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论体育教学中的“精讲活练”】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精讲多练
 

【论体育教学中的“精讲活练”】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精讲多练

发布时间:2019-01-13 16:11:30 影响了:

  摘 要:本文将“精讲多练”改为“精讲活练”,并围绕“精讲活练”从3个方面展开论述:“精讲活练”的内涵;体育教学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必要性;具体教学中应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关键词:体育教学 教学原则 精讲活练
  
  “精讲多练”,从事体育教学的人并不陌生。早在60年代,学者们在强调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原则时,就把其在体育课堂教学上的体现概括为“精讲多练”4个字。今天重提这个原则,并非老调重弹,而是希望能站在更高的高度上来审视它、认识它、发展它,赋予它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
  近年来,体育教学界认识到,不能只研究教师的教法,还必须研究学生的学法,研究学生习得体育知识的规律。同时,我们还要看到,学生习得体育,有两条途径,一是自然习得,二是通过正规学习习得。我们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研究的主要是正规学习条件下的体育知识习得规律。这一类的研究成果,最终应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应只将“精讲多练”视为教法问题,而应在沟通体育教学理论研究与体育知识习得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来贯彻这一原则。
  由此来看,过去对“精讲多练”的认识还是不够的,而且“精讲多练”本身的内涵也有待丰富与发展。故此,笔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对其进行修改,提出“精讲活练”一说,把“多练”变成“活练”,并赋予“精”更深刻的含义。笔者把“多”变成“活”,绝无否认“多练”之意,而是基于以下的几点思考。
  一是“精”与“多”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一般来说,“多”了就很难“精”。所谓“精讲”,本身就含有少讲,进而腾出时间让学生多练的意思,无须重复“多”这个字眼。
  二是从本质上讲,“多练”的层次性没有“活练”的高。在精讲之余如一味机械地多练、疲练、死练、苦练,效果并不会好。在现今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这种多练而效率不高的现象并非少见。因此教学在“多练”的原则下不得不牺牲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性活动,教学显得比较死板沉闷。[1]
  三是从某种意义上说,此处的“活”带有互文的含义,不仅仅指“练”,还指“讲得精同时讲得活”意思。“活”体现认知负荷的适量,更具有“辩证性、反思性、节能性、高效性、创新性”。
  应该看到,教什么,学什么,怎么教,怎么练,始终是我们体育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些年来,体育教学有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否认,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教师讲得不够精、指导学生练习不够活的情况并不是个别的。我们认为,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利用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体现体育适应各种环境的价值,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贯彻“精讲活练”这个原则。
  下面就如何贯彻“精讲活练”这个原则谈谈笔者的一些观点。
  
  1“精”
  
