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名越”初照人(二):名越初照人
 

“名越”初照人(二):名越初照人

发布时间:2018-12-26 04:41:04 影响了:

  从方亚芬的经历来看,她似乎天生就是吃文艺这碗饭的,只是虽然自幼喜爱唱歌跳舞,但却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越剧。在镇海中学读书时,她是学校的文艺尖子,初三那年,方亚芬陪同学报考宁波甬剧团,同学没录取,可她却一路过关斩将杀入最后一轮。当时同批报考的还有今天的甬剧名家王锦文。“当时人还没长开,小眉小眼,最后老师说我眼睛太小,被刷下来了。”许多年后,一说起这事,方亚芬和王锦文还一起打趣当时的招生老师:“老法师也有走眼的时候啊。”
  因为第一次报考失败的经历,方亚芬便是有些胆怯了。后来当地文化局局长鼓励她去报考镇海越剧团时,她觉得万一再考不上多没面子,所以一口回绝“不去”!局长于是请了班主任老师反复动员,最后才算说动了她。果然,她被顺利录取了。那年同批进团的共有十个女孩子,其中九个是嵊州人,尽管学校离家都非常近,但为避免特殊化,规定谁都不许回家。所以这些个十几岁的半大孩子,只要一个想家哭起来,不久就会“哇哇”哭成一片,同时,专业学习也非常辛苦,教身段的是位京剧老师,每天都是往椅子上一坐,就让孩子们拿大顶:“不抽完这根烟不许停。”很多年后,只要看到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那些相似的片段,方亚芬的眼泪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哗哗流淌。
  因为条件好,当年老师特别喜欢方亚芬,因此她经常有演主角的机会。学戏第三年,老师就“以戏代功”,为他们排演《柳毅传书》、《玉堂春》等大戏,并请了流派创始人来辅导。方亚芬打基础的几个大戏都幸运地得到了老艺术家的亲身指点。首演《柳毅传书》时,看到平时顽皮的疯丫头,上了台倒娟秀端庄蛮像回事儿,老师们都松了一口气。至今说起此事,方亚芬还非常怀念在镇海越剧团演戏的状态:“那时候年纪小,也没觉得有多苦。那是最懵懂、最快乐的时候。”她认为,当年同学们在一起长大,互相配戏,不分什么主角龙套,而且乐此不疲。有一次老师让她演《血手印》里的王千金,她倒不喜欢,反而主动要求演第二场就被杀的丫鬟雪春和下半场包公身边的张龙赵虎。
  台上的方亚芬虽说是有模有样的大家闺秀,但下了台她即刻就从“青衣”变成“花衫”,一贯大大咧咧。不过,她绝对是个有目标的人,开始学戏时,方亚芬就有很大的决心,希望“学出道”、“唱出山”,因此对越剧艺术家云集的上海充满向往。之后,尽管团里演出任务越来越繁重,领导培养她的意向也很明显,但她还是在1984年毅然考入上海戏曲学校插班就读。山窝里飞出的金凤凰固然令人羡慕,但从领工资吃皇粮的一下变成需要家里寄钱支持她读书,而且又由剧团里备受宠爱的主角演员变成戏校默默无闻的学生,她的身心都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尽管当年她也还没有正式拜师。但因为她曾获得袁雪芬的赏识和关照,人们都有意无意地把她当成了袁门弟子去严格要求。“人家可能错1分不是错,我可能错0.8分就是错。”所以方亚芬相应地吃苦更多,练得也更多,“练不死的方亚芬”这一说法就是那个时候传开的。因为是插班生,其他同学已经相处了一年,因此最初有一个阶段,方亚芬变得很自闭,觉得自己初来乍到,很难融入集体:“就像和睦的家里走进一个陌生人,觉得自己很多余。”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方亚芬都是独来独往,虽说这与她的真实个性反差很大。但好在经过这个时期的沉淀与积累,她专注于提高技艺,为今后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好演员是靠锻炼出来的。方亚芬认为,《莲花女传奇》对自己的锻炼特别大。在剧中,她分别运用袁派和吕派表现两个性格迥异的角色,一会儿是贪慕虚荣的九姨娘,一会儿是甘守清贫的莲花女,而且在台上又唱又演,又翻又滚,体力消耗非常大。那时《莲花女传奇》前后演了一百多场,其中在共舞台就连续演了二十场。每天傍晚她都要骑自行车到剧场,去的时候浑身是劲,而散场回来时就蹬不动了。就连当时她用的一双彩鞋,演了没多少场便开了口。有一次在台上刚演到第一场,几个乌龙绞柱过后,鞋子突然又开口了,走路噼啪作响。可戏演到一半又不能下台去换,方亚芬急中生智,趁一个下蹲的动作,悄悄脱下彩鞋放到隐蔽处,最后是穿着白袜子完成了这一场的表演。后来再演这个戏时,她每次都要定制两双鞋。有回在浦东三林一个剧场演出《莲花女传奇》时,正是寒冬腊月飘着雪花,简陋的剧场里嗖嗖进风却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小取暖器。尤其是九姨奶奶装神弄鬼的那场戏,她的服装是一件透纱的马甲,不能穿水衣,下了场再换冰冷的绸衣,为此她每次都要咬牙打颤大叫一声。说到抢妆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当时的服装不像现在拉链一拉几秒钟搞定,而是要用带子一件一件地绑,每场衔接都像打仗一样争分夺秒,后来在演同样是一人饰两角的《千古情怨》时,换装抢妆她从不为难,都是那时候练出来。
  方亚芬希望自己成为性格演员,为此她抓住每个机会尝试不同角色。除了本门袁派唱腔,戚派、金派、傅派……诸多流派,她都拿得出手。她不仅擅长闺门旦,泼辣旦,即使是一些老年角色也能游刃有余。回头盘点,她竟还多次反串过小生。早年间她主演《杨八姐盗刀》,就是一出文武兼备的戏,同时里面半出戏都是以范派小生应工,不过方亚芬还是拿下来了。此后,她还曾在《红楼梦》中反串宝玉。那可不是一般图热闹喜庆的偶然尝试,而是个正儿八经的大戏。说来这一切都不免让人羡慕天赋对她的厚爱,然而,也就是这天赋,也曾像一个华丽的茧,遮蔽着她的光芒。
  方亚芬评价自己“开窍晚”。她觉得自己真正“会演戏”了,那已是200。年以后的事情:“刚出道的时候,人家看了我的表演,都觉得我‘演得不错’,‘条件不错’、但也仅此而已。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在台上亮不出来。也可能大家对天赋好的人要求会更高一些?”她说,那个阶段的作品,像《西厢记》、《啼笑因缘》等等,都是本色出演,以现在更成熟的眼光来看,当然也有那个年纪特有的清纯质朴,但总给人一种依仗天赋而不够用功,只演“三分三”的印象,“演出来的人物虽也桃不出大毛病,但仿佛隔着一层东西。我想,(那时)自己并不懂得什么叫演得好。只是导演要求怎么做,自己能够完成,没有有意识地去揣摩角色。’因此,她也曾经陷入过几年没有新作品的低谷。不过,方亚芬一直把自己经历过的波折当作财富,她说,“就像跑马拉松,能不能领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不能坚持到最后。有时候我想,如果没经历过那几年,可能我还像以前一样,只能靠本色和天赋演戏,只能得到‘还不错’的评价,没有那种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