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微型课题:在一粒沙里发现灵魂]22个今生灵魂课题
 

[微型课题:在一粒沙里发现灵魂]22个今生灵魂课题

发布时间:2019-07-07 04:03:52 影响了:

  记得那次我接了一个新班——三年级9班。第一堂课,三(9)班的孩子们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对于上课铃,他们充耳不闻。几分钟之后,教室里依然热闹非凡,打闹声、说笑声震耳欲聋。
  等教室里终于静了下来,孩子们终于注意到我这个新老师的存在时,他们被我的开场白吸引住了,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不对劲儿:孩子们一个个坐得东倒西歪的,大多数孩子耳朵在听我说话,眼睛却左右游离,手更没有一个是闲着的,还不时转过身去捕捉玩的目标。“这个班级的学习常规有问题,孩子的注意力培养很不够。”我下了这样的判断。
  实践现场,“牵”出班级建设微型课题
  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中说人情。”当时学校大兴微型课题研究,我逐步“习惯”于在鲜活的教育生活中发现微型课题的“火种”。我能从三(9)班实践现场这粒沙里发现什么,收获什么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研究”这个课题出现在我的脑海。随即又被我否定了:“良好学习习惯”包含的范围、研究的视域太大。这样想着,“培养学生注意的稳定性策略研究”浮出水面。注意是一种选择性机能,是儿童进行各种活动的必要条件。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为了完成某项任务而把注意保持于一定客体的持续程度。稳定的注意是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培养学龄初期儿童的注意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稳定的注意”正是三(9)班孩子特别缺乏的机能和习惯,有了稳定的注意,才能保证学习活动的正常和高效进行。课题角度小,可行性、针对性、实效性强,能解决三(9)班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这个问题自然也非9班的课堂里才有,我的研究应该对其他老师、其他课堂也有一定的普适意义。
  那么,怎样开展这个微型课题的研究呢?
  首先,我采用了调查法。我和这个班级以往的和现在的任课老师沟通,向他们了解情况。果然,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的老师也都无一例外地反映这个班的课难上,连没有任教过这个班的老师,甚至是外校的老师都听说了三(9)班的糟糕。看来,这个班的孩子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因学科而异的。通过调查,我决定培养三(9)班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我要让各学科联动。
  其次,我采用了文献法。我翻阅了时蓉华的《中小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动机决定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向学生提出一定要求,使他们保持一定的紧张感。……当注意与情绪紧张之后,肌肉也会表现出紧张。”文献中的这些论述给了我灵感。
  有了调查作基础,有了文献的理论支撑,我着手考虑研究程序,并打算通过总结、论文的形式来表达研究成果。我主要尝试立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来促进学生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首先,我尝试着在外部动机上下工夫。心理学实验表明:肌肉紧张与学习效果有关。学生学习时“倾听”“凝视”等心理活动往往伴有肌肉紧张。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坐在沙发上或斜躺在床上看书,往往容易昏昏入睡。那是因为肌肉是松弛的,导致思想也必然是松弛的,学习效果就差。所以,课堂上我要求学生保持比较端正的坐姿,尤其是手不摸无关的东西,以减少不必要的注意转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效地接受外界信息。同时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紧凑,每一节课都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如生字词教学,我事先明确任务和要求:几分钟后当场默写,争取全对。一开始几次默写,全班55个同学只有几位同学能得满分,后来孩子们渐渐熟悉并牢记了这个要求,满分率甚至能达95%以上。课堂上老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和需要达成的目标,使学生的思想保持紧张的状态,为学生稳定地注意创造了条件。这些尝试给了我这样的启发:保持一定的紧张感是培养学生注意稳定性的条件。
  其次,我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我运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远景性学习动机;我把学生带到校史室,向学生介绍每一面奖旗、每一个奖杯、每一张奖状都是怎么获得的,激励学生争当好学生,争取取得优异成绩,为学校再添光彩,形成近景性学习动机;还组织学生开展每周之星、先进小组、“比比谁的进步大”等活动,促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班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我得到启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是注意稳定性的源泉。
  第三,我还尝试着从学生的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无意注意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明显地依存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具体性。对于三年级的新授课,我特别重视直观性的贯彻;对于一些练习课,常用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经常变换课业活动的方式,孩子们兴趣盎然,稳定地集中注意的时间也渐渐变长了。我得到启发:学习兴趣是不断增强注意稳定性的动力。
  这样的策略使三(9)班学生注意的稳定性有了明显增强,几十双眼睛大多能集中到应该注意的地方,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但是我深知:只有养成聚精会神的习惯,注意的稳定性才能得到保证。为养成这一习惯,我以“不漏过一个开小差的学生”为标准,善于发现开小差的学生,及时提醒,及时鼓励,调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积极地展开教学。
  可是这时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遭遇困惑,“引”出个体发展微型课题
  我遇到的新问题是:同学们都在进步,然而班上的小煌同学却依然我行我素,任课老师对他直摇头。小煌高高壮壮、桀骜不驯的眼神,不像刚进入三年级的儿童,倒像是六年级的问题少年。每节课,他对课堂上的话题毫不理会,不停地找同学说笑打闹;安静的时候,就是趴在桌上睡觉。即使老师走到他身边轻轻提醒,他也毫不理睬;如果取下他手中的武器,他会喊叫着拼命跟老师争夺……
  “为什么他对老师这样不友好?”“为什么老师走不进他的心里?”遭遇的困惑,使我理性思辨:人之初,性本善,孩子身上的问题,折射出教育存在的缺失。我决定采取有效措施,开展以下微型课题研究:《“缩短师生心理距离”策略研究》《班主任工作中师生对话的有效性研究》,我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这一次,我不仅做了调查,查阅了文献,还采用了访谈法和沙龙法、观察法进行研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