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武隆杨兴明家庭:大山深处五世同堂传承百年家风_五世同堂叫什么
 

武隆杨兴明家庭:大山深处五世同堂传承百年家风_五世同堂叫什么

发布时间:2019-06-22 09:21:37 影响了:
文章摘要:市长黄奇帆等领导在会见杨兴明老人时,称赞黄氏家风家训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鼓励老人继续传承发扬家庭美德和优良家风.谨记家训,品德比什么都重要1943年,杨兴明老人嫁入石床村黄家.自老人来到黄家,就知道这个家庭祖传家训的珍贵……

【摘要】 “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在重庆武隆县羊角镇石床村的大山深处,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黄氏家训》教育了黄家一代又一代子孙,至今,黄家五代120余人同堂,在91岁高祖母杨兴明的带领下,传承百年家训,被誉为重庆“第一大家庭”,是十里八乡引以为傲的百年世家,乡邻们也常用“黄氏家风”来教育自己的子孙,引领着当地孝敬风尚.

“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在重庆武隆县羊角镇石床村的大山深处,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黄氏家训》教育了黄家一代又一代子孙,至今,黄家五代120余人同堂,在91岁高祖母杨兴明的带领下,传承百年家训,被誉为重庆“第一大家庭”,是十里八乡引以为傲的百年世家,乡邻们也常用“黄氏家风”来教育自己的子孙,引领着当地孝敬风尚.

2014年4月,杨兴明家庭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荣膺“重庆十大最美家庭”之首;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则将杨兴明树为全国教子有方先进典型,并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号召全国广大家庭开展学习活动,授予“全国教子有方最美家庭”荣誉称号.同时,还获得了201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的称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市长黄奇帆等领导在会见杨兴明老人时,称赞黄氏家风家训传承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鼓励老人继续传承发扬家庭美德和优良家风.

谨记家训,品德比什么都重要

1943年,杨兴明老人嫁入石床村黄家.自老人来到黄家,就知道这个家庭祖传家训的珍贵,尽管识字不多,但她进门第一天便开始背诵《黄氏家训》,并且以身作则,谨遵家训家规.28年前,杨兴明的丈夫去世后,她便挑起整个家族的管训担子,继续教育后人.

历经九十一年风雨沧桑,杨老如今亲见儿子、孙子、曾孙以及第五代玄孙,老少相差88岁,5代共120余人,人多却长幼有序、其乐融融.若问秘诀,老太太会说:“家训就是黄家的魂儿.丢了魂,家庭就要出问题!”

家训里有一句“子孙倘败家风,当鸣鼓攻之.”在黄家,若是谁违反了家训,就会“四面受敌”.第三代孙辈里曾有一人沉迷于麻将,多次劝说无果,杨兴明就召集家庭会议,长辈们聚在一起给这个晚辈上了“家教课”……“他现在已经不再打麻将了,脚踏实地,好!”杨兴明说.

“以孝为首,以勤克俭,忠厚传家”、“同根生,莫相煎,团结共勉”、“共楼居,休猜忌,宽仁慈厚”……翻检黄氏祖训,多是传统美德的集成,强调的是社会义务和责任,这股从大山深处“吹”来的百年家风,因代代践行,始终如清泉般滋润着家族的繁衍发展.

齐诵祖训,传播厚德家风正能量

去年2月27日,是杨兴明老人90岁福寿.在杨老的印象中,自己90岁寿辰那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那天她身穿暗红棉袄、头戴毛线帽,坐在寿椅上,近百位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的子孙围上前来,为老人拜寿.全村村民特意制作了“五世同堂”“俊逸家风”光荣匾送到杨兴明老人的家中.

寿筵上,老人的子孙们分排站立,齐声朗诵家训,令在场的村民们肃然起敬,为之动容.作为黄家和睦的见证者,石床村的老村长杨龙杰感触良多地表示:“五世同堂”在他们村仅此一家,而黄家子孙相亲相爱、恪守孝德的好家风,全村人有目共睹,其尊老敬老的祖德特别值得村民们学习.

“我们家教育子孙都是靠祖传的家训.”杨老的大儿子黄继财说,他们黄家祖上是从江西迁徙而来,虽然远离故土,但黄氏祖训一直传承了下来.

村民郑安寿说:他们家是我们村唯一有家训的家庭,从我认识他们家40多年以来,他们一直都实践得很好.

