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比邻若天涯?】丈夫志四海天涯犹比邻
 

【比邻若天涯?】丈夫志四海天涯犹比邻

发布时间:2019-07-12 03:56:28 影响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我看云,很近;我看你,很远。”有人说它朦胧,不知所云。我倒觉得意思其实很清晰。“文革”十年,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人人自危,互相防范,“他人就是地狱”,人和人之间难免近在咫尺,仿佛天涯;只有遥寄愁心与白云,才有稍许的轻松与亲切。那个年代,不敢奢望“海内存知己”,但求身边没有“六亲不认”的造反派就好。
  而今到了全球化时代,地球村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得益彰,仿佛真有了一家人的感觉。又兼网络、手机盛行,互通互联,只要手指一点,顷刻之间,图文毕现,哪怕地球那端,也好像近在眼前。即时通讯系统改变了千百年来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业已形成的交往方式,从技术上讲,“天涯若比邻”再也不是浪漫的想象,而是具体而微的现实。为了一个共同的诉求,全球网友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貌似虚拟,其实非常实在的联盟,用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提供一份骨*,贡献一份干细胞,捐献一笔善款。网络和手机的出现,像电灯、马桶、蒸汽机的发明一样,深刻地改变了当代人的生活。
  然而,就像世间所有美好事物一样,网络也有两面性,在虚拟空间拉近人们之间距离的同时,也在现实世界疏远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常见的情形是:在虚拟空间聊得火热,见面之后却没有多少话说,虚拟的热情和现实的冷漠,形成了有趣的对比。过去到了年节,人们走亲访友、其乐融融;而今一部手机、一部电脑、一条短信,四处群发,不知是真情祝福,还是假意应付。方便则方便,但缺少了一点可以感知的温度,淡化了抱拳、鞠躬之间所包含的浓浓情谊。人们发明了网络,实现了“空间对接”,却疏远了近在咫尺的同事和朋友。人们热衷于在虚拟空间用假名展示真实的自我,却不愿在真实的世界里本真地素面朝天。在真实和虚假之间,一些人失去了应有的平衡。身边木讷寡言的同事,可能是虚拟世界炙手可热的红人。在网络的汪洋大海之中,潜伏着太多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奇妙风景和各色人等,以至于不少人成为“网控”、“机控”、“微博控”,整天手机不离手,每时每刻都在关注网上信息变化,自觉不自觉之间,错把虚拟当真实,把人变为网络的奴隶。
  人们发明了网络,原本是为了方便工作、学习、生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但对网络的极度依赖,使我们中的一些 人反而降低了工作、学习的效率和生活的品质,疏远了原本应该亲近的同事朋友。如果你和某些年轻朋友在一起,会吃惊地发现他们很少说话,却手机不离手,不停地发送和接收短信,不厌其烦地刷新微博。有的人一部手机不够,还要左右开弓。你真的惊讶于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人需要联系,有那么多见闻和感想需要与人分享。同时你也不难发现另一道奇妙风景:他们不仅个人独处时机不离手,与朋友聚到一起,照样人手一机,各自忙活。似乎不是人在掌控手机,而是手机在掌控人,这实在是一种典型的异化现象。
  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这是一种荒诞的存在,开始反思自己对手机和网络的过分依赖。在我们的近邻韩国,一些最简单朴素的傻瓜手机和电脑开始重新回到人们手中。大家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不少高档手机繁复的功能其实是多余的,很多在虚拟空间飞来飞去的信息是无用的,而唯恐落后的时髦追赶,其实是被商家牵着鼻子走的。
  我不是一个排斥网络、手机等新技术的冬烘先生,相反,我对网络、手机给当代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深怀敬意。我只是想善意地提醒人们:在网络、手机时代,要警惕自己被物化为机器的奴隶。在热切关注新技术的同时,要把时间精力有意分配给现实生活,分配给活生生的人,不使自己热闹浮躁于所谓的虚拟空间,而是扎扎实实地站在现实的土地上。让内心更淡然、精力更集中、思考更深入、行动更果决。
  (作者为《求是》杂志副总编辑)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