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演讲稿 > 工业革命的动力来源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动力来源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命?|

发布时间:2019-07-30 09:33:31 影响了:

原发内生型与后发外生型

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工业革命?

一 现代工业文明究竟先进在哪里?

中国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是许多人追问的一个问题。但是,在问这个问题之前,

或许需要先问另一个问题:

中国为什么“应该”有资本主义萌芽?

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问:现代工业文明究竟先进在哪里?

读了杜车别大侠的几篇雄文之后,我明显意识到:这几篇文章实际上论证了现代工

业文明并不是处处都比传统社会先进,甚至在许多方面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相比【并无先进】

可言!

以英国,自诺曼征服到光荣革命之间的历史为鉴!在政治上,英国资本主义确立之

后的那些制度与之前的制度相比,并无本质上的变化。都是完善、细化,或者是对旧制度的

现代【诠释】。

例如:

现代宪政主义者们津津乐道的宪政制度是当年的大宪章的细化和完善,以及用现代

民本思想重新诠释的结果。而大宪章与刘邦入关中时的约法三章并无二致。与宋太祖的遗训、

明太祖的大诰也有

异曲同工之意。只不过,中国的这些“宪章”既没有传入现代,也没有机会被给与现代诠

释。

英国的上下二院民主制度,也不过是对诺曼征服之前的英吉利传统部族会议制度的

继承、发展和现代诠释!

那么,资本主义的英国究竟先进在哪里呢?以中国人非常熟悉的鸦片战争为例:当

年的大清帝国以GNP占全球40%的国力,却战败于一个远方岛国的长途跋涉的舰队。正是

这场战争推动了中国【最后】走向衰落,并在中国衰落之后开启了第一次全球化。

传统中国是落后于经济吗?且不说当年的GNP。单说,中国常年的贸易顺差,迫

使英国人从事【毒品】贸易来改变逆差。这就足以证明当时中国经济的强大。

传统中国是落后于制度吗?当时的中英两国同为君主制度!中国在太平天国战争期

间,能够迅速组织起几十万的湘军、淮军来维护其统治。且不论其功过是非,社会动员能力

依然是强大的。而英国长期倚仗的是其强大的海军,最终却失去了美国。

中国落后于的是这支胜利海军背后的东西;落后于能够支撑其这样一支得以战胜古

代帝国的军队的东西。

再来看看英国的历史,在诺曼征服与光荣革命之间有什么改变历史和引人注目的重

大事件?

工业革命!

正是工业革命使得英国:不仅仅是西方海上的霸主,而且获得了足以击败东方古代

帝国,从而将全球拖入资本主义时代的能力。

二 对资本主义萌芽的重新定义

如果抛开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以及与这种技术进步相适应的制度【变化】:

以英国为例,资本主义时代的工业社会与之前的手工业工场林立的前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并

无不同。而英国的这种前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景象也同样曾经出现于中国——宋代和明代。

更进一步,如果无视工业技术(有无)的差异。当代中国南方的劳动密集型工厂与古

代江南的大型织造作坊又有多少区别呢?!

工业革命不过是传统工业( 手工业 )向现代工业( 机器工业 )的升级。同时使得手

工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

传统农业时代,中国人口总数始终在一亿一下徘徊。当中国人口首次突破二亿的时

候,爆发了太平天国战争。我不能说太平天国战争就是人口因素造成的。但是人口压力无疑

是使得清王朝的严重的财政窘迫成为了灾难。

可以认定,传统农业,在中国,能够供养的人口不超过二亿。但是,今天的中国人

口已经达到十四亿,而且并没有出现饥荒的迹象。显然,现代工业社会能够供养的人口要远

远多于传统农业社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手工业社会一样有这种能力。)

技术才是人类进步的【唯一】动力!

如果石油采光,人类又找不到替代能源,工业技术因而突然失灵。试想一下:中国

将自发的以某种方式(战乱、瘟疫……)将人口减少到传统农业能够承受的数量——一到二

亿,这将是灾难性的。

“谁来养活中国人”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靠工业化——更确切的说,是靠工业化时

代的育种技术和耕作条件——解决的;不是靠其他的东西。而且我进一步认为,工业社会的

中国最佳的人口也绝对不是只有二亿!

比较产生和较快引进工业革命成果的国家。可以发现,这些国家产生或引进现代工

业文明都是在其既有的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实现的。它们的现代工业文明都是在其时手工业社

会发达的基础上的。既然,工业革命(从社会形态角度看)不过是以此(手)工业升级。那么,

工业革命的条件就必然是:【存在】可供给产业升级的【手工业社会】!这是很自然的事。

现代工业文明出现的【必要】条件应该是:

社会首先由农业社会转变为手工业社会:少量的、分散的家庭手工业发展为大规模的手

工业工厂,并且它们成为支持社会经济的主要经济部门。

因此,所谓的资本主义因素就(主要)是存在一个(手)工业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就是

整个社会由于某种原因向(手)工业社会转变——开始(手)工业化。先有资本主义萌芽,然后

才有资本主义因素,最后才有资本主义。先有手工业社会,然后才有工业革命,然后才有现

代工业文明!