  笔者认为,“精讲活练”中的“精”决不仅仅是“少”的意思,“讲”和“练”的关系也决不仅仅是时间分配的关系。硬性规定“讲”只占一节课时间的百分比,是无济于事的。要真正做到讲得少,必须在“精”上下工夫,以完成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方法为手段,而要做到“精”,“准确得当”、“深入浅出”、“有针对性”又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这3点是“精”的3要素。
  1.1准确得当――“精”的重要基础
  “精”的重要基础是“准确”。所讲的知识、技术、技能、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如果不够准确,“精”也就无所附丽。讲得少,并不够准确,最终还是会因为学生不理解或掌握得不好,而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讲解,“精讲”的目的也就落空了。因此,准确性是评价体育运动质量和效果的一个标准。
  细思,作为教师,没有谁会故意把不准确的知识、运动技能传授给学生。但以下3个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讲练内容的准确度:其一,教材本身有些方面不够先进、准确;其二,我们对自己所要讲授的知识、运动技能不可能全都透彻地掌握,有些方面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其三,体育本身还有不少没有研究清楚的知识、运动技能以及健身等内容的现象。
  也许有人会问,讲得复杂,不是跟“精讲”相抵牾吗?其实我们并不是要求教师一下子全都灌给学生,而是说,如果教师对所讲的知识、技能了然于胸,就能够在教学中把该讲的知识、运动技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正确地传授给学生。依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确定信息量,否则,讲解失误会造成学生盲目类推出现偏误,给后面的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反而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更正,也就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可见,“准确得当”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有必要在教学时进行体育学方面的深入研究。
  1.2深入浅出――“精”的重要保证
  体育教学的学生经常是在运动感觉的环境中学习一种运动技术,学习的困难和障碍是运动经验积累。因此,光做到知识、技能的准确远远不够,还必须针对学生的认知心理、认知负荷、运动技能水平、情感体验,尽量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授知识、运动技能,才能使学生尽快地理解、感悟所学的知识、运动技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腾出较多的时间进行运动技能的练习。
  诚然,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并非易事,教师不仅仅要熟练掌握体育知识、运动技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把运动直觉转化成外显行为,即讲清楚显性知识,更为关键的是要把隐性知识通过教师的理解、观察、分析、思辨,翻译成显性知识。
  应该指出,有的体育教师对此认识不够,比如,在讲解体育概念时喜欢照搬教材上的解释,教授动作要领时过多地使用专业术语,讲解或解释某种运动现象时不注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因此,要求教师使用的术语更具灵活性,有专业术语,也有家乡术语。
  1.3有针对性――“精讲”取得高效的关键
  做到准确得当,深入浅出,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还必须有针对性。除了针对所教知识、技能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外,更重要的是针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应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增加对学生的理解,使“教”适应“学”而做到有的放矢。一句话,要根据学生体育知识习得的规律。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活动、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信息加工的主体。
  依据知识分类、多元智力理论和学习理论,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实验方法和科学统计的方法,对学生学习体育的偏误以及体育习得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对体育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1.3.1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学习者习得某项知识、运动技能时内在习得顺序,适时调整知识与运动技能传授的顺序。
  1.3.2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教学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确定哪些知识、运动技能应重点讲练,哪些可略讲或不讲。
  1.3.3可以启发我们更精妙地设计体育教学。
  1.3.4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哪些干扰、怎样干扰,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讲解的针对性除了对技术准确把握外,还应该掌握好时机,学生在学习和完成动作时,运动要素都在不断变化,可以说是转瞬即失,如果时机选择不准,时间针对性不强,都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讲解的针对性在预防与纠正错误、运动直觉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众所周知,预防与纠正错误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了解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利于我们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克服干扰,抵制、防止学习策略对学习的负面作用。此外,还要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等。
  只有做到了针对性,特别是针对学生的认知负荷和运动技能习得的规律来组织体育教学,“讲”才可能真正的“精”,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2“活”
  
