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如何让高中生爱上《论语》_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100
 

如何让高中生爱上《论语》_论语经典名句及翻译100

发布时间:2019-07-13 03:56:15 影响了:

  高二课程新增了一门选修课《论语》,本来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就有怕学厌学的心理,现在要整本书都来学习“之乎者也”更是叫苦连叠了,那么如何让高中生爱上《论语》?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积累的一点经验与大家分享,以期共同探讨高中的古文教学。
  一、化理论为实用
  刚上《论语》时学生总是问笔者:“老师,学《论语》有什么用呢?”面对同学们的质疑,如果笔者说学《论语》可以提高你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你的自身修养,学生肯定会说老师又在讲大道理。学生一旦把《论语》当做枯燥地说教,那么他们就会没兴趣学了。教师现在要做的就是从《论语》中挖掘出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实用性,让他们进入社会马上可以学以致用,这样他们才会想学《论语》进而学活《论语》。
  在这方面,笔者进行了积极地尝试。比如讲到如何为政时,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本来是说用政令来训导百姓,用刑罚来整顿百姓,百姓可以免除罪过但没有羞耻心;用道德来训导百姓,用礼教来整顿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心而内心归依。讲“为政以德”学生都不太喜欢听,认为自己又不会去做国家领导人学治国之道对自己有什么用呢?后来笔者就联系实际进行拓展:你们将来进入社会有人会去创业成为老板,也有人会成为一个单位的管理者,那么治理国家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你管理一个企业或一个团队。这里的政与刑是指用惩罚手段来治国,德与礼是指用教育熏陶来治国。如果你光用惩罚手段来管理你的手下,可能在短时间内会创造利润,但是他们不会真正和你同心同德,当企业遭遇困境时他们就会纷纷离你而去;如果你用德行来教育熏陶他们,使他们真正融入你的企业文化,那么他们就会死心塌地地为这个企业去奋斗。再譬如“使民以时”本来是说按时令来役使百姓,这个道理同样可以适用于企业管理,不能让员工一直绷紧了神经工作,也应该给他们一定的时间休息放松,这样反而会创造更多的利润。这样一说,学生都在那里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要跟笔者探讨一下。
  其实,真正伟大的思想决不会只适用于一时一地,真理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孔子的思想有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了,但他的经典思想永远不会过时,有的还会历久而弥新。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多想方法,多用心思,学习《论语》就会跨越历史的鸿沟,在课堂上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论语》。
  二、化书本为生活
  学生怕学《论语》主要是因为孔子他们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遥远了,说的语言讲的道理与我们现在的学生有隔阂,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艰涩难懂了,就是好多孔子的话用现代汉语翻译了,学生还是不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那么语文教师要做的就是化艰涩难懂为通俗易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借助于生活情境的创设来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活画面,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去感悟和领会教材,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同时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
  笔者在教《论语》时,就把孔子的话还原成学生身边的情景。比如讲到孔子因季氏要讨伐颛臾而责备冉有和季路时,笔者就打了个比方,这就好比你们在寝室里讲空话违反校纪校规了,老师就会先找来寝室长批评,而寝室长刚开始一定会辩解“是他们在讲,又不是我在讲。”所以冉有也要辩解了“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那么老师接下去就会教育你“你是寝室长,你的职责就是管好你的室员,虽然你没讲,但他们讲空话了就是你的职责没有尽到,要不然设寝室长干嘛呢?”,这和孔子接下来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道理是一样的。这样把课文的内容生活化,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
  又如讲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时学生很难理解,怎么名分不纠正话就说不顺了,事情也就办不成了呢?那么笔者就举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说明。班级里如果有乱扔垃圾的现象,这时班主任进来说赶紧收拾好,同学们肯定很快就去打扫了,但是如果是任课老师进来说,你们肯定不太愿意去做,心里也会嘀咕“你又不是我们的班主任干嘛来管我们啊!”,这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了。笔者话刚说完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这样上课学生都愿意来听,因为听得懂;又因为讲身边的事,所以也有兴趣来听。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教材资源就有多丰富。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只要是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的,都可以看作是语文教学的内容。
  三、化课堂为辩论赛
  传统教学模式总是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以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传输最多的知识,但结果却使得语文课堂死气沉沉,一边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另一边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学生学了多少可想而知了。课堂引进辩论赛可以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自由灵活,也非常符合中学生渴望表现自己的心理。在讲《论语》的时候,有时孔子的一个思想火花会引发全班的讨论,笔者索性就把整堂课变为辩论赛,看似浪费了教学时间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却是事半功倍。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是说士人追求正道,却以吃穿不好为耻辱,这样的人不值得跟他讨论。由此笔者引发出一个话题:孔子认为,一个人不应该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而有人却认为,人应该以恶衣恶食为耻。接下来笔者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来辩论。正方认为人应该以恶衣恶食为耻;反方认为人不应该以恶衣恶食为耻。辩论展开后,正方主要理由是人如果都安于穿破衣服吃烂食物,这个社会就不会发展了。反方主要理由是人如果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穿衣打扮上就会荒废学业。为了反驳对方观点,双方都积极地找论据来论证,特别是从以前的课文中来找,无形中又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一次复习。在唇枪舌剑中,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使得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经过激烈的辩论后笔者评出最佳辩手和最终获胜的一方,并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这样能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得自我价值的肯定,使得他们更有兴趣投身到课堂中来。同时,笔者也及时总结了双方的思想: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投身到学习中来,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放在穿衣打扮上,但这也并不是说我们穿得邋里邋遢也没关系了,穿得整洁干净还是要做到的,这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这样一说学生都愿意接受,比起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也让中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使得他们在以后的穿衣打扮上也会自觉地符合中学生的仪容仪表了,到此《论语》教学的情感目标也水到渠成地完成了。这样上课学生学得开心,老师教得轻松,而学生学到的知识却更深刻了。
  总之,要想让高中生爱上《论语》,就要从高中生的角度去考虑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喜欢学《论语》,才会学好《论语》。笔者想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于中学古文教学,也会使中学古文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刘孝纯.“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我的“语文教育观”[J].天津教育,1993,(06).
  [2]刘国正.实和活:刘国正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谢微波 浙江省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 3154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