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什么是区域文化 [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什么是区域文化 [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的实践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9-07-12 03:55:23 影响了:

  摘要:经过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新发展阶段,如何调整现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保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由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发达国家,避免落入中等国家陷阱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在重新考察比较东亚—拉美模式和苏南—温州—珠江模式等典型国内外区域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几点关于在新的历史阶段创新中国现有区域发展模式的政策启示,即,经济增长须内需与外需均衡拉动,利用外资的同时应注意资本的内化,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社会公平,政府与市场的作用要动态调整和有效结合,产业调整应本土化、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转型升级。
  关键词:区域发展模式;东亚—拉美模式;苏南—温州—珠江模式
  一、 国内外典型区域发展模式
  所谓发展模式,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自身特有的历史、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背景下所形成的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体现在思维与行为方式、经济体制、经济运行方式、产业结构、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特点,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行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对政治、经济体制及发展战略等的选择。区域的发展必然遵循一定的模式,通过影响区域发展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历史文化、特定背景的政策等要素来分析区域发展的动因和路径,揭示发展规律,并置身于国际视野与国内实践,从国内外典型发展模式的分析比较中寻求引导和优化不同区域发展道路的合适模式。
  1. 东亚模式和拉美模式。对区域发展模式的探讨,始于国际上一些创新区域的成功。当今世界影响较大的发展模式主要有英美、莱茵、东欧、印度、东亚、拉美模式。英美模式的灵活自由与科技制度创新,莱茵模式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统一,东欧国家的休克疗法,印度的非平衡发展等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模式的选择提供了有益启示。其中,东亚和拉美两种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最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借鉴意义。
  (1)东亚模式与“东亚神话”的破灭。东亚发展模式是指国际经济学界认定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东亚地区出现的区域性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的现象及其运行方式。它代源于战后的日本,后来发展到亚洲“四小龙”的韩国、香港、新加坡和台湾地区,东盟10国和中国大陆也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陆续践行了与之类似的发展方式。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在实施“外资主导型”对外经贸战略的同时,致力于提高自身资本实力,在经济取得长期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也显著降低了收入不平等程度,避免了西方国家在早期增长阶段出现的社会不公现象。在此期间内,整个东亚地区以地区互补性和分工协作体系为基础形成了梯次分布的产业链,即日本处于领先地位,亚洲四小龙随后,东盟四国再随后的梯级“雁阵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日本积极从美国等发达国家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且在国内改造、吸收、利用后,将这些技术向“雁阵”中的第二梯队和第三梯队转移。东亚地区这种技术和产业转移模式存在对外部技术的依附性,多为模仿创新,自主创新能力低,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浪潮中,日本这一领头雁泡沫经济破灭,东亚地区产业传递和升级趋于减缓,甚至停滞,产业链延伸进程受阻,地区内产业结构趋同,最终导致"东亚神话"的破灭。不过,东亚模式特别是其中的区域产业分工与转移机制对于中国还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2)拉美模式与“中等收入陷阱”。拉美发展模式,指智利、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模式。20世纪50年代~8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依靠自身资源和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量利用欧美外资,通过实施“外资依赖型”的贸易替代模式和进口替代战略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国民收入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然而,主要拉美国家在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没有向发展水平较低的拉美国家转移,而是直接承接美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严重依附于美国。二战后,拉美国家为弥补国内资金不足,大量借用外债以弥补外贸赤字,平衡国际收支,导致外资依存度过大,对外负债率普遍较高,经济对外依赖性和脆弱性增大,加剧了经济波动。由于在经济快速发展中经济社会体制与经济发展方式没能及时实现根本性调整和转变,特别是忽视了财富分配的调整与社会进步目标,发展成果大都被少数权贵所吞没,广大社会底层民众受排斥,引发了经济停滞不前、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贫民窟增多、债务危机、通货膨胀、人口与环境污染、官员腐败加剧、失业严重、社会动荡不安等一系列棘手的经济社会问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应规避拉美“中等收入陷阱”的覆辙,顺利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2. 苏南、温州与珠江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活跃的地区,结合各地特殊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模式,其中最典型的是以苏州为代表的“苏南模式”,以温州为代表的“温州模式”和以东莞为代表的“珠江模式”。各区域发展模式都是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特定经济区域、特定资源禀赋条件下所形成的,由于区域历史传统、制度环境、人文因素等的差异,各发展模式也具有较大差异。
  (1)政府强势型的苏南模式。“苏南模式”这个词是在费孝通先生1983年所写《小城镇·再探索》一文中提出来的,是指通过发展乡镇企业促进经济非农化和市场化的方式,该模式流行于20世纪80年代传统经济发达且城市密集度高的苏南浙北地区,以苏州、常州、无锡地区最为典型,其主要特征为“以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为主,地方政府主导微观经济主体”。苏南模式是依靠内向型经济起步,即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包括生产因素的聚集、产品市场的获得,主要不是依靠国外,而是依靠地域内部和国内市场,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这一模式起步的基础,也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和主体。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区域内部和国内市场的发展壮大,通过产权体制改革,并借助浦东大开发及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机会,苏南模式有了新的发展,以国家开发区为依托,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园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在新苏南模式的引导下,苏州地区不但稳固推进纺织服装、冶金、化工、机电等传统产业,并且及时引导和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优化,促使电子信息、新型材料、轻型、汽车及配件等六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使区域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