在杨老眼中,承蒙家训教导,黄家长幼和睦,父慈子孝,家风带动村风,人人律动己修身,善待邻里,一派和谐安康……

信仰寄托,言传身教勉谕儿孙

黄家子孙,年满12周岁必须背家训,这是铁律.大儿子黄继财已是古稀之年,但对小时候背家训的场景仍记忆犹新.一次贪玩回家晚了,母亲让他在门外背了5遍家训.他边流泪边背,当背到“早读书、晚习作”时,“原来的委屈渐渐变成了羞愧”.

“都说黄荆棍下出好人,我们家从不打人,但教育出来的娃娃个个是好人.”黄继财说,家训比棍棒更管用.

长大成人后,黄继财学习了医术,在母亲的影响下,从18岁开始,他就选择扎根在山里,给乡邻们治病.但凡遇到有困难的乡亲,不仅留人吃住,还要送人钱物.黄继财从山里采回的草药,免费提供给村民,从不收取一分钱.这一坚持就是整整五十一年,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由于黄家的谦和热心,也让乡亲们有事总找他们商量.

黄春红是杨兴明老人的第四代重孙,从小便和曾祖母感情非常好.初当兵时,黄春红远在广西,由于离家遥远,八年来,其每年在家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三周.黄春红说:“我刚当兵的那会儿,很想家,将所有的思念都埋藏在了心里.”而曾祖母曾一再激励他道:“你在部队里为国家做贡献,保家卫国便是对我所尽到的最大孝道.”正是这句话深深印在了黄春红的心里,至今仍鞭策他前行.

收养孤儿,无私抚养十五载

黄家的好家风是父母在不经意间传给子女们的小细节,而在整个石床村,杨兴明老人70年前的一个决定,到今天,还让村里人举手称赞,石床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要亲切地称她一声“杨二姐”.

那是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杨兴明老人说,“胡庶发三岁就离了娘,父亲长年在外又不着家,娃儿非常可怜”.当时,家里已经有六个儿女的杨兴明和丈夫黄上怀商量后,决定收养胡庶发.老人将胡庶发接到黄家视如己出,每天为他煮饭洗衣,送去学校念书,杨兴明就像亲娘一般把全部的母爱都倾注在了胡庶发的身上.即便是在家庭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杨兴明老人也对胡庶发不离不弃:“只要我们有口饭吃,就有这个娃儿的一口饭.”

寒来暑往,直到胡庶发18岁参军,老人整整抚养了十五年,这个故事也传遍了附近的每个村落,由此演绎出了一段人世间博大无私的母爱传奇.

现在,70多岁的胡庶发经常来看望杨老.“母子俩”时常静静地享受着相聚的时光,一拉起家常便是大半天的孺慕之情.

孙贤子孝,我要努力活到100岁

杨兴明老人的生活起居十分规律,平时喜欢看电视,和邻居聊家常.“我妈虽然年纪大了,可精神头还好得很.”老人的三女儿黄继书告诉记者,平日里,老人会下地干些农活,挖红薯、收土豆、割草都没有问题,身体十分健朗.有时碰上镇里赶大集,老人家总闲不住,还要一个人走上七八里路去凑闹热.

“婆婆一直都很能干,以前农活忙的时候,家里就由老人照看着,带孩子、挑水、喂猪、拾柴火,这些全都由老人一手操持.”老人的大儿媳汪素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是真正体会到了这一点.

“现在生活越来越好,我才91岁就五世同堂了,儿孙们孝顺又有出息.我要努把力,争取活到100岁.”杨兴明老人说,希望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能一直秉承黄氏家训,彼此相亲相爱、恪守孝德.

现在,杨兴明120余子孙遍及祖国各地,他们把“最美家风”也吹向了全国——去年以来,其家庭美德故事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重庆新闻联播等数十家媒体相继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华龙网等数百家知名网站大量转载,唤起了人们对家庭道德传承的深思和共鸣.当地学校、乡邻以及外来游客时常会慕名到黄家感受“百年家风”传统气息,参观《黄氏家训》.2014年度重庆中考,杨兴明传承家风的故事被列入思想品德试卷素材,让全市考生以百年家风为例畅谈弘扬和守护好家风的重要意义.今年3月,黄家老宅被确立为首个“重庆市家风教育传承基地”,旨在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