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香港:香港可以代购什么东西
 

香港:香港可以代购什么东西

发布时间:2018-12-29 04:00:15 影响了:

  口感温柔、甜美娇媚的草莓+桑葚,异域风味的无花果+葡萄干,野趣横生的玉米、青提+红提的绝配,还有黄桃+芒果,芦荟+猕猴桃,香浓爽滑的酸牛奶加上看得见的丰嫩果肉,伊利大果粒酸牛奶自是妙搭绝配。
  而香港的可爱之处也在于此:廿四味+兰桂芳,有轨电车+地铁、石板街+中环、庙街+太古、天后庙+教堂、天星小轮+维多利亚港,广府话+英语,黄种人+白种人……
  随意搭配,随意交融。优雅中满足不同人的个性,华丽中透出不一般的内涵。
  
  
  英国装
  
  在美国读书,喜爱看赛马的潘玮柏在香港听到由各种语言夹杂的话可能并不奇怪,比如“波士打完波,带住BB搭巴士去食热狗同曲奇饼。”
  其实这句广东话里有若干个洋泾滨英语名词,如“波士”(BOSS音译),“波”(BALL音译),“BB”(BABY音译),“巴士”(BUS音译),“曲奇”(COOKIE音译)和“热狗”(HOTDOG直译)。但其他人听了就有些云里雾里了。
  而这,正是香港独特历史的遗存。
  
  英国装/赛马文化
  
  跑马地的马场是1848年才建成的,以前香港跑马是在澳门举行。当时只是一年跑一次,而且只沿着黄泥涌道绕一圈,当地人每天仍然到圈中心去耕田。
  跑马在当时是一种高级社交,没有赌的成分,而且只限外国人参加,高等港人也只能旁观。1891年马场开始赌马。电车开通后这里演化成市区。1923年,港英政府正式宣布发展这一带,由于空气清新,有钱人都从中环移居这里,跑马地发展成香港豪宅集中区。
  香港法律是绝禁聚赌的,只有香港马会是香港最大的、合法的赌场,皆因赌马在香港,玩的意义早已超过赌。香港马会是非牟利俱乐部组织,缴纳的博彩税达香港税收的11.7%。马会收益扣除营运开支后所得盈余全部用于体育、教育、社会服务、医疗服务而慈善事业。
  香港马迷占全港人口的1/3。每年9月上旬马季开锣,至次年5月歇夏,每周两次,周三夜场。赛马盛事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的报道和渲染,加上有反映赌马的电影、电视剧集、小说,散文等,以煽动起马迷的狂热心态。而赛前,到黄大仙、天后庙等寺观求神问卜者往往络绎不绝。上自拥有洋士衔头的“哲学家”,下至庙宇门外的“解签佬”,无不生意兴隆。所有这些,都构成了香港社会特有的“马文化”。
  跑马地赛马场位于港岛地区的中心地段,沙田赛马场是则70年代在九龙北部的沙田建成的现代化赛马场。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在人们的心目中,它都处于中心地位。
  2008年奥运会马术比赛在香港有两个比赛场馆,场地障碍赛和盛装舞步赛在沙田奥运马术比赛场馆,越野障碍赛则在上水的越野障碍赛场地举行。
  
  英国装/圣约翰大教堂
  
  圣约翰大教堂俗称大教堂,1849年建成,是香港最早建立的基督教教堂。
  二战期间,被日军占据。香港沦陷时,教堂信徒及牧师多被关进赤柱的集中营。1944年7月,日本人将该堂改为公众会堂及日本人的俱乐部。当时香港天主教主教获悉此事,及时将大部分家具迁至铜锣湾圣保罗书院。在1945年的一次空袭行动中,半数的家具被炸毁,其余则物归原主。
  经过多次重修,大教堂旧貌得以保存。正门前有纪碑一座,用以悼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殉难者,地下平放麦士维士兵的墓碑,以纪念在香港保卫战时在教堂前殉难的士兵。
  百余年来,经过不断扩建修缮,圣约翰大教堂至今仍是香港基督教弘传教义的中心,也是圣公会港澳教区的主堂,在香港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香港从前流传一句话,叫做“教堂多过米铺”。就是现在,你在街头巷尾,还是经常可以看到此一教堂、彼一教堂。
  但位于香港新界西贡区盐田梓村,有一座117年历史的天主教圣约瑟小教堂,是香港保留得最好乡村教堂,曾获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的文化遗产优异奖。
  
