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诉求与重塑_价值尺度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诉求
 

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诉求与重塑_价值尺度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诉求

发布时间:2019-06-22 04:18:59 影响了:

  [摘要]文章通过对大学生生命观的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现状,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的缺失充分说明高校实施生命教育已是势在必行,重塑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不仅是自身发展之需要,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之需求。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价值重塑
  [作者简介]王影(1979-),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农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吉林长春130118)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1-0050-02
  近年来,高校发生了多起大学生自杀和杀人事件,给学校和社会带来了一定危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的畸形发展。这种歪曲的生命价值取向,是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生命。因此,高校要承担起生命教育这一使命,关注生命的和谐,凸显生命的灵动,唤醒学生自信、自主和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重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用生命的和谐构建社会的和谐。
  一、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之缺失
  为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现有的生命价值取向,我们对大学生生命观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缺失表现在五个方面:
  1.生命意识不强。据调查分析,在如何对待自己生命的问题上,2.7%的学生否认生命的宝贵性,1.4%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尊重、珍惜自己的生命;20.6%的大学生否认大学的学习生活对自己的生命来说很重要,需珍惜把握好,相反他们认为这段学习生活很平常,只是一段经历,甚至认为大学生活很压抑,是一种煎熬;17.8%的大学生否认自杀是不尊重或漠视生命的表现。这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能够尊重、珍惜自己的生命,表现在能够很好地把握现在的学习生活。在如何对待他人或他物生命的问题上,68.5%的大学生认为伤害动物、植物的做法是伤害生命的行为,但是有时他们还是会那样做,只有19.2%的大学生认为这是伤害生命的行为,也坚决不会这样做;63%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杀害他人的行为是残忍的,是不尊重他人生命的行为,26%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杀人是可以理解的,还有11%的大学生对此事是漠不关心的。这表明,大学生能够尊重、珍惜他人、他物的生命。对于生命的认知上,9.5%的大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生命;而对于生命的权利这个问题,只有42.5%的大学生认为人不能自由的处置自己生命。对于生命观的态度上,1.4%的大学生认为否认生命观对一个人重要性,还有9.6%的大学生对此问题不清楚。对于是否掌握保护生命的技术这方面,88.2%的大学生知道一些救人或自救的知识和能力,也能够积极自救或救助他人,11%的大学生知道一些救人或自救的知识和能力,但不想救助他人,还有6.8%的大学生在危险面前不知如何自救或救助他人。这表明,大多数大学生有能力保护生命,也有去保护他人生命的积极,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有珍爱生命的意识,却没有保护生命的能力。
  2.生命价值观扭曲。大学生虽然都向往“生命的价值在于贡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但是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他们绝大部分更注重个人利益,把个人利益放在了第一位,忽视了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现状,我们设计了三个题目。调查可知,只有8.2%的大学生认为他人、社会高于自我,71.2%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社会、他人三者是平等的,11%的大学生认为自我是最重要的,高于社会、他人,还有9.6%的大学生对此问题认识不清。这表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没有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自我在生命中占据核心地位。41.1%的大学生认为好死不如赖活,而只有43.8%不赞同此观点,15.1%的大学生对此问题认识不清,这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过度爱惜自己的生命,淡化自己对生命价值的追求。68.5%的大学生赞同“生命的价值在于贡献”的观点,认为此观点永远不会过时,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人间。但也有13.7%的大学生不赞同此观点,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17.8%的大学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体现在哪里。这表明有少数大学生滋生了利己主义的思想,集体主义在他们心中已逐渐淡化。
  3.死亡观出现偏差。部分学生对死亡有恐惧感,害怕死亡,不能勇敢地面对死亡,在生活中忌讳谈死,这部分学生对死亡的认识存在偏差。调查可知,86.3%的大学生认为死亡并不可怕,是必然的,是一种自然规律,12.3%的大学生惧怕死,也有1.4%的大学生认为死是一种解脱;78.1%的大学生在生活中不忌讳谈死,21.9%的大学生对谈死却很忌讳。这表明多数大学生能够以平常心对待死亡,当然也有部分大学生不敢面对死亡。假如您的生命只剩一年,您会怎么做?对待这个问题,有68.5%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好好孝敬父母,15.1%的大学生认为要珍惜时间,学习、工作,还有13.7%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尽情享乐,2.7%的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做。可见,在生命终结的时候,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孝敬父母来回报对自己生命的创造者,反思人活着究竟应做些什么。只有少数学生愿意尽情享乐,碌碌无为而过,对人生价值理解存在偏差。
  4.耐挫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够承受逆境之苦,面对困境他们有结束生命的念头。调查显示,97.3%的大学生赞同“逆境是人生的一部分,应坦然面对”这种观点,1.4%的大学生对此持相反意见;当面对逆境时,89%的大学生能够勇于面对,找出原因并解决,4.1%埋怨社会或他人或环境;当遇到无法解脱的苦恼时,65.8%找别人倾诉,19.2%自己憋在心里,2.7%求助心理医生;但是当遇到挫折而无法解决时就有45.2%想要通过结束生命来解决,只有54.8%无此想法。
