五项由高到低分别是:责任感、正直诚实、工作主动、团队合作和乐观向上。
  因此从调查结果来看,用人企业认为具有良好职业通用能力的高职毕业生应该是:掌握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具有较高的“时间管理、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学习方法与服务他人”等技能,在“责任感、正直诚实、工作主动、团队合作和乐观向上”等方面具有良好态度与表现的高职毕业生。
  1.2 毕业生在通用能力方面的欠缺与不足
  从对5项知识类要素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来看,企业普遍认为高职毕业生在这些知识领域的掌握情况一般,评价最高的专业技术类知识中认为毕业生掌握程度“较高”和“最高”的合计也只占到43.1%。对技能类要素能力的掌握水平,在21项要素中除了“电脑操作”以外,其余20项要素评价数最高的全部为“一般”,没有任何一项要素的“较高”或“很高”的评价达到50%。对态度类要素能力的评价,除了“自尊心”、“正直诚实”、“勤奋好学”等3项要素,用人企业对于其他12项要素评价比例最高的都是“一般”。
  总体来看,对比用人企业对重要的技能类要素能力的重视程度,高职毕业生这些技能的掌握水平普遍不高,无法让用人企业感到满意,尤其是在“协调安排、时间管理、理解性阅读、服务他人”等能力方面还需要重点给予关注和加强。与技能类要素相类似的,用人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态度类要素能力普遍评价不高,尤其是在“抗挫折力、抗压力和吃苦耐劳”等方面,高职毕业生的表现是让用人企业非常不满意的。
  1.3 通用能力培养路径的评价与选择
  根据调研结果,应引起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和警醒的是:对于高职毕业生通用能力培养最佳途径的选择,用人企业中55.17%选择了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34.48%选择了企业内部培训,而认为学校培养是最佳途径的只占1.72%。也就是说几乎没有企业认为单纯的课堂教学是培养高职毕业生良好通用能力的最佳途径。
  2 高职学生通用能力培养的创新思路与措施
  2.1 教育理念与专业设置的创新
  要想真正实现通用能力在校期间的有效培养,高职院校首先应在教育理念和专业设置上有所创新和超前,应始终保持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本地龙头企业等的紧密联系与合作,齐头并进甚至略超前于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现状,从专业开发、培养模式设计,到校企合作项目的选择以及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构架,处处体现适当的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观念更新是非常重要的,要突破原有学科和专业限制,根据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对传统专业进行大胆“改造”或“嫁接”、或进行更精细化的科学分类;其次,建立科学合理、运行良好的专业开发与淘汰机制将会从制度设计上确保专业设置的实用性和适当超前性。在具体做法上,高职院校应该高度重视与政府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有关社会服务中介保持密切联系,时刻跟踪社会不同时期各种人力资源的开发需求,关注用人企业对于高职毕业生通用能力的要求与变化,以此确保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相适应,使学生真正能获得学以致用的专业技术知识。
  2.2 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创新
  要想真正培养企业所需要的职业通用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模式,将实践与理论充分融合,即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实行“教、学、做”一体化,这也是近几年高职教育一直鼓励和倡导的。
  具体来看,可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来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将实际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教学环境之中,大量运用“项目组”为载体,将核心教学和企业项目及研发项目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开展教学和技能训练活动,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通过项目组的形式,在解决真实任务的同时,也将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时间管理、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服务他人、学习方法等能力。同时,在全真项目任务的导向下,不仅可锻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让学生切实体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工作主动性,为未来所需的职业通用能力提供一个更为完善和有效的学习环境与过程。此外,针对高职学生抗挫折力、抗压力和吃苦耐劳等方面的普遍欠缺,学校应在强调基于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之外,结合前述项目教学模式,增设更多的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校期间能有更多接触社会、企业的机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职场的现实工作环境,以强化和提高心理素质。
  同时,与上述教学模式改革相配套的是要实行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加大学生平时完成项目、任务的成绩权重,改变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从学习成绩的角度引导学生更注重日常学习、过程学习,促使他们以习得技能、获得经验、提升能力为目标,而非通过考试作为学习的导向。
  2.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
  要确保学生在校期间能获得真正有用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经验、养成职业通用能力,具备真正双师素质、有多年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优秀教师团队是所有教学措施得以实施、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应积极鼓励教师以个人、小组等多种形式,结合项目教学的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度地参与到企业实际项目中去;另一方面应多渠道、多途径的加大师资培训力度,通过积极营造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教师制定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系统,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进修培训计划,强化教师与社会的联系,深入改革教职员薪酬管理制度等多管齐下,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自身的“市场价值”,进而切实提高教师参与教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此作为吸引优秀企业人才加盟学校的重要砝码。
  3 结 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一方面要使学生拥有从事某项工作或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更要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所需的通用能力。前者更多地帮助学生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而后者则能更多为学生顺利实现职业生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受益终身的基础,其意义自然不言而喻。
  参考文献:
  [1]乔刚.高等职业院校通用能力教育认识悖论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8月下).
  [2]陆江东,楼永俊.关于高职毕业生通用能力的企业调查[J].职教论坛,2012(5).
  [基金项目]: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基于企业需求的高职学生通用能力创新培养》,项目编号:3010303048。
  [作者简介]楼永俊(1978—),男,汉族,杭州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讲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连锁经营管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