  英国装/古董电车
  
  1930年,巴金来港旅行,写过一篇以香港为题的随笔,特别提到电车:我安静地坐在窗旁,像个旁观者那样,把眼睛埋下去看下面的世界。我的眼睛看见的景象不停地变动:热闹的街市、花园、学校、树木……
  时过近80年,在香港,花上两元钱,登上电车,仍能找到这份感觉。
  电车横穿整个繁华的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没有),车厢内靠近司机的门板上用中英文印有“老人,小童壹元,成人两元”的字样,如此美妙的行走路线,如此经济的车费,是外地人游览香港城市风情的最佳交通工具。
  一百年来,它走着相同的路线,周而复始,乐此不疲。坐在上一个世纪的电车里,却欣赏着窗外二十一世纪的都市街头风景,时尚耀眼的广告,装束新潮的行人,一掠而过的豪华,难免有种时空交错,往事如梦的感觉,仿若走进三十年代。
  香港电车于1904年投入服务。当年7月30日上午10时,公务局局长夫人钟斯太太驾驶着首辆电车由电车车厂出发驶至军器厂街,她的儿子则沿途不断敲钟。车上并为嘉宾举行了鸡尾酒会,在一片欢乐气氛中,香港电车随即正式开始投入服务。
  司机的老式方向盘,投币的油漆斑驳的铁箱子,窄窄的木车门,在现代城市里都是如此的罕见。门窗,座椅,通向二层的楼梯都是木质的。有的电车“额头”上印有“1903”的字样,一百岁了,就像美人迟暮,却依然雍容华贵,风采不减当年。
  香港电车路线全长13公里,路轨总长30公里。电车现时经营6条部份重叠的路线连接坚尼地城至筲箕湾,由每天早上6时至深夜12时为服务。平均每1分50秒内有电车到达车站。
  
  天星小轮
  就像有轨电车一样,天星小轮也是香港的一项“古董级”的交通工具,今年已经107岁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只有日本占领香港的三年零八个月,是天星轮惟一一次停航。
  天星小轮公司现在有四座码头,分别位于港岛的中环、湾仔以及九龙的尖沙咀、红石勘,隔海相望的码头之间都有航线,票价上层2.2元、下层1.7元,而红石勘到发的只营业到19点左右,票价5.3元。曾荫权曾经说过“天星小轮已经成为香港的一个标志”。天星小轮不但得到了过海乘客的喜爱,更成为香港的一个旅游品牌。
  
  英国装/石阶街・殖民式建筑
  
  从皇后花园广场出来便能看到中银和总督府,全石材的建筑,颇有些希腊风范,是殖民地时代留下的特色建筑。
  沿着皇后大道中往东走,就是都爹利街了。这里有一段花岗石筑成的石阶,建于1875~1889年间,石阶路大约有三四十级台阶,四盏煤气路灯分别置于石阶路上下两端的栏杆石墩上。顺着石阶路拾阶而上,中环的喧闹华彩渐渐在身后隐没,仿佛顺着一条时间的通道走进了历史的安宁之中。
  煤气灯是在1948年2月29日重开的。此后二十年问,全港的煤气街灯为电灯所逐渐取代,只剩下这四支煤气灯柱仍矗立于繁华的中区。1979年被列 为法定古迹。
  现在这四支灯每天晚上六时开灯,早上六时关灯。由于环境气氛很有特色,所以成了拍戏的热闹场所,许多香港影视剧都将这里作为外景地,步行其中,总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旧三军司令官邸:建于1846年,位于中环红棉路香港公园内,曾为英国驻港三军总司令的官邸,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殖民地式建筑。旧三军司令官邸现已改为茶具文物馆,收藏难得一见的茶具。
  前法国传理大楼:红砖砌成的法国传理大楼坐落于中环心脏地带,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内有绿色百叶窗并饰以黑色锻铁制成之细部装饰。据说,此处是殖民时的第一座香港礼宾府,如今,这里已成为香港的终审法院。
  
  艺穗会:建于1913年,是幢砖砌、粉刷充满殖民色彩的低楼层建筑。早期冰箱尚未成为一般家用设备时,此处就是储存冰品及乳制品的冷藏仓库。1984年艺穗会接管这里的南段,将其变成热门景点,专门展览美术工艺作品及举行小剧场表演,同时每年年初的乙穗节都会在这里举办。
  香港礼宾府:上亚厘毕道的半山区花园隐约可见坐落其中的香港礼宾府,是以前港督的官邸。最早建于1855年,直至1997年回归时,共有25位英国总督曾在此居住。现在,这里多用来举办募款活动、音乐会,或是接待国外重要贵宾。香港礼宾府的花园每年会对外开放四次,供民众欣赏盛开的杜鹃花。
  
