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艺术价值分析]金陵十三钗 百度百科
 

[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艺术价值分析]金陵十三钗 百度百科

发布时间:2019-06-21 03:59:50 影响了:

  [摘 要] 改编自严歌苓同名小说的电影《金陵十三钗》自传出开拍消息以来就一直广受关注。及至《金陵十三钗》上映后更是引起各方热议,从主题到演员乃至拍摄花絮。而关于电影本身的评论却是好坏参半,出于对导演张艺谋的崇拜许多人把本片称之为其巅峰之作,而《纽约时报》则称这部作品为“枯萎的战利品”。本文基于这种背景之下,力图以一种客观的心态,解析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艺术价值。《金陵十三钗》的价值还在于它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电影未来出路的探讨。
  [关键词] 《金陵十三钗》;希望;人性;好莱坞化
   电影《金陵十三钗》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那个全城陷落生灵涂炭的时刻,只剩十来人的教导队在李教官的带领下英勇牺牲救出了一群女学生。幸免于难的女学生与偶遇的殡葬师一起躲进还未被占领的教堂。与此同时,一群秦淮妓女也避难至教堂。她们之一的玉墨请求殡葬师假扮神父借机带大家逃出南京城。教堂并没有想象中的安全,日本侵略者很快蜂拥而至。面对日军所谓参加庆功宴的要求,这些人开始面临生死抉择。为了保护才十三、四岁的学生们,秦淮妓女们为自己唱了最后一首《秦淮景》后慷慨赴死。
  一、彰显死亡与新生的主题
  毫无疑问《金陵十三钗》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张艺谋式电影。其慢摇镜头的使用,大量色彩的铺陈,处处都突出了作品的特色。教堂顶端的彩色玻璃、妓女们香艳的装束、被摔碎镜子的流光……在色彩方面张艺谋仍旧是一如既往的无比自信,光影世界里的这一切不输于《十面埋伏》的舞动。在这里,先不谈张艺谋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的处理。仅就其作品本身而言,张艺谋力图通过《金陵十三钗》讲述救赎主题,这也是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之所在。女学生一直是影片中所有人物的保护对象,包括李教官带领的教导队、身为殡葬师的假神父、教堂伙计以及那群被女学生看不起的妓女。就表面而言,女学生是所有人的救赎对象,然而进行深入探究不难发现,所有人通过拯救女学生性命完成的是自我救赎。
  (一)殡葬师的精神救赎
  殡葬师米勒是影片中的中心人物,所有的救赎都是以他的存在为前提的。然而,他并不是一开始就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的。从他初入教堂的种种行为可以看出,他只是一个放荡不羁、落魄无奈的美国人。面对战争,他无力做出任何反抗,连顺从也显得手足无措。影片最初,面对日本士兵的追杀,他只能一味逃跑。眼看无法逃避的时候,他拿出那张满是英文的布,紧张地解释自己是美国人不是士兵。即便是这样,他仍旧难以逃脱被杀的命运。这也是米勒最初的形象,等待救赎。他的幸运帮他逃过一劫,和两个学生一起来到教堂。在教堂里,玉墨希望利用米勒美国人这一身份帮助大家。很明显,米勒一开始是不答应的。然而在面对随后出现的日军时,米勒意外发现他身上的牧师袍有可以助他保命的功能。随着一个女学生在他面前惨死,他开始试图拯救女学生。
  当米勒的心理转变之后,他逐渐以一个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利用女学生父亲带来的工具修好卡车,与玉墨谈心解开心结,用别扭的笑颜安慰学生……从这一切行为来看,米勒是所有人的救世主,然而探究米勒真正的内心,可以发现他拯救的其实是他自己。在战争背景下,米勒只是一个麻木的逃亡者。即便是“从小接触天主教,但也只是在喝醉时才会说祷告词”,更别说他对真正的神父根本不存在哪怕一点点的敬意。不仅仅是在西方生活的落魄遭遇造就了米勒,还有战争的洗礼,使他不得不麻木。面对只能依靠他的女孩以及女人,他的人性意识开始觉醒。在拯救学生生命的过程中,其实也是米勒的一个自我拯救。他为妓女们化装的过程中其实就是他精神上对天主教的皈依。米勒最终带领女学生胜利大逃亡,可以说是这场皈依的完成。殡葬师真正成为神父,完成自我的精神救赎。
  (二)妓女们的自救
  秦淮妓女代替女学生走向不可避免的结局,无疑是本片最大的卖点和催泪点。秦淮妓女们为了改变“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世俗看法,去做一件“有情有义”的大事,因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在前期宣传中,电影的相关主创人员无一不为妓女们的行为打下“舍生取义”“爱国主义”等烙印。《金陵十三钗》出品人张伟平在接受《瞭望》周刊的采访时说到:“这部电影是以‘救赎’为主题,这个主题在全球能够引起共鸣、达成共识的,又有二战的大背景和人性的光辉,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性的力量是巨大的,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弘扬了舍生取义。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精神,这是一部爱国电影。”
  《金陵十三钗》的主旨是什么?相关创作人员真的表达出他们想要表达的主旨吗?要分析这一问题,首先应该分析“救赎”一词的内在含义。所谓救赎是指使罪恶的人或物脱离出来,强调内心的悔改,精神的升华。纵观整部影片,有罪的人并不是最后活下来的学生,更不是米勒。那么,很明显秦淮妓女牺牲自己的行为不能定义为“救赎”。因为她们并没有“使罪恶的人或物脱离出来”。在叙述影片的时候只能说秦淮妓女“拯救”了女学生们的性命,并不能说她们使女学生们获得了“救赎”。
  从某一程度来说,秦淮妓女牺牲拯救的不只是女学生,而是另一个自己。从影片的叙述中可知,玉墨并不是生来就是妓女的,她在十三岁的时候,也是一个学生。在教会学校学习六年,英文成绩是全班最好的,被同学们称为“女王”。玉墨在十三岁以前的人生是明媚而鲜艳的。随着岁月的转变,她的人生也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在教堂里看见十三岁的女学生书娟,玉墨说“我曾经和她一样”。在这里,玉墨看见了另一个自己。她救了书娟,其实也是救了曾经的自己。书娟就是她的希望,她的牺牲其实就是自我拯救,为自己留下渺不可及的希望。
  (三)女学生的象征
  《金陵十三钗》中米勒有一句台词是“上帝叫我们人人平等,你说选女孩还是女人”。很多人根据这一句台词批判张艺谋在片中的价值观选择。他们指出,张艺谋通过该影片讨论“是处女的价值更高还是妓女的价值更高”。这一论断无疑是十分荒唐且可笑的。女学生是整部影片中所有人的保护对象。无疑,她们是一个象征意义十分浓厚的群体。十三、四岁的女学生们,说到底,就像米勒多次对日本军官强调的“她们只是一群孩子”。这样的一群孩子象征着的只有一个词——“希望”。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