  对体育教学必须“活”,这是由学习者认知负荷和运动技能习得规律所决定的。不同的知识习得的顺序是不同的,教学只有灵活多变、行动有趣,才能符合学习者的心理特征和要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们的教学目标也决定了这一点。体育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能力和掌握大量的运动技能。这些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必须靠大量的操练才能获得,但切不可把“练”仅仅视为教师讲解完知识、运动技能后所进行的巩固性的练习。听教师的讲解,学生用体育语言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将语言转化成运动技能,这些都是很好的训练。应使接受新知识与运动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高效率地训练自己的能力的过程。因此这种练习不应被动,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参与,才能确有实效。所以,教师绝不能满堂灌,必须把“讲”和“练”紧密结合起来。而这其中始终应贯穿一个“活”字。
  “活练”的最高形式是怎样呢?是“懂、会、悦”,让学生又懂又会,懂后去练,练中加深理解,这不单是教学效果的要求,更是教学目标的要求,因为教育目标的指向不仅是现在,也指向将来。如在运动技术教学中,吕宏认为:“技术课教学中的‘活’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较长时间内,使不同层次学生对练习内容的积极思维和这一思维结果对完成技术动作的控制达到有机统一。据此,‘活’有以下特点:(1)内在活与外在活统一,即动脑与练相结合;(2)众多个体活构成整体活,即要让不同层次学生参与教学,并‘活’起来;(3)有序:一是指课堂秩序井然,‘活’而不乱;(4)时间较长。”根据内在活与外在活的关系,他对“活”的形成和发展概括为:“在教师指导下,部分综合素质好的学生的内在活首先发展为外在活,并促进了其他学生内在活的发展,使其进入外在活,于是个体活就发展成了整体活。一个‘活’的过程结束后,学生又在教师的引导下,满怀激情地投入下一个‘活’的过程。”[2]
  如同“精”一样,“活”也有其丰富的内涵。下面分3个方面来谈。
  2.1讲练程序安排的“活”
  课堂上的“讲”与“练”一般多是“先讲后练”。笔者认为,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还可以是“边讲边练”、“以练带讲”。尤其是“边讲边练”,师生共同活动,效果更佳。
  2.2讲练内容的“活”
  课堂上的“讲”不能为讲而讲,“练”也不能为练而练,而要讲求质量。讲什么,练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符合他们的认知负荷与运动技能习得规律。这本身就是教学内容“活”的一种表现。
  此外,对已确定要教的内容,如何灵活地讲练呢?“制定求‘活’的计划、做好课前准备,是让学生‘活’起来的必要步骤。求‘活’最忌忽冷忽热、不能持之以恒。制定求‘活’计划即是克服此弊的方法之一,其利在长远”。[3]
  2.3讲练方法、形式的“活”
  体育教学有很多方法,也有很多具体的技巧、形式。目前,我们多采用综合法。单一的讲练方法往往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在方法、技巧上,也务必要注意“活”。教法上要灵活运用“情景法”、“对比法”、“尝试法”、“归纳法”、“演绎法”、“多媒体法”和“对抗法”等等,注意多种练习形式、技巧的交叉使用和综合运用。这些方面,已有不少文章论述,这里着重谈谈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2.3.1着眼于讲求实效
  体育教学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让学生多练,但同是练,因方法、形式不同,效果必然会不一样。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让内在活充分有效。“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内在活发展为外在活。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说话能力,让学生大胆说、大声说、说明白、说流利、说深刻。多给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坚持因材施教,不仅善于以因材施导,还要善于以优导差,以差促优,以个体导整体,以整体促个体”。[4]
  2.3.2要符合训练项目的特点
  这一点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我们的体育项目内容丰富多彩,有艺术的、娱乐的、健身的、竞技的。创设训练项目情境,可让学生“活”起来。活练,就是以完成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以科学的艺术的训练措施为手段,做典型而有针对性的适量练习。
  2.3.3要考虑学生的活动面和总体活动。
  不少教师在课堂上能注意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多活动,如让学生到前面去示范、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动作要领、要学生描述自己完成动作的体验等等。但常常忽略一点,那就是“活”还要考虑照顾到学生的活动面和活动量。笔者曾不止一次见到这样的情景:某个学生在前面去做动作或说,而下面有些学生却在开小差,这样练习的效果就不够好。如果我们让学生到前面做动作的同时,要求其他学生也跟着模仿动作;在让某学生描述自己完成动作体验的有关情况后,接着问别的学生前面的一位讲了些什么,那么,每个学生都会比较集中精力,得到训练的时间更多,效果更好。另外,还要注意将课内训练跟课外练习结合起来。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健身的能力,因此,除了课堂上要注意尽可能设计、提供真实的练习情景外,还应增强课外的运动实践活动。
  2.3.4讲练节奏的“活”
  每节课只有45―50分钟,强调“精讲活练”正是要惜时如金,力争用好课堂上的每1分钟。但这绝不意味着每1分钟都要高度紧张。因为人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会因兴奋过度而走向反面,降低兴奋度而进入抑制状态。另一方面,身体练习本身具有很强的节奏性。因此,我们的教学节奏也要讲求“活”。既要紧凑,又要有变化。通过各种手段使课堂上紧张、轻松的情景交替出现,做到有张有弛。
  
  结束语
  
  体育教学性质决定了我们在课堂上必须“精讲活练”。“精讲活练”有其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体育教学的原则,又可视为一种很高的教学境界。
  无论是哪种课型、哪种教学环节,教师头脑中都应有根“弦”,那就是切记教师仅仅是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务必做到少讲、精讲、活讲,让学生多练、熟练、活练,力求一举多得,以少胜多。主体间要多向互动,动态生成,讲和练要适度、适量,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高效率地培养他们终身健身的目的。“精讲活练”讲求科学性、针对性、艺术性、灵活性、辩证性、反思性、节能性、高效性、创新性、成功性,对我们体育教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它要求我们体育教学理论、体育学习理论和体育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将研究的成果运用到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1:125.
  [2][3][4]吕宏.论体育专业运动技术教学中的“活”[J].体育文化导刊,2003.1:51-52.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