  英国装/《色,戒》・石板街
  
  走到中环甸乍街口,不经意向一条往山的方向抬头,有一个场景你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夕阳打在石板上,在上面形成斑驳的倒影,一对新人甜蜜依偎,摄影师的影子拖得长长的,还有中学生坐在石阶上画素描,组成奇特的画面。
  看过《色,戒》的人,都会对石板街印象深刻,邝裕民、王佳芝等人就是在石板街上的大排档吃东西、饮酒。
  石板街初建于1958年。这条石板街命名为“�甸乍街”。是当时许多在港英国人为了纪念香港第一位总督砷甸乍的。
  石板街,是从今天的皇后大道向荷里活道筑上去的,整条石板街可分为两段;从底层往上约登九十余级时,被一条摆花街横隔着,跨过路面再向上登便到达荷里活道。当时英国官员多聚居在荷里活道,由于地势陡直,建筑时不得不采用石块铺砌成梯形路面,并设计一块凹下去,一块凸起来,既方便行人和马匹上路,又便于雨水沿两旁倾泻。
  现在的石板街上还保存了许多老店,部分店铺还保留了从前铁皮屋的特色,游人可以见到街上搭建的绿色小屋,十足老香港的风味。
  石板街的尽头是建于1919年的香港警察局,由外观看来这座警局当年一定也是威震八方风光一世的了,不知道那时候的警局里是不是已经供奉着关老爷了?
  再往上走,王家卫的《重庆森林》里有两个经典的地方,一个是重庆大厦,还有一个就是中环半山扶梯。中环至半山自动扶梯是世界最长的户外手扶电梯,全长800米,由20部可转换方向的有盖单程电梯及5部有盖行人输送系统组成,每日最高载客量可达20多万人次。
  
  兰桂坊酒吧
  100年前,香港花农们习惯在蒙蒙的清晨时,聚集在中环几条狭窄的石阶街道上兜售兰花,兰桂坊亦因此得名。百年之后,兰桂坊已由一条小巷发展成一个富西方文化的地区。并开设了超过五十家餐厅和各样的消费场所,名字和装饰十分西化,洋溢着特有的欧陆风味和异国情调,被誉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区。每逢节日,兰桂坊都吸引大量中外人士参加狂欢活动。许多内地旅客也把游览兰桂坊列入香港游行程。在这里你有可能碰到香港的娱乐明星,当然还有狗仔队埋伏左右。
  
  中国芯
  
  去香港几天下来,除了感受到英国特色外表下建筑保留完好外,其实很想多了解香港的本土文化。潘玮柏和张韶涵发现,因为公交车很便宜,而那些市并街区和摊档上的小吃更是只讲味道,一天下来花不出去什么钱,到了晚上,街道两旁的食摊挑起灯。照着锅里的叉烧、刚下水的汤粉。端一碗坐在老板家的楼下或过道,慢悠悠地看着同财,阿旺之类的港仔里里外外地忙碌……原来这才是最地道的香港,深藏于摩天大楼下的真实生活。
  