三 手工业社会的比较劣势

但是,在传统社会的技术条件下:手工业社会相对于农业社会是【有】明显的比较

劣势的!这一点,可以以在中国历史上被垢骂了二千年的短命王朝——秦帝国——的命运作

为注脚。

战国末期是决定中国未来几千年历史命运的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些各有特色的

国家,他们分别预示者中国未来历史的几种命运。

秦国:

以耕战崛起。所谓耕战,我以为,就是重农主义+军事(手)工业体系。这是一个以

国家主义主导的奴隶(?)手工业社会。

赵国:

依靠胡服骑射强军。这个国家在农业文明与军事游牧文化之间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

衡。它是战国最后唯一能与强秦抗衡的国家。

齐国:

以管仲开创的商业文明称霸。这个国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另类,一个庞大、富裕

的商业社会。

战国的结局证明了古代手工业社会的巨大潜力。重农主义+军事(手)工业体系战胜

了农业+军事游牧文化,灭亡了富裕但同时也虚弱的的商业社会。最终统一了六国。

几乎与此同时,剧秦也证明了在古代手工业社会的比较劣势。这个证明,成了后世

中国长期引以为戒的历史教训,成了后来对中国历史的【阻碍】!

如果把秦王朝与现代的发达国家做比较(例如:德国、美国)。我们会发现,秦王朝

的暴虐、劳民伤财所做的诸如:北筑长城、南开灵渠、广筑直道、扩建咸阳大修宫室……。

这些正是类似于现代帝国的建设军事基地、扩建港口、修筑铁路和高速公路、开展大规模城

市公共建设等等的行为。这些是现代国家的基本义务!

但是,在古代这些就与残暴、专制、横征暴敛等等恶谥联系在一起。而现代国家中,

这些却是以民主、开明、进步为条件、要求和口号的。不同的时代——更明确的说,不同的

技术条件下——类似的事件有了完全相反的制度要求和结局。

手工业(化)社会必然要求国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供养大量的非农业人口。对于传

统(技术条件下的)社会,没有特别的利益君主是不会承受这个负担,去推动社会的(手)工业

化的。相反,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明智的君主会反而极力阻碍社会的(手)工业化。而且,

以传统社会的技术条件,除非农业过度成熟或者有足够的有效的农业替代手段,一个国家是

不可能长期支撑一个手工业社会的。其结局:或者是君主开始重农轻商的政策,社会反(手)

工业化;或者沉重的国家负担激起民变,导致社会倒退,回到传统农业社会。前者的例子有

明仁宗停止下西洋,后者的例子有秦末大起义。

更有甚者,一个缺少军事(手)工业体系的手工业化社会会变得富裕但积弱。因此,

更容易遭受外族的入侵。因此,我惋惜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更惋惜他没有把建立一个国家军

事(手)工业体系作为自己变法的中心!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当时中国的生产力不足于出现工业革命

那为什么中国几千年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就没有提高生产力,一致可以出现工业革

命呢?

好好看看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吧,

有正常逻辑的人且没有经过渔民教育的人,都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梦回水声满城,,真是个聪明人,赞一个,

可是何止满清,

看看,五胡乱华,蒙元等,对中华生产力的破坏,,

否则,以宋生产力的发展,早就是工业社会!!

四 两条工业化道路——农业过密化 vs “好”的殖民

手工业社会的比较劣势在于:

农民可以自己自足,而手工业者却必须依靠农民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供养;与此同时,

农业对手工业的依赖则少的多。

因此,传统社会可以在以农业为主、(盐铁)工商业为辅的情况下自足的发展;而反

之的,以手工业为主、农商业为辅的社会就需要特殊的社会环境。后者的社会形态在自然状

态下随时可能逆转。剧秦、桑弘羊的平准、王安石的变法等等的短命或失败,都是这样的情

形。

自然状态下,从事农业比规模手工业更加容易、稳定。王朝也更期望人民从事农桑

以产生足够的粮食和赋税。随着农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本,这是规模化的手工业

才有发展的可能。此时,只有在此时,如果农业的过度投入获得的边际收益递减;农业相对

于工、商业的投入产出比变差,农业的比较优势就会减少甚至逆转。还句话说:

在有大量剩余资本的前提下,农业过密化会导致工商业相对农业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从

