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文本与影视的“真实”诉求 创业资源诉求文本
 

文本与影视的“真实”诉求 创业资源诉求文本

发布时间:2019-06-21 03:59:56 影响了:

  [摘 要] 无论小说还是影视作品,作为受众理解的视阈基础,其真实性都是审美诉求不可或缺的。因此,从文学创作到影视拍摄,甚至于阅读和观看这些作品,人们都时时刻刻感受到求“真”之难。但是,人们非但没有因此望而却步,反倒更加执著、坚定不移地努力探索着。应该看到,二者体现出的真实性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与文本和影像的本质区别有关。本文旨在通过对海明威的小说《老人与海》及相应的电影在各个维度的比较来分析二者对真实性诉求的异同。
  [关键词] 文本;影视;真实性
  艺术的真实性
  艺术的真实性问题源远流长。所有的文艺流派,甚至包括荒诞派,无不把“真实”作为自己艺术主张的根基。他们对真实性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以阐释,通过各自不同的理论彰显自己的文艺观。
  判断真实性的传统标准是客观现实,与之相符就具有真实性,反之则不然。但由于参照者主观因素的存在,很多情况下,真实性的判断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实际上,各种文艺流派的真实性更是不能单纯地用传统的真实标准来衡量。
  席勒从艺术真实的角度对真实性的定义很有借鉴意义,他认为只要觉得一个观念和我们的思维和感觉的方式一致,与思想程序有某种亲属关系,就很容易被理解;这种观念,就是真实的。倘使这种相似之处只关系到普遍人性的特别情况,而这些情况又可以撇开不顾而无损于普遍人性,那么,这一观念便只具有真实性;倘使这种相似之处涉及全人类都该有的普遍的和必然的形式,那么,这种真实性就可以和客观真理同等看待。在席勒看来,真实性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它是主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也就是说,对真实性的界定离不开人的主体性。主观真实性与客观真实性的划分都是建立在以人为主体的基础上的。(陈斯金,2009:158)
  文本与影视在不同维度的“真实”诉求
  真实性问题,历来被传统理论视为一切艺术的生命和本性。这种带着过于明显的人文价值判断的命题,虽然早已引起过西方现代、后现代一系列美学理论的怀疑和挑战,但还远远不足以动摇其古老而深厚的根基。(封洪,1995:40)
  现代小说尤其是荒诞派往往通过文本叙述的语境来营造真实性,因此,内隐了其客观真实性,主观真实性得到凸显。对小说真实性判断的关键不再是对客观世界的指认,而是对人性的指认。
  影视和小说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对客观现实的直观再现,在最大限度上向客观真实趋同。从无声到有声,单声道到立体声、黑白到彩色、平面到立体,以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向客观真实迈进。然而,如果把客观真实定性为影视艺术的惟一本质属性那就错了。影视实际上是用客观真实来促发主观真实性的。这和小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现代小说也好影视作品也罢,都不再是传统上对客观现实的单纯仿真,但二者都依旧面临着真实性的检验,离开了真实性,二者也就失去了意义。不过,它们展现真实性的手段和途径在各个维度上有着千差万别。
  (一)感官性
  文本是不具备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官效果的,因此其真实性的建构基础在于人类心灵的洞察力。文本只要能在读者的心理产生相应的美感效果,使之觉得合情合理,那么它就具备主观真实性。作者将其对人性的体验和升华投射到作品中,折射出来的不过是作者投射的影子。读者要将这个影子在文本的语境中还原,并由此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作者的视阈融合,反省文本中的哲理和意蕴。不同的读者有着不同人生经历,所以同一部作品真实性的感觉也完全不同。深谙个中滋味的海明威(1995:79)提出冰山理论:“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也就是说在小说中,文本承载的不过是“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才是剩余的 “八分之七”。在分析文本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阐释海面下的“八分之七”,因为那才是整个冰山的根基。按照这一原则,文本中的客观真实性只占“八分之一”,而主观真实性要占“八分之七”。
  从客观真实的角度看,海明威并不在文本中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冰山原则”也就是借助于有形的文本所营造出的无形的空白表现出来。这一空白里蕴含着海明威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老人与海》中的“狮子”是这方面典型的例子,“狮子”这一形象反复出现,老人四次梦到它们。但作者惜墨如金,并没有过度渲染,读者却很容易透过这些点滴的描述意识到“狮子”象征着力量和勇气,是海明威式的硬汉性格的有力彰显。读者是通过作者有限的描述中的“狮子”的形象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关联到其象征意义的。
  受媒介的影响,影视传递的信息具有动态性和直观性特点。影像的视觉效果,比文本强烈和逼真得多,因此,影视的视觉呈现和动态特征使其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影视历经表现主义、蒙太奇、新现实主义、新浪潮等发展阶段,但真实性自始至终是影视美学的核心。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最终都是要不断强化影像对客观真实性的表现力。
  因此由于影像符号的高信息含量和动态特征,在内容的叙述层面,影视必然导致相关人物或事件外部运动形态直观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主观真实性的展现。相对于文本,影视更为忽略对人物情感或事件内部意义的探索,因而造成能够吸引观众的视线却无法打动观众心灵的审美悖论。
  同样是“狮子”这一形象,在电影中展现的是真实画面。这样即便不同的观众头脑中反映出的形象也都是完全一致的了(但观众的心理感受未必一致)。然而恰恰是真实的画面能够使观众更加直观地理解“狮子”的威武的外观和一举一动中体现出的力量和勇敢。
  文本与影视,一个通过心灵感受,一个通过视听感受来彰显主观真实性和客观真实性,称得上是各具千秋。
  (二)抽象性
  文本具有是高度抽象性,无论作者如何叙述,总是需要读者来完成抽象描写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而影视的主要特点是具体性,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影像具有具象、具体的属性。
  以战争为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共有1 600多万军民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军民死亡人数达到了5 500多万。这些数字说明了战争的规模和惨烈,并让历史上的战争可以直观比较。然而,这种说法同时也以数字和术语的方式把战争给抽象化了。这些统计数字看上去触目惊心,但实际上这种抽象概括反而掩盖了战争造成的伤害和灾难。唯有在每位亡者、每个家庭、每段战役中,战争的危害才能更具体地体现战争的残酷性,否则就会被抽象的统计结果所遮掩。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