  就像伊利大果粒酸牛奶的味道,地道,纯正。
  
  中国芯/大澳渔村・离岛
  
  透过香港浮华忙碌的外表,如果你有时间和发现美丽的心情,那些离岛是你最IN的选择,香港因为拥有与繁华都市截然不同的郊野风光,而更加楚楚动人。
  大澳,香港最后的古老渔村。
  作为香港的第二大离岛,大屿山太出名了,因为天坛大佛,因为新国际机场,还有迪士尼乐园。但如果想真正了解香港的离岛风情,应该走进深藏在大屿山西面的一个古老的小渔村――大澳。
  大澳渔村为一古渔港,位于东平镇东南,史称“六澳之首”。一百多年前,位于阳江东边沿海,被称为“东方威尼斯”!明代大航海家、三保太监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曾从此经过。中国古代南“海上丝绸之路”从始发港广州至出口徐闻,大澳是个必经的重要港。
  大澳最值得一看的就是那些立在海水与陆地之间的高脚棚屋。建在海滩上的一种木壁铁皮小房,过去都以木柱作支脚,后改用水泥桩柱。那一栋栋“站”在“高脚”上的小房子,活像一排排大鸟笼子。涨潮时,房子“浮”在海上;落潮时,屋下就露出了滩地。住在棚屋的居民,可以通过弯弯曲曲的“栈道”登陆,也可以驾一叶扁舟穿梭于棚屋群之间。
  大澳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既有几百年的古庙,也有新建的小楼,古老与现代融合在一起,展示着时代的变迁。
  离岛是香港岛以外一系列岛屿的统称,260多个大小岛屿各具风情。其中南丫岛、大屿山和长洲岛最受游客的喜爱。离岛风光优美,是香港这个繁华大都市的另一道风景。
  如今,离岛不仅是香港人的周末度假场所,也成为内地“背包族”的新去处。
  长洲岛具有传统风韵,店铺凸显中国特色,使内地游客备感亲切随和,海岸线连绵变幻,海滨浴场设施完备。大屿山群峰气势恢宏,沿岸海峡狭长连绵。
  南丫岛是影星周润发的老家,也是香港离岛中最惹人喜爱的一个。岛上到处都是西式餐厅和酒吧,随处可见悠闲慵懒的猫猫狗狗,还有那些一来到这里就留下定居的老外们。南丫岛是香港最古老的文化遗址,它的恬静氛围吸引着无数诗人、艺术家的前来。
  
  中国芯/庙街
  
  你若想看最有味道的香港本土文化,建议你到湾仔和庙街转上几天,不要错过每一条小巷。
  郑伊健和吴倩莲演绎的《庙街故事》就在这里。
  曾经听起来“杀机四伏”,但眼前的庙街一点都没有电影里“浩南”和“山鸡”们争地盘的影子,倒显得宁静安逸。但要是夜晚十点后来到这里,那就是另一个天堂了。
  庙街在九龙油麻地,因街上的天后庙(妈祖)而命名。以庙前的榕树头花园为界,分成南北两段。在榕树头东面,有城隍庙、天后庙、观音庙;榕树下还有一排社坛、书院。此地的小天后庙,从上世纪40年代起,就成了江湖人物和 各色闲杂人等的落脚地。
  庙街的知名度一半是被香港电影炒热的,像《食神》《庙街故事》《庙街皇后》《庙街十二少》《庙街妈兄弟》等电影,都是以此地为背景。
  
  入夜的庙街,热闹非凡,灯火通明,人山人海。货品应有尽有的摊档挤满了人,还有不少老外也来凑热闹,看货物的、讲价钱的、聊天的……声音不绝于耳。街边大排档的小吃不可不尝,艇仔粥、鱼骨、清汤牛腩河粉等。单是一个车仔面,可供选的料有鱼蛋、牛丸、肠仔、牛腩、油菜等数十种。
  这里还有其他地方看不到的地道特色,那就是“街头粤剧”,一大帮人,又弹又唱,为游人献上粤色风味十足的粤曲,可以跟外国的“街头艺术家”相媲美。
  
  东方好莱坞
  
  香港最小资最有特色的地方,似乎总与某部电影脱不了干系,其影响力恐怕是香港制造的其他任何东西都比不了的,时而在电影里亮相的潘玮柏和张韶涵,对电影的痴迷使他们迫不及待要去电影院感受香港独特的电影文化。
  说到电影不能不提邵逸夫,因为邵氏电影公司的电影院遍布,多达200家。每天光顾这些电影院的观众约有100万人!在过去半个世纪以至未来的岁月中,只要你看电影,免不了遇到邵氏电影公司的影片!
  邵逸夫1907年出生在上海富有家庭,在家中排行第六。受父亲影响邵逸夫兄弟投身电影事业。40年代,邵氏兄弟在东南亚一带已经拥有139家电影院和9家娱乐场,成了声名显赫的大富豪。
  邵逸夫年过半百之际,决心要寻找一个地方,实现他对电影事业的理想。
  他最后选中了香港。1959年,邵逸夫在香港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他决定先在香港建立自己的电影王国。他看中了清水湾附近一座半荒的山岗,筑起了一座电影城――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
  就在这座电影城中,邵氏兄弟先后拍摄了1000多部电影。为了打响邵氏影城的第一炮,邵逸夫亲自挑选剧本,从几十部剧本中,最后选中了描写貂蝉故事的《江山美人》,因为他预测古装片会受观众欢迎。《江山美人》一炮打响,创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
  邵逸夫眼光独到,直到现在年轻人们还津津乐道的“香港歌坛四大天王”称号,就是当初邵逸夫提出的,并且这四个人的表现也直接印证了邵逸夫的眼光。
  有人说,邵逸夫是世界上拍电影最多的中国人,也是世界上看电影最多的中国人。他每天都要看几个小时的电影,每年要看六七百部影片,最高纪录一天看9部影片。他在样片室中看样片时,不喜欢有人坐在他的前面,也不喜欢有人来打搅。据说有一次他正在看样片,有人从新加坡打长途电话来报告,说他的大儿子被绑架了,他也只是问了一句:“有没有受伤?能不能用钱解决?”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就继续看他的电影了!
  