而促使社会向商业社会和(手)工业化社会转变。

但是,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和充满风险和倒退的。自然状态下(依赖农业过密化)的手

工业化,

1 需要社会积累大量的财富;

2 需要农业的过熟发展。

以人地比例为视角来看:

当经过战乱,人少地多的局面出现,农业过密化就不复存在;而随着一段和平时代,人

多地少的局面出现,农业再度过密化。但是,此时强大的王朝的开拓又可能缓解人地矛盾。

而,重要的是,在中国王朝的开疆扩土从来也没有达到一个高度——一个能实现对本土农业

替代的程度。

在英国,经济的发展同样也使得人口剧增,人地矛盾从而农业过密化也一样要出现。

本来英国也会走上中国的宋朝、明朝走上的道路——缓慢、不断反复的(手)工业化。如果是

这样,从英国开始(手)工业化的那一天算起:人类要在此后500年才能看到现代工业文明,

现在的世界依然是古代社会。

但是,在英国,殖民运动已经发展多年了,英国——或者从更大的地理单位讲:西

欧——拥有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好的”殖民地。

《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明确指出:由于种质资源和大陆形态的巨大优势,欧亚

大陆相比其他大陆有着更快的发展、更好的技术条件和更高度的文明。相对于欧亚大陆的“文

明人”最易被征服(军事弱小)、易于开垦(广阔肥沃)、易于殖民(气候近似)的大陆正是——由

于缺少牛马和禾本作物而欠发达并且军事上弱小的——北美!与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者不同

的是:北美的游猎(牧?)者没有骑兵。这正是中国所面对的,与西欧所面对的,的巨大差别。

必须指出,殖民地只是提供一种可能——可以改变本土农业相对于(手)工业的比较

优势的可能。这种改变将诱使(迫使)本土向着(手)工业化社会转变,为【必然】的工业革命

创造【必要】条件。

不同于西班牙等国对殖民地的压迫方式,英国幸运的发展了跨大西洋的贸易,从而

使得殖民地经济充分的发展能够实现对本土农业的比较优势。殖民地对本土的农业替代,迫

使(诱使)英国政府开始了血腥的“羊吃人”运动。殖民地经济此时,又支撑了本土能够完成这

个血腥的(手)工业化过程

满清不在我讨论的范围内。举满清为例只是指出,即使是倒退中的东方帝国的实力也要(至

少在表面上)强于资本主义初期的西方!

我写的很明白中国的工业化道路充满风险和倒退。蒙元、满清就是其中的这种倒退。而且

“更有甚者,一个缺少军事(手)工业体系的手工业化社会会变得富裕但积弱。因此,

更容易遭受外族的入侵。”

满清对大明的胜利,并不能证明其强大/先进。相反证明了其原始。

---------------------------

深以为然, :)

总量是经济得以飞跃的基础。连基础都折腾光了。还谈什么崛起?

满清当然是对大明的巨大倒退。但是好在,满清还没有把中华民族多年的积累

折腾光。因此,我们今天才能在这里在论坛上谈虚!

-----------------------------------------------------------

个人认为已经折腾光了,,

现在完全是基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国家,,

--------------------------------------------------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差不多毁掉完了,也许也就剩下汉语和汉字了,

剩下的所谓的“文化”,已经完全“异化”了,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已经差不多毁掉完了

所以也要我们来重建

五 中国跨越的希望的失落——海盗精神

那么古代中国有没有实现英国式的那种跨越的希望呢?或者说,中国能不能找到一

个足够大、欠发达、弱小的殖民地呢?

A 中国在殖民地问题上相对于西欧处于劣势

从地理上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被封闭于:日本列岛、南岭、青藏高原响夹的范

围内,北面直面骑马的游牧者。

以上古的航海条件,中国沿岸的黑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一旦航出日本列岛,面

对的是茫茫北太平洋,其与北美大陆之间只有一个小小的夏威夷群岛。因此在同等航行技术

条件下,从中国到达北美比从西欧殖民北美要困难的多。

而在中国传统的扩张方向上:

北方:

需要与具有优势骑兵的游牧民族相抗衡,而且古代干旱的蒙古草原并不适宜耕作。

西方:

中亚是世界农业文明的中心之一,中国向中亚的扩张实际上是两个农业文明的交

锋。而不是像欧洲对美洲的殖民那样。

南方:

正像《枪炮、病菌与钢铁》一文中所说的那样,跨越纬度的扩张的困难和缓慢的。

秦王朝耗费近一半的军事力量征服了岭南;却最终剧亡。而且,以古代的技术条件,中国在

南方的扩张始终也没能深入亚洲的热带区域。气候以及由此而来的疾病成为了中国人扩张的

阻碍。

从秦、汉以来中国的历次扩张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岭南、西域、辽东,在当时的技

术条件下都不足以支撑本土的农业需求,从而实现对本土农业替代。东北平原的农垦是现代

条件下,借助汽车完成的。

中国的殖民道路存在着如下所述的二难局面:

