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大全 >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素养的提高_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新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语文素养的提高_浅谈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新方法

发布时间:2019-01-15 04:03:31 影响了:

   [摘要] 随着教育的发展,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依据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以及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新课标下的几点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解放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等几点合理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经验阐述了教学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方法 新课标 师生关系 兴趣 实践 思维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的智者。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又有哪些新的教学方法呢?
  一、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学生是需要被理解的,教师应“深知每个儿童的内心世界”,学生方能用心灵感觉到教师的情绪,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境界。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不应只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随时随地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同样的高度,尽可能地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当学生无意中犯了错误时,我们不能无端地训斥和责备,给学生造成无形的伤害。看着已经很伤心地学生,我们可以带着微笑并把他揽入怀中问:怎么想的……让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久而久之,学生会消除对老师的惧怕心理和敬畏思想,当然,体罚和变相体罚也会远离我们每一位教师。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儿童探索追求知识的动力,是学好语文的先导,也是培养高素质语文人才的先决条件。一堂语文课能否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心,导语很关键。精彩、适度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热爱上语文,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尽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从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情感人,以趣激人,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教师应巧妙、适时地提问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解放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着想。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着力解决教改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解放教学形式。只要开放教学形式,学生会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的见解“释放”。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二册《司马光》一文时,学生读懂课文后,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想对文中的哪个小朋友说什么?”开始,学生面面相觑,露出想说而不敢说的神色。我改变了形式:“这样吧,吧你的想法下位去告诉的最好的伙伴。”一下子,教师热闹了。然后,我再点名(其伙伴)来说,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想法可真是出乎我的意料。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构建互动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畅所欲言,敢说出自己内心的“秘密”,在这开放过程中,学生毫无顾忌地吐露真言,这让老师无比开心。
  实践教学兼顾了教学目标中认知领域、情意领域和身体运动领域三个方面,有很强的综合性,在阅读教学中,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通过个人表演、小组合作、综合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即兴表演课文,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体悟中不断创新。
  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教会学生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时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自主、创造性的读书。
  学生有着无穷的想像力,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应该说,课堂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老师培养的,也是老师压抑的。要学生自主学习,就要保护他们的这种可贵精神。课堂上,欢迎学生提问,不因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或不合时宜而呵斥,而应积极鼓励表扬。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也不必直接回答,可以把问题反传给学生:“谁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使得一堂课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浓厚,积极动脑、动口,甚至动手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实践出真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相信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我们一定会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创新的过程中,逐步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编.课堂教学优化的原理与方法.
  [2]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张秀欣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山西教育,2006,(08).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