  去香港看电影
  去香港看电影最大的诱惑在于这是一个有分级制的开放的电影环境。欧洲、北美影片大量同步上映不说,更要紧的是全部没有删剪,只要你是18周岁以上,就可以看到所有原汁原味的好电影。如果能遇上电影节,不少华语新影片都会在这里亮相,而这次亮相,有可能是这些华语片惟一的亮相。
  其次香港这个弹丸之地的戏院竟多达六十多家,几乎在任何地点任何时候都可以看到电影。几乎每个大型的购物广场内都设有电影院,你在九龙的海港城逛的话,海运戏院就是首选,而在又一城的话,AMC又一城等着你,那里有多达十一个厅。在铜锣湾流连的话,JP铜锣湾、UA时代广场戏院一定不能错过。或者在高档商品云集的太古广场,也有设施一流的uA金钟戏院。就算是到了深夜,还有位于尖东的华懋广场戏院。
  “星光大道”是位于梳士巴利花园南端至新世界中。之间的一段海滨长廊,全长440米。坐拥壮丽的维多利亚港风光及香港岛的繁华都会景致,漫步其中,可把无敌海景尽收眼底。更是欣赏“幻彩咏香江”多媒体灯光音乐汇演的最佳地点。
  
  港式阅读
  
  面对街头琳琅满目的报摊书店,两位巨星不由感叹:台湾的畅销书也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香港的书店,香港读者实在是相当幸运的,而且香港人读欧美出版的英文书籍也毫无困难,地缘的因素令香港的书店集中了两岸三地的所有出版物,可算是华文阅读界的一块福地。
  
  
  金庸・报业
  
  从来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像金庸的武侠小说那样受欢迎。也从来没有一个人的政论文章使得一家报纸发迹进而成功,成就了一个文化人的商业梦想。
  金庸写武侠纯粹是被逼的。当时为救《新晚报》每日一篇“武侠”的急,1955年,从未写过小说的金庸开始写《书剑恩仇录》。1956年金庸再为《香港商报》连载《碧血剑》;到1958年《射雕英雄传》获得极大成功。
  也因此金庸发现这是一个赚钱的行业,于是伙同中学同学沈宝新筹备出版日报,这就是出资10万于1959年出笼的《明报》。
  香港的文化人,多少都跟《明报》和金庸有过关系。所以,金庸在香港的文化和出版界,隐然有“帮主”之地位。如创办《新夜报》,后成为《明报》总编辑的王世瑜曾经是《明报》校对兼送稿生,女作家亦舒也在《明报》当过娱乐记者。现《苹果日报》社长董桥、《东方日报》主笔陶杰等都曾在《明报》工作过。
  办报纸不同于写武侠小说,金庸看得十分实际,实际到抠门的程度。不过,无论谁,只要在《明报》干过,立即会身价大抬,从此不愁。
  金庸给作者的稿费也不高。不少名专栏作家,如张小娴、亦舒等都是从《明报》出的名。林燕妮现被称为全港最好的散文作家,当初也为《明报》撰稿,要求金庸加稿费。金庸说:“你那么爱花钱,加了又花掉,不加”。亦舒也叫他加稿费,他又说:“你又不花钱的,加了稿费有什么用?”亦舒为此在专栏里骂他。金庸看了说:“骂可以骂,稿照样登,稿费照样一点不加。”
  