  5.人际关系不融洽。相当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已习惯了过自己的生活,不希望别人打扰,这部分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调查显示,只有53.4%的大学生认为和同学关系融洽,41.1%的大学生认为和同学的关系还可以,还有5.5%的大学生和同学关系不好;只有30.1%的大学生觉得因为没有知心朋友而感到孤独,而有69.9%的大学生不这样认为;有52.1%的大学生感到别人没有正确的认识你,47.9%的大学生不这样认为。
  二、大学生正确生命价值取向之诉求
  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之必然要求,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之需要,当代大学生目前的生命价值取向必然会被重塑成正确的生命价值取向。这个过程就是正确生命价值取向的诉求过程。
  1.正确生命价值取向对生命意识的诉求。大学生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一方面要尊重、珍惜自己及他人、他物的生命,尽力实现人、自然、社会三者的和谐;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必要的生命常识,能熟练掌握在紧急状态下保护生命的技术。
  2.正确生命价值取向对生命价值观的诉求。大学生要有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大学生要主动追寻生命的意义及价值,永不停息,要具有崇高的信仰并为这个信仰而不断努力,最终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3.正确生命价值取向对死亡观的诉求。大学生要拥有正确的死亡观。一方面,应具备死亡方面的知识,认识到生、老、病、死的必然性,并把它作为一个自然现象来看待,从而达到爱生命、爱自然的生命态度;另一方面,对生命应如何存在或者人如何生存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既然人无法阻止死亡,那就以此为动力,把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的生命之中,淡化名利心,从物欲的过度追逐中解脱出来,回归生命的应然状态,在有限的生命里发挥最大的社会价值。
  4.正确生命价值取向对耐挫能力的诉求。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耐挫能力。要有博大的胸怀,乐观面对困难,并积极应对挑战,以平和的心态战胜挫折,而不是稍遇挫折便消沉,甚至一蹶不振。
  5.正确生命价值取向对人际关系的诉求。大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应具备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礼仪和技巧,用热情和真诚来对待每一位朋友,由此来造就好的心情,远离烦闷与苦恼。
  —大学生生命价值取向之重塑
  三、生命教育—
  调查显示,65.8%的大学生不了解什么是生命教育;84.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需要了解一些有关生命的知识;90.4%的大学生觉得学校需要加强学生的生命教育与辅导;同时有80.8%的大学生很希望选修生命教育课程。这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都感到生命教育的不足及重要性,他们从内心期望高校能满足其需求,对他们加强生命教育,提高他们解决生命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学校并没有发挥其生命教育主渠道的作用,74%的大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接受过生命教育,这也是其生命价值取向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高校实施生命教育就成了当务之急。
  1.进行生命教育理论的研究。列宁曾经讲过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先导,任何革命活动没有先进的理论做指导注定是要失败的。生命教育实效性的提高离不开先进生命教育理论的指导。由于我国生命教育起步较晚,对生命教育理论的研究很少,针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理论框架。因此,为了保障生命教育的顺利实施,促进大学生健康生命观的形成,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应选拔一批先进的、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对生命教育做专门研究,并承担特定课题以使理论得到持续创新。
  2.开展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是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生命价值取向最直接的途径。但是目前,中国内地很少有高校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这也是高校生命教育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高校应该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需求开设相应的生命教育课程。当然教育方式要多样化,不仅要有课堂上理论的灌输,更要引导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丰富生命知识,懂得生命的可贵性,必要时也可开一些旨在提高生命认识及实践能力的选修课。
  3.提高实施生命教育教师的素养。高校教师是高校生命教育的主体,是高校生命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影响力量,其生命教育素质的高低,是整个高校生命教育进程中的关键,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生命教育的成败。因此,高素养的教师是成功实施生命教育的前提条件,高校应该加强对实施生命教师队伍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素养,否则生命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
  4.促进生命教育与其他课程的融合。生命教育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它可以融合到其他的学科中,也就是说每一学科都包含着生命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可各学科中与生命观教育相关的题材,隐性地向学生授予生命观的知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5.创建生命化的教育环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需要有一个生命化的教育场所。高校要通过种种方法,营造充满生命情感和意境的教育氛围,将生命观教育融入每位大学生的日常校园生活之中,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的过程更轻松更生命化,实现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潘美姬.当代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B/OL].https://cdmd. cnki.com.cn/Article/CMFD-10475-2008096149.htm,2008-07-31.
  [2]张加明,宋保民,韩宙.大学生生命观调查与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