1 为了征服和扩张,甚至只是为了抵御外族,中国必须发展成为一个统一、集权和有着

相对庞大人口的强国。

2 殖民地对本土,要想达到北美对英国的那种作用,就必须是一个有较少土著人口、相

对本土人口的巨大的可耕作土地。

中国始终也没有发现一个满足上面第二条要求的土地。

岭南的土地面积与华北相当。西域的土地与内地相当。辽东则地处苦寒。

当张骞凿空西域的之后,河西的军垦为汉匈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农业支撑。但是这种

支撑仍然不足以对内地农业替代——保证汉王朝向(手)工业社会的转变。甚至,不足以长期

支撑汉王朝的军事体制。

B 苛求古人的设想:中国的大航海时代

放眼大海。对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国,三韩和日本是一个很好的候选殖民地。在秦、

汉及其之后(由于中国人口的增加)澳大利亚是一个可能的地点。

对于上古中国人没有能够殖民三韩和日本的问题上,不能不说中国文化缺少一种海

盗精神。如果非要追寻西欧实现资本主义跨越的精神或文化原因的话,最终能够找到的也就

是——海盗精神。正是海盗精神使得西欧人在恰当的时间发现了北美,并且将北美与西欧用

贸易连接了起来。

当然海盗精神的缺乏完全可以追朔到地理的原因上。

1 沿岸黑潮的存在限制了上古人出海的能力;

2 西北方游牧民族的压力,迫使古代中国将扩张/防卫的方向设定为西北方向。而后对

北方的军事胜利有刺激了后世人的野心,并因此形成了思维定势。

中国并不缺乏在陆地上开疆扩土的勇气和野心。只是,今天我站在工业革命的基点

上,以工业化为尺度,来衡量:中国传统的扩张方向是在向一个困难而与国家的工业化无益

的方向上努力。

汉代是中国兵锋最盛的时代。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这时的中国的航海能力还不足

以支持中国向南洋的海上冒险。

宋代,中国的航海能力已经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顶峰。然而,无论当时还是大明,都

没有能够发现澳大利亚大陆。不过即使郑和的宝船发现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可能也只是发现

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贫瘠土地。这对于古代海上殖民的冒险是缺乏诱惑的。

由此我联想到,一万年前,同样从东亚大陆出发的古越人。虽然,他们将自己的足

迹扩展到了太平洋的几乎每一个岛屿,却并没有发现澳大利亚。不能不说,古代东方大陆的

民族都同样的不幸。

试想一下:

如果战国中期的齐国能够殖民三韩和日本,并因而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或者,如果

郑和的船队能够偶然的流落到澳大利亚的东南沿海。

整个世界的历史都将因此改写

C 对内地的殖民、某地区或某民族实现的类似英国与北美的关系

这个假设是民族主义者们深恶痛绝的。但是,这样的假设,作为严格的讨论,也应

该在论证的范围内。同时,还应该指出:中国五十年来的初步工业化,正是一条类似于发达

城市对内地殖民的道路。

1 某少数民族对中原的殖民

以英国为例(没办法,世界上只有一个工业革命国家),应当指出的是:北美对英国

的(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是建立在英国成熟的农业社会的基础上的。大量的剩余资本的存

在,有效利用了殖民地对本土农业的比较优势。

纵观中国古代史:能够南下并征服中原的少数民族几乎全部是非农业民族,或者刚

刚从游牧生活转变而来。甚至有几年前的渔猎者。这些民族的部族社会自然不会是“成熟的

农业社会”,也不会有“大量的剩余资本的存在”!

因此,寄望于某落后民族征服中原,并因此向资本主义跨越的想法,不异于痴人说

梦。

2 江南对北方的农业替代

在中国古代某一地方对另一地方的农业替代,的确曾经出现过。

南代替北方,在中、晚唐成为国家的主要粮食来源。但是,中国并没有因此成为:一个(手)工业化社会的北方和一个农业发达的江南的综合体。我以为,

这一方面是,江南与北方之间通畅的(辗转)交通在将粮食运往北方的同时,也吸引了北

方的资本向江南的转移;而北方的(手)工业化没有能超过资本转移的速度。

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北方在安史之乱之后长期处于战乱和割据状态,也不利于社会的(手)

工业化。

因此,中国北方失去了工业化的最好时机。当农业中心移到江南的同时,资本也集

中于江南。北方在农业衰落的同时,工商业也一并衰落。最终没有实现资本主义化的跨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