  书店
  去香港购书已成为旅游者的一大选择。香港书店的特点是书籍种类齐全,图书上架速度较快。
  在繁华的香港街头,大大小小的书店星罗棋布,其中既有实力雄厚、历史悠久的书店,如香港最大的书商―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的三联书店、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以及天地图书公司等,也有许多投资小、规模不大的特色“楼上书店”,如尚书房、洪叶书店、田园书屋等,还有一些颇具规模的英文书店如叶一堂、辰冲图书等。香港最大的综合书店一新华书城在铜锣湾。
  香港每年一度的书展,也是购书的好去处。书展每次都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可以说是最大的华文书会。
  
  街头书报摊
  香港的书报摊堪称街头一景。香港面积不大,却有40多份日报、多份电子报章和700多份期刊,除了综合报章,还有以赛马为主题的“马报”,以漫话故事为主题的“公仔报”。
  
  香港文化中心
  香港文化中心位于九龙尖沙咀,毗邻香港太空馆和香港艺术馆。香港文化中心1989年11月 8日启用,当时还由英国王储查理斯王子及戴安娜王妃主持揭幕。它的落成揭开了香港文化艺术新的一页。
  
  购物天堂
  香港,太不适合一个女人诗意地驻足街头,仿佛更合适合她一头扎进活色生香的世界,和所有美丽的物质,来一次倾城之恋。在离开的时候告诫自己,彼此放手,永不纠缠,也许有些夸张,但,来到香港,谁能抗拒与物质相恋?
  
  刚才还在潘玮柏身边的张韶涵转眼就不见了,不用说,一定是扎到哪一个美丽世界里去了!
  
  先施
  
  百货公司在香港的诞生,始于20世纪初,一批澳洲华侨将西方经营百货的先进观念引入香港。先施公司是全国最早的华资百货公司,1900年由澳洲华侨马应彪创办,至今仍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
  先施首先打破华商只开地面铺且铺面窄小的旧传统,把门面装修得富丽堂皇,让客人一进门就自觉身价不菲。而且地铺到二三楼都是商场,各种货品应有尽有。先施为购物者开具发票,不讲价不还价以及学习聘请售货小姐几个举措开中国传统零售业的先河。
  当年先施公司开业之日,马应彪的太太迎送顾客,一时连九龙的市民也搭船渡海,闻风而至,将整个公司挤得水泄不通,需警察来维持。
  先施百货这间首屈一指的百年老店,至今已成为旅客必到的购物点之一。
  
  连卡佛:是香港特有的老牌英系百货公司,自1850年创立以来,一直维持着英国高贵典雅的风格,商品以欧洲名品为主,从服饰、家具到日用品都是高档货,店内充斥着一股优雅的贵族风。
  永安百货:拥有100年历史,是老牌的百货公司,旗下七间店铺。永安已成为香港家喻户晓的名字,时至今日仍然深受欢迎。又一城是全城最热门潮流服饰的集中地,拥有逾百万尺的购物空间,不论是设计高贵典雅之服饰、或简单舒适之便服均应有尽有。太古城:位于太古城地下铁站上,空间宽敞舒适,名店、食肆及娱乐设施林立,是本港其中一个大型购物中心。
  周大福珠宝金行:始创于1929年,在上世纪60年代,周大福由郑裕彤接手经营,其后他首创的999.9纯金首饰,成为黄金首饰业的成色典范。
  谢瑞麟珠宝:以创新珠宝设计而备受业界推崇,历年屡获珠宝业奖项。是亚洲区最大规模的珠宝零售及制造商。
  
  美食之都
  
  要吃香港地道的美食,还是让潘玮珀和张韶涵领着你从早晨开始:早上,从街边的大牌档、路边的茶餐牙,来个菠萝油、公仔面再来杯鸳鸯奶茶,中午晃去吃个地道的港式烧鹅、叉烧饭、烧鸭饭或品品港式饮茶,下午花两,三个小时悠闲转战正宗英式下午茶,晚上就到高级西餐厅,享受一顿奢华的法式料理……这样还不能满足,还有很多各色滔吧……
  香港著名餐厅主要集中于中区、尖沙咀一带,天山阁、新洪长兴京菜馆、金岛燕窝潮州酒楼最有名气,价格自然不菲,而比较便宜的餐馆多数位于新市镇。还有几个特色不能不尝。如镛记烧鹅、沾仔记的云吞,许留山的芒果,顺义双皮奶。
  也许最好吃的也是最便宜的。中环威灵顿街的沾仔记,那里一碗4个净云吞加油菜,只要10块钱。云吞个个有婴儿拳头大,馅全部是完整的大个鲜虾做的,相信它一定会成为你香港之行最鲜美的回忆之一。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