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吧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生态
 

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吧 让语文教学回归原生态

发布时间:2019-07-20 03:51:35 影响了: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作秀课、精讲课、学案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从自身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谈了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四点感悟即:吃透文本,游刃有余;重视朗读,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含英咀华,口吐莲花;语文教师要做杂家,广泛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解读文本 重视朗读 丰富语汇 口吐莲花 提高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c)-0199-01
  经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再联系目前我身边的语文教学现状,我最大的感慨是:语文教学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此我呼唤语文教学应回归本位。
  以下是笔者对语文教学的四点感悟。
  1 吃透文本,游刃有余
  文本的准确解读是教师最基本的需要。只有教师先深入、细致、广阔、多维的理解了文本,吃透了教材,深刻理解了文本的内容,要旨,体会出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才能在语文课堂上灵活驾驭,才能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从而得心应手地引导学生学习训练。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三者的语言、情感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文本解读,在老师的层面,越深越好,越细越好,越广越好;而在课堂上,却要以生为本,心中有生,尽可能联系学生实际,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阅历、语文水平进行灵活点拨,巧妙启发。
  最重要的,是教师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将文本内化,形成自己的教育意识体系,出自于文本而不被文本牵着鼻子走。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深入浅出,如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从而不至于在课堂上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尴尬局面。
  多少年来,对《孔乙己》的解读一直停留在抨击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上,很多人忽略了鲁迅的另一个意图——表现群众的麻木,对苦人的凉薄。有些教师虽有所提及,但是几乎没有正面从看客的角度来解读课文。在咸亨酒店理由那么一群酒客,只要孔乙己一到店,便你开枪,我放炮地连续嘲笑,使得孔乙己尴尬难看。就连平时一副“凶脸孔”的掌柜也不例外,并从中得到病态的快乐。所以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一文中毫不留情地指出:“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而这样的看客在当时的中国,甚至是当今社会,都是为数不少的。而孔乙己和看客的愚弱导致“诚与爱”的缺失,是得“旁观”成为当时中国的普遍社会现象。只有深刻理解了鲁迅通过《孔乙己》所传达出来的信息,才能上好这一课。
  2 书声琅琅,心灵共鸣
  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朗读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不仅丢不得,反而要高度重视。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去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和作者传达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朗读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感情、情感基调、内容重点的领会是否正确到位。往往是读出味儿了,领会也就到位了。而且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因为读的时候学生是轻松主动的,乐在其中的,而教师的讲析、提问往往令学生紧张或厌烦。尤其在诗歌的教学中,更要通过朗读达到学生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我在《黄河颂》一课中,重点设计了朗诵的环节:读黄河的雄壮气势,读黄河的悠久历史,读黄河的坚不可摧,读黄河的无穷力量,读诗人的炽热情怀,读出学生的爱国豪情。采用多种读的方式:声情范读,个别朗读,齐声朗读,配乐朗读,到最后的全体起立,激情朗读。是朗读把学生带入情境,是朗读让学生激情澎湃,朗读把这堂课带向高潮。
  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也要重视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语感,含英咀华,激荡学生的心灵,开启心智,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好。
  3 积累语言,口吐莲花
  语文,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就应该着眼于语言文字的提高。积累语言,丰富语汇,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从而为生活服务。
  一篇课文,有它兼美的“文理”,在准确的理解了课文的道理的基础上,更应该把对语言的积累运用作为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很多年轻教师根本不重视这一点,只着重课文道理的揭示,文意的阐发感悟,只着眼于懂文意,而忽略了文本的语言功能,语言赏析与积累运用。
  词语的听写,运用词语造句,好词好句的赏析,这些看似简单的环节不容忽视,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
  教师课堂上的语言更要做到简明,精炼,典雅,让学生直接地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从而注重语言的提高。在语文课堂上,应拒绝油滑,拒绝平淡,拒绝方言土语,拒绝重复啰嗦,让语文教师本身作为学生心中优美语言的典范。
  4 汲取活水,提高素养
  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阅读,不断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杂家,知识渊博,素养深厚。一个知识贫乏单薄的语文教师,不可能上好语文课,更不可能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引港比他再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经常阅读,感觉自己的教学语言是丰富灵活的,思路是开阔畅通的,一段时间不读书,感觉语言滞涩单调,毫无新奇,只是在吃老本,而没有新见解,面目可憎,自己都觉得惭愧。所以,语文老师要经常接触语言文字,否则会僵化。平时含英咀华广汲取,课堂上才能口吐莲花妙语出。
  语文路上,教师仅仅是态度认真,埋头做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他人交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乐于倾听,是教师提升教学层次不容忽视的有效途径。
  多看语文教学方面的杂志,从中汲取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我所用,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改变自己的教法。《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课外阅读》、《阅读与作文》等优秀杂志都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